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

2017-06-09刘延翠

江西教育C 2017年5期

刘延翠

摘 要: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是整个作文教育系统构建的子命题。对此,作者先行解讀“杜威儿童冲动观”,然后将其引入,用以观照中学作文教学。落点设在“作文评语”系统的构建上。阐述了作文评语系统构建的基本理论元素,厘清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儿童冲动观 教师评语 学生评语

一、杜威“儿童冲动观”及其解读

杜威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教育的使命,在于服务儿童的成长。学校与教师所有教育行为,必须充分借助并有效调动儿童成长的内驱力,才可能达成目标。

杜威认为,儿童存在四种冲动,分别是“社交的冲动(谈话、通信、分享经验);制作的冲动(制造、建树的欲望);探究的冲动(热心对环境进行调查实验);表现的冲动(用艺术的方式进行交往和制作的冲动)”。

在杜威看来,这四种冲动是“天然的资源,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积极的成长正依靠对这些资源和资本的运用”;学校的任务就是“设计一种与这种冲动的发展和儿童增长经验的过程相协调的学习过程”;所谓作业“是一种儿童活动的形式,它实际上是用某种方式重演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工作”。

二、 以“儿童冲动观”观照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上看,将会存在更为广袤而深远的解读。观照学生的写作活动(即作文过程),我们会发现,它全面对应着杜威所言的儿童的四种冲动。其一,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肯定是一种社交——跟自己或者与他人有话要说,且有话可说,写作就是这样一种说话的过程。其二,完成一篇文章,也可以说是“制作”了一个作品,其中洋溢着学生制造与建树的欲望。其三,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学生的一次精神探索,渗透着经验与理性的光芒。其四,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不啻于完成了一场行为艺术活动,心中包含被他人所认可被社会所承认的深刻渴望。

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来设计自己的作文教学系统,且让该系统能够契合“儿童冲动”的发展与“儿童经验”的增长,并将二者完美融汇于系统之中呢?

三、 让我们聚焦“作文评语”

用杜威的“儿童冲动观”去观照整个教育,以及一所学校的教育设计,都会是一盘很大的棋。即便将范畴核定到中学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都会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在这里,让我们继续缩小范围,聚焦于“作文评语”这样一个小小的子系统。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评语,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其一,评语是教师写的,学生不参与;其二,高高在上的评判,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而欠缺生成性;其三,着重于对写作文本的技术性评判,缺乏与学生的人格交流。

所有这些,均未能有效关注与回应“儿童冲动”,从而与杜威的教育理论背道而驰。于是,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即成为必要。

四、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

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的基本理论元素有:其一,既然儿童的四种冲动是“天然的资源,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积极的成长正依靠对这些资源和资本的运用”,那么它亦将可以成为作文教育的基本资源。其二,系统与学生写作的关系被核定为鼓励其“表现”,肯定其“探究”,欣赏其“制作”,达成其“社交”。其三,评语内容核定重在个性交流,相对淡化技术性评判。其四,评语目的设定重在生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其五,评语写作者设定教师评语与学生评语,他人评语与作者自评,共存并重。

五、教师评语例举:感受、思想、文字

“以感受回应感受,以思想触发思想,以文字交换文字”是教师给学生写评语所坚持的基本风格,也是基于杜威“儿童冲动观”的作文评语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此,且举一例:笔者给敏敏同学习作《第一次被冷落的感觉》写评语。敏敏同学的习作题目看上去就很沉重,文章记叙了她在一次评优中的失败,开始是“颤抖着手歪歪扭扭地写下四位中意的同学,其中当然不忘也投自己一票,自信满满地递交上去”,然后是“开始读票,我微仰着头,双眼漫不经心地看看同学,看看黑板,可听了半天还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开始盯着那写数的粉笔的运动曲线来”。最后是“我的票数少得可怜,别人却有增无减,选举结束,迎接我的不是几个‘正字,只有耀得刺眼的三划,耳边呼声一浪接一浪,我的心沉到了水底”。

从自信满满到失望至极,可真是大起大落啊,我想到我六年级第一次评选校级三好学生的时候,每读到一次我的名字,我的脸都要红半天,心里一个劲地咚咚直跳,估计这小家伙也是一样,不过我的结果是顺利当选,而她则沉到了水底。

于是,我在她的本子上写道:“看来,当年的我,是忽略了竞争失败者的感受的,这真是一种罪过!自己在品尝幸福滋味的同时,别人却在嚼着失败的痛苦,看来,这种评选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种制度让一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让另一个人痛苦。而我们更多是关注了幸福者的幸福,忽略了失败者的痛苦。啊!生动的一课,让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经历,感谢你,小敏!可是,失败是我们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啊,选择在失败中沉沦下去,还是在失败中反思不足而奋起?我想你现在应该给自己一个答案了吧!”

就这样边看边想边写,我走进了一个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谈生命的价值、谈对事物的看法,在他们生命的轨迹里跟着他们一起或喜或悲。

举例一:“读完此文,也怕产生误读啊,试分析一下,有不对的地方,你再跟我讲如何?在人们的心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人们常常会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于是熟悉的地方就没了风景!”

举例二:“女孩儿的梦想可真是难以把握,舞会,一个人的舞会,那该是一种心理矛盾的体现吧。想表现自己,却又怕得太多。文中的香樟树,该是象征着美好的不可名状的心事吧,这种表达很是细腻呢。”

例举三:“很高兴,你能把你的目光投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另,你关于幸福的解读我是认同的。”

例举四:“作家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我希望将来,你会是其中的一个!”

……

六、学生评语例举:同伴社交为第一属性

学生给同学作文写评语,其第一属性当在于同伴社交。其中,蕴含着同学之间人格交流的无限空间。在此前提下,方可发挥其作为“学习者之间”交流的学科价值。相对于教师的评语,学生们更喜欢看同班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我想,无论是谁,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得到认可,心里肯定是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啊!

从此以后,班里同学们互相浏览作文,彼此写评语便一发而不可收。学生评语,的确成就了很多“名篇”与“名人”的诞生。有些篇目,甚至还传到了同年级其他班级。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评语,更是“看点”之一。有趣的是其他班的同学中,也有人提起笔来,再问候添加上自己的评语。

在这种互写评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写作兴趣明显比以前提高了,而且创作中更增强了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学生互写评语,对于被评的人来说,就会从同学们的评语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这就促使写作者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写评语的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看别人文章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差距,改正不足。变以前单一的学生与教师交流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不断的评价与反馈过程中,交流也更具深度与广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