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7-06-09刘黎明

科教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思想政治教师

刘黎明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一直非常缓慢。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原来的基础教学课程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大力推进了基础教育改革,用全新的课程体系代替了原来的基础教学课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大幅度、全面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进行角色的改变。本文从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的探讨入手,分析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了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师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6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cial productivity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very slow.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based on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of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has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system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based teaching.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ed and comprehensiv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refor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eacher's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han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role and teacher role of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iscusses in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hange the role of the strategy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teacher; role change

我國在经过基础课程的改革之后,教学大纲体现的全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 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

“角色”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戏剧之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在戏剧之中“角色”一词也称作“脚色”。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第一次将“角色”这个词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米德在他的理论之中运用“角色”这一概念对个体在社会之中的不同身份和行为进行说明,在社会心理学之中“角色”这一个术语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在社会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体现着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第二层含义是指角色的行为对角色在群体之中的社会地位的反映;第三层含义是指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义务等的规范,从这一层含义之中反映了任何一种行为不仅仅是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个体心理的反映,还是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反映。

在社会之中,角色的分类有很多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社会对个体期望和个体执行角色的情况。现阶段,学术界将社会角色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期待性角色。这种角色是社会要求的角色,期待角色身上有许多社会群体期待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期待角色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角色;第二种类型是主观角色。担任这种类型的角色的个体,在实际的角色执行过程之中,需要对角色的身份、职责、义务等要素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第三种类型是实际角色。这是指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表现出来的角色。三种不同的角色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客观要求、主观要求、主观和客观综合作用下的三种生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个体在社会之中角色价值的实现以及进行准确的自我社会定位提供了参照。三种角色的关系是以主观角色为中介,期望角色不断的转变为实际角色的过程。教师身上同样具有着这三种角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重视并努力将三种角色一致起来。

教师角色,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一个期待性角色,对于教师本身来讲它是一个主观性角色也是一个实际的角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环境的心理因素与力量。”这句话实质上就是强调了教师应该有一种角色意识,要明白自己具体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个体又该如何发挥这种角色的作用。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比德尔在对前人有关教师角色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之后,将教师的角色分为三类:一是指教师的行为;二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是指教师角色对教师的期望。

在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方面,目前我国的研究水平还落后于国外水平。因此本文在此简要阐释一下国外的教师角色研究成果。国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是以两个方面为重点的: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研究;二是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之中,教师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得到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在学习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还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构主义者的理论之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习者的智力活动。依据这一观点,建构理论将积极学习者的特点归纳为“要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要深入调研,解决矛盾冲突和勤于反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促进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鉴于这种现状,罗杰斯提出了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主张。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应该具有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综合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之中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对20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一般是指“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我国相关的法律之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指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专业人员。

2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

2.1 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现成的理论。对于这一现象夏丏尊先生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只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的一句‘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仅仅是对知识的结论进行传授,这一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之中教师明显的表现出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一种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义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将教材之中的内容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授给学生,教师解决了学生知不知道、会不会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割裂,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的教育,导致了学生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障碍;第二个方面是传统的教师在进行实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重点在教而忽视了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课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展开学习,教师控制了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第三个方面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之中重视给学生讲授某些重点结论,忽视了对结论的来龙去脉的解释和知识的拓展运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记忆标准答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少必要的思考和思维活动,致使学生在需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时,表现出思维能力的严重不足。

2.2 思想道德的说教者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重视对理论的讲解,却完全忽略了社會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与重理论、轻实践相似的问题还有重灌输、轻引导。传统教育之中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灌输式教育,在教的过程之中完全的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的存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逐渐变成了一个“说教者”而学生则沦落为“被说教者”。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包含的情感体验,行为养成等都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迫于考试压力,则完全接受了教师的说教,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未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育。这种现象的普遍使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表示出一种不满,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大道理课。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在扮演“说教者”身份,还是学生学业的仲裁者。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业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时运用了绝对的标准,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从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手段就可以看出传统的评价手段重视知识的评价强调一种共性,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从而轻视了学生的个性。

3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3.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有两种引导学生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学生传递一部分与所教授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一过程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有点类似;第二种引导方式是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问题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在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应该由重视知识的传递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要强调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著名的德国学者第斯多慧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实现将“目标——策略——评价”这一过程与“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3.2 从思想道德说教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促进者”这一概念。他提出这一概念的基础是,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求成长、求健康和求适应的冲动,有自动发展的潜能、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教育学界对未来的教师的认识是“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更重要的职责是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一步了解,进而提升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具有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方式。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以合作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等的提高。在教师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教学需要,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即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思想政治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秋天在哪里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美育教师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