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组织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创新
2017-06-09史延鹏
史延鹏
摘要:辅导员、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三者形成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关系,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与被教育者的90后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教育意味浓重的主题教育活动不受欢迎。本文通过分析原因,剖析90后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取向,解析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从而试图破题。
关键词:主体间性;支点作用;90后大学生
团中央在《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中青发[2005]26 号)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团员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开展主题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从总体上看,当前团的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团员也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但是,少數基层团组织软弱瘫痪,部分团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全团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组织覆盖,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而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更是明确了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分析,结合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力图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目前主题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客观外在的环境变化,经济基础的改变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上的体现日益凸显。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改进。但是,大学生中出现的极端事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从数据上显示,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这表明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其主要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仍有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法、手段创新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些特定的思想为核心,由特定的教师指导下,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把道德修养、素质提高等效果加入到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的提升。这里面就存着在,教育者(一般是辅导员)、被教育者(主要是学生)和作为主体间性沟通桥梁的主题教育活动三个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现在专职一线辅导员群体,主要集中在80后大学生,兼职辅导员以70后为主。在设计主题活动时,仍然是以自身所受教育的模式为主,创新不足。同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代沟”的加深,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从空间、时间上均有拉大的迹象。
作为主体间性沟通桥梁的主题教育活动不能很好地沟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作为教育的支点,主题教育的主题过于鲜明,与教育者更贴近,诸如,“我来讲党课”、“xx理论学习”等。此类教育主题过于严肃、过于权威性,学生不主动参加,即使勉强参加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而在主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座谈会、学习会等形式上具有压迫感、内容上与学生的接受底线有距离感。
2、对被教育者的现状把握不够细化
以上所说的两个问题,根源在于对本教育者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的把握被教育者90后大学生的真实想法。90后大学生与70后、80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自身的特点也截然不同。以往能够奏效的“灌输式”、“说教式”主题教育活动已难以适用90后大学生的特点,学生不接受,也起不到实际效果。
根据力学的原理,支点离被作用物越远,要想撬动被作用物,所用的力越大,效果越不明显。要想撬动90后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首先研究、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二、90后“被教育者”的价值维度
作为我们的教育接受者,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度不同于以往大学生。他们比80后、70后接受了更海量的信息,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务的看法,不再是盲目地接受或否定,独立判断意识更强,更会“讲道理”;而90年代、本世纪前十年的生活经历,激烈的社会竞争、丛林法则、金钱至上等,让90后大学生更早地考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思想更趋于实际,务实色彩更浓,首先考虑的是对我有什么好处,在价值标准上更注重功利性;而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参与实践、社会交往中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主流,集体主义成为了新的、要打倒的权威。
90后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我的青春我做主”;期望被尊重,希望由尊卑意味浓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意味强的“朋友关系”,希望成为独立的个性主体;但与此同时,在生活上依赖于家长,很多情况都是“有事,父母服其劳;有酒食,我先馔”。 出现了鲜明的思想、认识层面的独立理性与心理、生活层的依赖感性并存的两面性。但从数据统计上看,尽管在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少女援交等情况,90后大学生思想上也普遍追求进步。并没有出现“垮掉的一代”这样不堪的情况。
90后大学生是早熟的一代,同时又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代。他们既热情关注社会的改革,又缺乏承受社会变革的心理素质;既大胆审视社会各种现象,又不严格地去塑造自我;涉世不深,又相对敏感;追求理想,又相对远离现实。他们在价值观取向方面有时带有盲目性,喜欢的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需要的也不一定是真正喜欢的。有些学生喜欢没日没夜地上网、玩游戏,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当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看一些好的书籍、听一些好的讲座是大学生需要的,但有些人偏偏不喜欢。可以说,主动选择以娱乐、竞技为目的的文体活动,被动选择以引导、灌输为目的的思想教育活动。因此,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改进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实践,贴近学生将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一贯特点。
三、主题活动设计创新的原则
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参与三方的不同的特点,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我们应该遵守一下几点原则:
1、主动贴近学生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才。更应该要求教育者主动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主动改“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要求教育者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政治敏感度、判断力。
2、反思原则
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反思我们以往主题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3、创新的原则
此原则是最后的原则。以往的经验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经过考验优秀的队伍,是能够打硬仗、打赢仗的队伍。只要改变自身的主觀认识,随之就能用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因此,以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自我教育的特点,在实践中创新载体,以大学生更乐意接受的形式,比如:职业规划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原则细化为志愿服务话感恩、职业规划促素质等细分载体中,通过素质的提高,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做到到学生中去,哪里有学生就到哪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学会用现代传媒解决问题,在学生集中的网络上开展活动。通过QQ、微博、飞信等系统及时发布相应信息,积极介入学生博客、播客、人人网等网络空间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建设大学生的现实和虚拟双重精神家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我们用更科学理性的原则,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径;用更严格的过程控制评价体系,保证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贴近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从而给学生提供更有个性、认同感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教育的支点挪向被教育者,用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撬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业。
参考文献:
[1]何源.高校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应用探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月。
[2]艾曦锋; 孟楠; 强添纲. 高校主题教育活动探讨.教育探索.2012年5月。
[3]刘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话语体系的构建——基于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视角.青少年学刊,2015年8月。
[4]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2016年12月。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