众创时代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分析
2017-06-09张力学张晓星朱迎玲
张力学+张晓星+朱迎玲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能够全面评估女大学生创业环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创业胜任力 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7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female students can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targeted promo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swot analysis method
1 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swot分析
1.1 S(strengths)——优势
1.1.1 女性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能够更好地应对商场的变化莫测
抗压能力主要指的是面对困难能否积极应对,能否经受得住高强度的工作,面对糟糕的工作状况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处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女性抗压能力明显强于男性,原因在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向大脑发出信号,阻断了压力带来的有害物质对大脑的影响,有效的减少了抗压能力的伤害。较强的抗压能力、坚韧性,能够让女性勇敢地承受来自内部和外界大量未知的风险,承受创业的失败和人生的低谷,这种心理品质是决定创业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
1.1.2 女性具備较好的人格特质,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
创业者所具备的人格特质维度主要是指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品质,包括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道德品质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指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女性相比男性,右脑更为发达。因此,女性情感细腻,待人处事有耐心,富于同情心,在商场中往往更有亲和力,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尤其在服务、流通行业,女性往往较于男性更能获得成功。
1.1.3 女性创业考量更加全面、具体,更能以稳求胜
自我认知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身的能力、品质、优势及不足进行正确认识及评估,明确职业成功的目标。二是对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认知和评估,包括独有条件、人脉关系、信息渠道等。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她们在自我及社会认知方面要强于男性,她们不冒进,不冲动,当她们做创业选择时,为避免无谓的失败,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周围的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等进行考量。对于创业者而言,这种创业认知维度越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1.2 W(weaknesses)——劣势
1.2.1 传统性别意识与传统文化的束缚,影响女性的创业热情
基于中国漫长的父权社会形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夫为妻纲”的观念存在。《易经》中就曾说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周易·系辞传》)也就是说,自万物伊始,天地初分,男女就随之区别开来,男为乾,女为坤,乾道为天,坤道为地,天是尊贵的,地是卑下的。“坤,顺也”。因此,女性要顺从男性,要做贤妻良母,要柔弱,要顺从,要以家庭为重心。而在女性创业过程中,她需要在商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难免会顾及不到家庭,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往往会因此消弱女性的创业热情,影响创业效果。
1.2.2 社会关系网络单一,影响女性的创业资本
在社会环境方面,相比男性,女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较为单一。传统文化限制了女性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的可能性,她们的时间多数奉献给了家庭和工作,获得教育、培训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有限,导致她们无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获得未来发展资源上,都落后于男性。因此,在面临创业时,女性社会关系网络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其创业资本不足,无法获得关键性的发展资源,严重影响她们的融资情况,增加创业难度。
1.2.3 竞争意识差、保守、自我效能感低,影响女性的创业规模
在个性特征方面,女性竞争意识弱于男性,遇事求稳,冒险精神差,风险偏好也低于男性,在面临创业过程中的高风险选择时,往往趋于保守,影响创业规模的扩大。此外,女性保守的个性,还会影响女性的自我效能感。她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自我的评价偏低,容易把困难估计得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紧张、抑郁、思路狭窄,影响创业的行为选择和创业规模的扩大。
1.3 O(opportunities)——机会
1.3.1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性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家也将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一、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相对女性而言,其亲和力、观察细致、认真负责、富于想象力等个性品质在服务行业创业也更易获得成功。
1.3.2 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普及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据统计,在互联网领域,女大学生的就业比率达到55%。阿里巴巴集团曾发布《互联网+她时代:女性创业报告》,指出阿里巴巴一多半的“掌门”都是女性。随着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女大学生可以开办网店、微店等,利用自己的心理优势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开创出比男性大学生更为广阔的天地。
1.3.3 政府政策积极扶持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以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积极营造助推大众创业的制度生态和社会氛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大众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逐步建立,各种向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贷款、投资基金不断出现,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在技术上的扶持优惠,为女性集聚创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4 T(threats)——威胁
1.4.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严峻
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各个领域也随着呈现出新常态的现象,就业领域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新增的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女大学生的就业更是深受影响,不少大学生也加入到大众创业的热潮中。然而,国家虽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因经济低迷、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创业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局限,又受到来自男性大学生创业的强有力竞争,有利于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及市场环境仍亟待优化。
1.4.2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虽开展了创业课程,但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曾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 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这个“软肋”就是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差,无差别的课程设置和信息指导,无法对女大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创业指导,使得女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愈发艰难。
2 众创时代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策略
2.1 积极发挥女大学生个性及心理品格优势,在互联网平台大力作为(S-O)
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在互联网平台创业更具优势。女性天生的友好、易于沟通等个性品质,使得她们能够迅速在互联网平台积累用户,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一旦发生商品纠纷,女性的柔和和耐心也能够最大程度消解消费者的烦躁情绪,采取更为合适的方式解决争议。此外,在互联网平台,女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作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比较了解消费者心理,在互联网平台创业较男性大学生更具优势。
2.2 构建多渠道帮扶资助体系,优化女大学生创业环境(W-O)
创业环境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成效。首先,要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应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两性文化,积极宣传女性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帮助女性优化创业的家庭环境。其次,要优化社会环境,汇聚女大学生的创业资本。应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深化女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后,要优化融资环境,扩大女大学生的创业规模。应逐步完善女大学生创业的多层次多渠道融资帮扶体系,加大创业基金投入,扩展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2.3 加强高校创业技能培训,为女大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创业指导(S-T)
高校的创业培训,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任务。一是在创业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二是在创业培训上,开展意在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培训,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机会捕捉能力、市场辨别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是在创业实践上,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现有资源,按“创业机会识别——项目设计——公司运作”的训练体系,借助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为女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有效平台。
2.4 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W-T)
自我效能感是主体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操作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与行为任务的选择,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重要任务。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与培训,一方面帮助女大学生理性的认识自我,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建立自信,找准创业方向;另一方面,应当注重榜样激励的作用,提升女大学生对女性创业的信心和动力;最后,应当极力消除女性的创业顾虑,如性别歧视、家庭认可等,增强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阿玛尔·毕海德.创业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致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濟与管理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