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

2017-06-09张新刚张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行为习惯大学生

张新刚 张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越来越频繁,这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但同时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甚至形成社交媒体依赖症。因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积极主动的对大学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大学生;引导策略

一、新型社交媒体的概念及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人们所熟知并得到广泛运用。新型社交媒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用户通过网站等技术类工具和平台,沟通、分享、讨论、评价和获取信息,从而形成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对新型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有许多大学生甚至形成新型社交媒体依赖症。如一份权威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为 92.53%,日均使用时长为 2.72 小时,其次为微博,使用频率为 47.71%,日均使用时长为 1.31 小时;QQ 使用频率为26.76%,日均使用时长为 2.16 小时”。可见,当前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频率高,他们使用新型社交媒体主要用于信息传递,社交及沟通之需,获取知识及新闻等等,总之,新型社交媒体突破了传统沟通方式的局限,使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信息沟通及交流更加快捷。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时间及空间的开放自由性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新型社交媒体信息量大且更新快,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图文并茂的知识信息,它打破了大学班级授课制在固定时间及地点授课的局限,大学生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班级微信群可以在任何时间及地点获取知识与信息,它也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

2.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

新型社交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它对大学生的社交及沟通交流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 QQ,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新型媒体为大学生搭建了更加优质的社交环境及沟通交流方式,它拓展着大学生的交际圈和人际沟通,特别是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可以自由表达观点,这有助于克服人与人直面沟通所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助于使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更加顺畅方便,从而实现良好人际沟通和交流。

三、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消极影响

1.易造成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症

新型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娱乐性,信息化优势,它会使一些大学生沉陷其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qq、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互相点赞、留言、聊天,看似碎片化时间分布在一天中的每个时段,占据大学生每天的大量时间”,还有些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微信而全然不顾老师的讲课内容,这造成一些大学生过渡依赖新型社交媒体,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

2.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及言行

新型社交媒体所传递的虚假,暴力,消极等负面信息及拜金,享乐等价值观念会严重颠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会使一些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做出错误言行。如新型社交媒体容易出现一些虚假及谣传信息,大学生阅历较浅,他们很容易误信并在新型社交媒体上传播谣传信息,这会中伤别人甚至演化为暴力冲突或犯罪。

3.信息传递误差易使大学生产生误会及沉溺于虚拟世界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的沟通属于虚拟沟通,这种虚拟沟通交流具有信息非真实性,信息表达不完善或不准确,信息传递过于随意等特点,它易传播不实信息,易造成大学生之间的误会及矛盾,从而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它也易造成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逃避现实,如它会淡化大学生正式沟通交流,而这更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及沟通。

四、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的引导策略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及规范化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必要,如网络文明与道德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使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助于不断提升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的行为责任意识、自觉性及自制能力,从而自觉的甄别和抵御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及观念。如选取大学生不良社交媒体行为为案例,通过班会或辩论赛等形式,让大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这样能使大学生从中深受启发。如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宣传新型社交媒体信息辨真伪常识,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信息辨真伪能力。如建立班级及宿舍微信群,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2.加强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日常行为监管,规范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

对大學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管有助于及时对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和纠正,为此,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一是借助新型媒体,建立班级及宿舍微信群,班级及宿舍QQ群,加学生微博,飞信等构建一套通畅的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日常行为监测网络,要及时关注并排查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思想动态及不良行为习惯,坚持重点监测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二是及时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行为进行介入和处理,如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一旦出现不良言行,要趁热打铁,要及早进行警示教育和引导,这样有助于防止其消极错误的思想及行为习惯继续恶化。

3.多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引导大学生不做“低头一族”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于新型社交媒体,过于沉溺于虚拟世界,逐渐淡化专业学习及正式沟通交流的现状。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着力将“低头族大学生”从新型社交媒体依赖症及虚拟世界中拉回现实生活,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倾听学生心声,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不做“低头族”,亲身参与到现实沟通和交往中来”。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实体活动,可以使“低头族大学生”以身体验现实生活,不断增强其现实体验,不断充实其精神世界,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不断克服新型社交媒体依赖症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光华.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以微信为例[J].文教资料,2016,(24):136-137.

[2]车桂兰.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党史博采,2015,(11):58-59.

[3]季君.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德育教育,2016,(30):38-39.

[4]衣玉梅,王一夫.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世纪桥,2016,(5):38-39.

作者简介:

张新刚(197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张涛(1983~),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编号:2015-sz-057)。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行为习惯大学生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大学生就业趋势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