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机化教育培训思路与创新研究
2017-06-09常亮
常亮
摘要:针对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教育培训活动内容、坚持学用结合、强化师资建设、走出去无偿办学、瞄准农机化技术推广重点、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培训等思路,力求让教育培训能够满足农业农村农民需求,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运用能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S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85-03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业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开拓培训新渠道,创新培训思路和活动方式,力求把科技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让教育培训内容更贴近农业农村农民,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运用能力。
1 创新教育培训活动内容,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阜蒙县农机校的主项工作,也是服务“三农”的基本体现形式。为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广大新型职业农机手的综合素质,拓宽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阜蒙县农机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各类农民培训。
1) 开展“为农民推荐一本好书,推广一套实用技术”活动。根据农民培训需求,积极向农民推荐适于本地区的先进实用技术,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农村大喇叭等媒介扩大宣传,以培养农民学习兴趣,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2) 组织开展农民集体收听收视活动。利用现有农机培训力量,组织教师进村入户,组织农民集中收听收看农机科教节目。
3) 以科技直通车为载体开展流动图书站活动。结合“科普之冬”、“科普之春”活动,发挥科技直通车作用,深入乡村流动发放图书、光盘和技术资料,送技术到农民手中。
4) 组织“专家服务团”下乡活动。组建农机专家服务团,分期分批下乡开展农民培训活动。
5) 区别不同对象,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分析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跟踪服务、以会代训、以修代训、以检代训等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服务。
2 坚持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和学员技能
为保证培训效果,让每个培训人员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农机培训部门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机维修人员、农机手等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对受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掌握其就业情况,跟踪其学用结合效果。针对农民教育水平情况,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尽量做到简明实用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并要求授课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使广大参训学员不仅熟练掌握新技术,还能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农机培训效果。同时,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对农机修理人员、农机操作手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以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3 强化师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水平
授课教师的授业水平和责任心关系到培训质量,因此,阜蒙县农机校着力在师资力量培养上做文章。
1) 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校荣我荣的爱岗敬业精神。
2) 抓业务水平的提升。积极配合阜新市委组织部做好成人教育调研,并将职业教育情况形成上报材料,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3) 抓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按照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发的培训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落实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程序,确保机手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学有所得。
4) 抓多样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提高教學效果,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员的专业实践技能。
5) 抓政策宣传。宣讲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购机户尽早了解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性能。加强安全教育,做到机具未到、培训先行。
6) 抓教学人员知识更新。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加快农机新知识的学习、更新与传播。
4 采取“走出去”办学方式,普及农机科技知识
1) 到田间地头开展教育培训。针对购机农户培训路程远、费用大、不方便等问题,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广大教师进乡入户,及时将服务培训课堂前移到乡村农家、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2) 侧重培训质量与效果。培训时采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农机手实际技能的提高,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及时组织驾驶员培训。针对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涌现,及时组织农机驾驶员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根据教学计划,按照申请不同驾驶车型的学时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将理论学习与驾驶操作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5 瞄准农机化技术推广重点,提高农民对新技术装备的驾驭能力和服务能力
针对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和项目建设工作重点,突出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等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帮助机手由“单一作业”向“多面手”转变,并以农机驾驶员培训为平台,推进现代高效农机新机具的普及应用,指导更多的农机手科学使用农机装备。
2) 与农民需求和市场发展相结合,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与愿望,增强农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抓住现场演示会、产品推介会、农机装备展览会等契机,组织经销商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讲座,重点对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集中进行培训和复训,不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4) 以农机科技示范点为培训基地,开展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翻、设施农业装备为主题的培训班。
5) 针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户购买农机具数量日益增长的实际,举办新机手培训班,安排技术人员分时段、分种类、分批次开展机具操作培训,集中向农机手讲解机械操作技能以及机械维护、保养等知识,达到新机手“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调整、会维修”的目标。
6 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1) 教育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根据农民的现实需要,进一步调整培训思路,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相吻合。
2) 与农机安全生产需要相结合。配合农机监理工作,开展农机驾驶技能培训。在向广大农机手讲授农机新知识时,向他们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保障农机使用者安全。
3) 与农机合作社发展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相结合。根据季节定期组织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到乡镇农机站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有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科学使用农机新技术新装备。
4) 与农机技术服务活动相结合。根据不同季节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家中,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农机手体会到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真心服务。
5)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结合“阳光工程”开展农机专业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实用型、专业型人才。
6) 与机手需求相结合。受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年龄等因素制约,机手素质普遍不高,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千方百计增强机手培训的针对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做到学习有目标、有奔头。培训前对培训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机手培训需求。培训过程中与学员积极沟通,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按需授课。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机手对培训的评价和要求,采取电话沟通、下乡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跟踪服务,反馈培训效果,改进培训质量。
7 扩展农机培训内容,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
县级农机教育培训部门应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高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种渠道培训农民,强化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购置补贴户的规范化管理、规模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等综合知识培训,加快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找准农机培训切入点,针对购买大型、新型补贴机具的购机户,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现场培训,重点讲解机械性能、操作使用常识及安装调试保养要点等。通过科技下乡等渠道,利用农闲时节,对农机大户、合作社社员等进行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观摩学习先进农机新技术装备,提高对新技术新装备的感性认识,为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牛东颖,方瑞亮.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57-58.
[2] 宋敏,曾永鵬.对加强农机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5(7):64-66.
[3] 赵金辉.阜新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7):88-89.
[4] 钮红妹,戴利荣.新时期农机教育培训发展思路浅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4(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