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压缩传感与重构
2017-06-09冯婷婷
冯婷婷
摘要:针对配电网电能质量(PQ)海量监测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等难点问题,引入压缩传感理论,研究配电网PQ信号压缩传感的实现方法;采用高斯随机测量矩阵获取PQ信号的线性测量值;基于傅里叶基矩阵对压缩感知信号进行正交匹配追踪重构,测试并分析信号稀疏特性、随机测量次数与信号重构精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傅里叶投影空间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可对谐波、间谐波等稳态PQ压缩感知信号进行精确重构,重构精度可达数量级。
关键词:压缩传感;随机测量;信号重构算法;傅立叶基;电能质量
中图分类号:TP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49-03
近年来,智能电网迅速发展,风力、微水、光伏等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从无源网络向有源网络转变,导致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简称PQ)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电力负荷中大量增加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敏感设备,既带来了大量的电能质量问题,又对配电网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压缩传感(Compressive Sensing,简称CS)理论通过全局观测(Global Measurement)或线性测量(Linear Measurement)直接获取原始信号的压缩值,将传统的信号采集与压缩合并进行,略过信号的高采样率采集过程,突破奈奎斯特采样频率约束,大大节约数据采集、存储、压缩、传输等环节消耗的硬件资源,最后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等重构算法从压缩感知信号中恢复原始信号,供后续检测处理使用。
针对电能质量信号压缩感知与重构等核心问题,研究电能质量信号在傅里叶基、小波基下的稀疏特性(Sparsity)及线性测量方法;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简称OMP)思想,通过局部最优化依次寻求压缩感知信号的非零系数,即信号稀疏表示向量评估值,从而获得原始信号重构。
1 压缩传感基本原理
1.1 线性测量原理
对于任意一维的实信号x∈RN×1,信号长度为N。只要能找到对应的稀疏表示空间Ψ,理论上均是可压缩的,一般空间Ψ为正交变换空间。根据公式(1)将信号x投影到Ψ空间:
yi=
式中:Ψ称为正交基;y为信号到Ψ域的投影系数。
则x可由式(2)反变换表示:
x=ΨHy (2)
式中:ΨH为Ψ的反变换。
对于变换系数y能量比x集中,经过正交投影变换去除信号x中的冗余,即y中只包含K个少量的大值系数,K< 确定信号稀疏便可实现信号压缩。压缩传感策略是将传统信号的采集与压缩同时完成,直接获取信号的压缩测量值s,由公式(3)线性测量实现: s=Φx=ΦΨHy (3) 记ACS=ΦΨH。其中,Φ∈RM×N,称为测量矩阵;s为测量值,长度为M。压缩传感直接通过测量矩阵Φ获得信号的压缩表示,而未经过原始信号的高采样率采样不需要获得信号的N个样值(一般M< 全局观测矩阵的每一行{Φj},j=1,2,……,M可以视为一个传感器对信号的测量即相乘过程。拾起信号的一部分信息,M次测量便得到信号的M个测量值。测量矩阵需满足公式(4)定义的约束等距性条件,以保证M个测量值中包含原信号全部信息: (1-δ)‖x‖2 ≤ ‖s‖2 ≤ (1+δ)‖x‖2 (4) 其中:δ∈(0,1)。 約束等距性条件保证线性测量具有稳定的能量性质,即K稀疏信号x经过线性测量后仍保持K个重要分量的长度。 测量矩阵约束等距性条件的等价条件为:测量矩阵Φ与信号稀疏表示基矩阵ΨH不相关。该条件的含义可以从公式(3)看出:由于矩阵Φ与ΨH不相关,则每次测量都会得到与原信号几乎不同的信息,以保证少量测量值包含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1.2 压缩感知信号重构原理 压缩传感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从长度为M测量向量s中恢复长度为N(M< 第二步,根据公式(6)计算向量y的估计值,并将搜索到的最相关列向量去除。 第三步,计算残差,并判断残差是否很小。 2 基于傅里叶基信号压缩传感与重构效果 利用Matlab仿真平台产生谐波、间谐波和电压暂降等电能质量信号,运用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实现信号的线性测量,得到压缩感知信号;基于傅里叶基(或投影空间)采样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利用线性测量值得到信号的重构值;最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测定不同测量次数与重构精度的关系。 算例模型为: x1(t)=A1cos(2πf1t)+ A2cos(2πf2t)+ A3cos(2πf3t)+ A4cos(2πf4t) (7) 式中:f1=50 Hz,f2=80 Hz,f3=150 Hz,f4=250 Hz;幅度分别为A1=1.00 V,A2=0.03 V,A3=0.20 V,A4=0.15 V,采样率为800 Hz,信号长度取256个点。 2.1 压缩感知信号重构效果 对上述谐波、间谐波仿真模型进行高斯随机测量,获得其线性测量值,随机测量次数为64次。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信号重构,正交投影空间选择傅里叶空间,按公式(8)计算信号的重构精度: 压缩传感采样与重构程序运行20次,信号平均重构误差为1.06×10-4。试验结果表明,OMP算法可以从随机测量值中较好的重构谐波、间谐波信号,其中某次试验结果的原始信号与重构信号波形如图1所示。
图1(a)为原始信号;图1(b)为原始信号与重构信号对比效果。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重构信号非常接近原始信号。
2.2 测量次数与重构精度关系测定
为分析随机测量次数M对信号重构精度的影响,选取测量次数分别为2,4,8,16,32,64,128七组,对式(7)信号进行压缩与重构,每组测量次数Mi程序运行20次,计算平均重构误差,作为随机测量次数对应的重构误差,结果列于表1。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当测量次数小于8次时,重构误差很大,最小误差为0.161 2,说明OMP算法不能从随机测量值中正确恢复原始信号;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信号重构误差越来越小,当测量次数大于16次时,重构精度迅速增加,误差降低至数量级;测量次数从16增加到128,重构误差逐步减小,但仍保持在数量级,说明信号重构效果达到一定精度后,不再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为精确重构原始信号,随机测量次数应满足如下关系:
M≥Klog(N/K) (9)
式中:K为信号稀疏度;N为信号长度。
试验信号包含4个频率分量,稀疏度为4;信号长度为256,根据公式(9)计算得最少测量次数应该为24。由试验测试结果可知,当测量次数大于16后,信号重构效果理想,说明试验结果可靠。
3 结论
通过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实现试验信号的压缩感知,分别基于FFT基矩阵和小波基矩阵实现感知信号的正交匹配追踪重构。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可有效实现电能质量信号的压缩传感;随机测量次数越多,信号重构精度越高,当测量次数达到公式(9)约束的关系后,重构精度基本稳定;基于FFT基的信号重构算法适合谐波、间谐波等稳态PQ信号的压缩传感。
参考文献
[1] 于华楠,张敬傑,代芳琳.压缩传感在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6):618-623.
[2] 詹旭,罗毅,陈昌忠,等.基于压缩传感的分块DCT域灰度图像水印算法[J].通信技术,2015(1):90-96.
[3] 陈善雄,何中市,熊海灵,等.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信号重构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5(3):614-624.
[4] 彭向东,张华,刘继忠. 基于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体域网心电压缩采样[J].传感技术学报,2015(3):401-407.
[5] 朱更明,周星岚,谢井雄,等.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网数据收集研究進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60-567.
[6] 邹斌.基于压缩感知的物联网信号重构算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8] 焦俊,王强,范国华,等. 基于压缩感知的农田温度信息处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15(29):357-359.
[9] 李如春,李林,常丽萍. 基于变采样率压缩感知的视频压缩研究[J]. 电子技术应用,2015(10):147-149.
[10] 王泉,张金成,张纳温,等.基于改进傅里叶基的压缩感知频谱测量[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10):2 627-2 632.
[11] 许学杰,潘志刚,刘畅.基于压缩感知的SAR图像压缩算法[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6):79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