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 地方高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6-09陈宇峰向郑涛张涛张金亮江学焕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陈宇峰 向郑涛 张涛 张金亮 江学焕

摘 要 通过暑期对德国高校,特别是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的访问,从人才培养过程、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几方面学习了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我校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我校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04

Abstract Through the summer of German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Ul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ss, several aspects of process, professional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learning training mode of the school personnel from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our school of electric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mode, raise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methods methods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thinking, put forward some immature ideas, hoping to initiate,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chool of electrical specialty talents.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0 引言

2013年7月,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校一行24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学。在此期间,访问了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等高校,了解了德国应用型、工程类大学的教育模式。对上述高校的访问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識。在本文的后续部分,将以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探讨该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1 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过程

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本科专业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为数学、物理、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年及以后,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最后半年做毕业论文。非常有特色的是,学生在第三年要有半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此外,该高校还和“乌尔姆商会”以及“Robert Bosch乌尔姆技术学校”等机构和学校合作,开设了二合一学习过程。该过程允许学生在四年半的时间内获得两个资质:技工和工学学士。这需要学生和企业事先联系,并能够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而企业则需要承担学生所有的学费。提供上述称为“乌尔姆模式”的系部包括:机械和自动化工程系、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系、产品工程和工业管理系和工业工程系。

学生在企业实习半年的做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获得工程能力的培养。这颇类似于我校以前实施的预分配制度。但是在现在高校学生人数巨大、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找到相当数量的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相当的难度。

1.2 专业和课程设置

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设置了电类相关的专业,如:工程类、计算机科学、数字媒体等;特别地,基于当前的国际能源问题,开设了国际能源经济专业。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校特别重视学科交叉。例如,国际能源经济专业涉及三大学科:能源、计算机科学和经济,这是因为能源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多学科的综合问题。而这个专业不仅具有前述基本的学生培养过程,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在第四学期,要求学生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融合背景。

由于这个专业涉及了三大学科,因此,课程设置是颇费脑筋的事情。但是,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非常重视基础课程。例如,在计算机科学方面,该专业设置了商务信息系统、物理和电子工程、数据库、控制、仿真等课程。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专业把计算机作为工具,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方面。并通过课程设计来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电动汽车仿真、电子市场仿真等。此外,学生每学期的课程一般是六门,这和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给学生设计的课业较多,学生缺乏课外时间;而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的课业较少,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学习。

1.3 实践环节

此次在乌尔姆科技大学参观了该校的机械实验室。非常令人震撼的是该校对综合课设的重视。综合课设是结合多门课程知识的课程设计。学生被分组完成综合课设,而且课设效果需要通过笔试进行考核。甚至一个综合课设由几届学生持续多年实施,每届学生都有自己新的想法,而且是在前一届学生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实施。通过几年的综合课设,课设结果相当富有技术含量,令人叹服。

此外,实验室的布设也让人耳目一新。该校实验室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空间,按照功能区划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合理摆放;不仅如此,而且还利用了加层设计,利用实验室的高度优势,开辟了新的空间。这些都让人深有感触。一方面,让人感叹于该校对实验室空间的严谨规划,从立体的角度充分利用实验室空间;另一方面,让人感叹于该校对实验室功能的合理区划,技术相近的实验安排在一个功能区或者实验室,使得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验能够有效衔接。

2 几点思考

2.1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使得创新活动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所热爱的活动。

但是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保护不够。例如,当学生在一些基础学习后,有了初步的、不成熟的创新想法,但是这些想法通常会被老师认为是异想天开。因为,从老师的经验来看,学生的这些想法通常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因此,老师会和学生说,“你的想法虽然好,但是没法实现……”如果有了几次这样被打击的经历,学生一般就会放弃。然而,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呢?也就是说,不要和学生说其想法不能实现,而是说他的想法哪些是能够实现的,或者说可以实现到哪个程度,并对学生的想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支持。

学生为了完成自己选定题目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而且要进行带有目的性的学习。通过带有目的性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老师而言,则既要防止面面俱到的知识灌输,又要防止缺乏引导、漫无目的、成效低下的学习。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灌输者,更是创新活动过程的引导者。

2.2 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需要考虑三大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向国外高校学习,即不是把知识以课程的形式体现,而是以任务的形式体现;不需要在课堂上面面俱到,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我们总怕学生掌握不了,但是完全由教师讲授,则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的权利,进而削弱了学生对创新的热情。

二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系部的配合问题。例如,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方面,由于公共基础课完全面向全校学生,对于不同专业的后续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如果能够根据电类学生后续学习的特点,对数学等基础课程进行相应的增减,则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够顺畅很多。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理论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要在学期课程设置时,兼顾课程难度和课程学分,平衡学生在各个学期的学习量;此外要能够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既要防止仅关注学生的理论能力,出现学生走出校门后“难用”的现象,又要防止仅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出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2.3 教学方式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分依赖使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方面产生了惰性,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实,国外大学的课堂教学学时很少,很多知识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课堂上,也会要求学生根据课外的学习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课程成绩更注重过程性的考核,这与我们基于结果性的教学考核方式差异很大。

因此,我们是否能够考虑把课程教学进行过程性考核,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考核环节进行设计?例如,在“车联网导论”课程教学中,在提纲挈领式的教学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分组讨论、课堂汇报、大作业等过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对各个过程进行考核,综合培养了学生在自主学习、文献检索、文字表达、口头表述、PPT演示、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 实践教学

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存在两大问题。一大问题是实验教学资源问题。对于这个,是否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是整合实验,即对基础实验,去粗存精,重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大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力度,多设计一些结合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多些选择,并可以跨学期完成实验。第二方面是化整为零,即不严格规定學生实施实验的场所和时间,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性。

但是不严格规定学生实施实验的场所和时间,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前述的第二大问题:考核问题。目前学生的实验考核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实验过程敷衍了事、实验报告抄袭等,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是否可以考虑基于过程的分级考核?也就是说,从学生平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挑选出一部分实验过程认真、实验效果好的学生实施免检制度,直接给予高分;而其他学生则采取实验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当然,为了防止老师在考核过程出现不负责任的问题,可以对免检学生实施抽检制度,以从制度上进行约束。

3 结论

通过暑期对德国高校,特别是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的访问,从人才培养过程、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几方面学习了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我校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我校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