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战争诗歌

2017-06-08袁盛财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逃离

内容摘要: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是一位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家,他以中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与诗歌。其中以中国为题材的战争诗歌《元氏》、《落日》与《分别》均取材于作者在中国战场的亲身经历,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战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因为自身民族身份的局限,不能很好地正视与认识这场侵略战争的性质。

关键词:井上靖 中国题材战争诗歌 残酷性 逃离

一.井上靖中国题材创作概述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 1907—1991)是一位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曾经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多次率团来到中国访问,推动了中日文化、文学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中日两国友谊的发展。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热衷于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文化,并从中国历史中取材,创作了《异域人》、《漆胡樽》、《天平之甍》、《敦煌》、《孔子》等多部历史小说。在多次访问与游历中国后,井上靖又写下了一百余首诗歌,抒发诗人在中国的所见所感,描写各地的风土人情,礼赞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山川的壮丽秀美、西域的迷幻之谜。这些诗作大都收集在其诗集《运河》、《乾河道》、《星阑干》等中。

二.井上靖的中国战争经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尤其是中国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许多日本青年应征入伍,被派到中国,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的井上靖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当中,成为残害中国人们的帮凶。据相关资料记载,1937年9月,井上靖作为中国派遣军的一员,作为随日军第三师团辎重队来到中国的石家庄,参与了对中国军队的作战,4个月后,他因为患严重的脚气病退伍返回了日本。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专务理事佐藤纯子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井上靖再度来到石家庄,出于对中国尤其是对石家庄人们所犯下的罪行及内疚心理,他坚持不出机场,并对着石家庄方向敬了一个礼说:“石家庄人民,我对不起你们!”[1]

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那就是作为作家的井上靖,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题材,写下了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在《异域人》、《漆胡樽》、《敦煌》、《苍狼》等作品中,也涉及到了战争题材,甚至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但是却很少涉及到当代战争尤其是作者亲身经历了的那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井上靖不愿意回忆这段并不是很愉快的历史呢?抑或是其他原因?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对战争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对一个普通人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极大的甚至是一生的影响,对那些感情细腻、极度敏感的作家的影响当然就更加明显了。井上靖虽然在其多达三十二卷《井上靖小说全集》的皇皇巨著中没有对这场战争的正面描写,但是在其诗作当中还是有极少数作品涉及到他对战争的切身体会与感受,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与态度。这些诗作虽然之前很少有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但是很好地揭示了井上靖对战争的看法与态度,对我们全面了解与把握井上靖及其文学是很有意义的。

三.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战争诗歌

综观井上靖的四百余首诗歌,涉及到侵华战争的诗歌其实也有二十余首,但是大部分诗作是诗人晚年所在,表达诗人对在战争中死去的朋友的怀念之情,如在《戎装》)中抒发对在中国大陆南方战场上死去的山根、川村、桥爪、林等中学时期同学的怀念,他的这些同学,“把那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接连不断的,消逝在大陆南方的新的战场上。”[2](50)与此相似,《八十岁有感》对年纪轻轻倒毙于西伯利亚野战中中的T君,《“昭和”也远了》对战死于异国他乡的友人K、S、T、F等的怀念。同时也有有着对这场战争意义的怀疑、否定和无声的控诉。“他们那死的意义,在降落频繁的雪片之中,就变得远、远、小、小下去。”[2](56)而真正反映诗人1397年在中国大陆参战的经历与体验的诗作只有《元氏》、《旁观者》、《落日》与《分别》等少数几首。这些诗作真实地反映了井上靖当年对战争的亲身经历、体会、心理活动以及急于逃离战场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

1.《元氏》与《旁观者》:对战争残酷性的切身感受

《元氏》是井上靖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北国》所收录的三十八诗作中的一首,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是能够确定的是这首诗作来自于诗人真实的战争体验与感受。作品一开始就点明了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在河北省西南部一个叫元氏的小村庄”。相关资料表明,井上靖随侵华日军到中国时,其所属部队是野炮兵第三师团第四兵站辎重兵中队,一九三七年年底这支部队正转战于河北省西南部。紧接着描写了我们忙于备战的情形:“我们在快要坍塌的城墙上,拼命地堆着土袋。为了防备几小时后即将发生的敌人的袭击,加固着自己面前的堡垒,就这样度过了日落时刻那忙碌的时光。”在战争间隙这片刻难得的和平与安宁时刻,我与身边的战友无忧无虑的交谈,“那时难以想象的静谧的黄昏,初冬和平的村庄里那繁茂的树丛,远方地平线处南飞的鸟群,那遥远的西边山麓不断升起的狼烟,还有那时我们三人无忧无虑的交谈。”由于当天夜里的战斗,当天黄昏还在畅谈的三个人,两个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幸存下来的诗人也负了伤,从而反映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无情:“右边的战友、左边的战友都在第二天离开了人世。”在战争面前,个人变得渺小而无能为力,诗人只能将其归结于命运的安排,在战争中掌握人生与死的是命运。“激战——那样混浊喧嚣的东西竟然没有掀起丝毫微尘。是命运的安排,是的!”[3](29)

《旁觀者》同样反映出战争惨烈的一面,“激战之后的翌日,我一边凝视着由于焚烧几百名战友的尸体而燃起的紫烟,一边在吞噬了无数子弹的河中沐浴。”在残酷的战争中与死神擦肩而过,侥幸存活下来之后,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珍惜生命的意识。“我感到自己体内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激情在激荡澎湃。我用手拭着簌簌掉落的眼泪,心中切实地感到了生存的难能可贵。在散落在水面的阳光,风声与岸边杨柳的葱郁中,我懂得了:无论人生多艰多难,人必须好好地活下去,并且为了生存应该倾尽全力。这时,我感受到自己侥幸存活的欢喜与可贵。”[4](169)

2.《落日》与《分别》:逃离战场,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落日》是井上靖晚年创作的一首短诗,于一九九零年四月发表在《昂》第十二卷第六号,后收入其最后一部诗集《星阑干》中。整首诗由三节构成,回顾了当年随部队来到河北石家庄,由于掉队而追赶部队,在路途的所见所感,再次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一节用一句话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二十岁时代的时候,只一个人,离开部队,追赶部队,在薄暮渐渐低垂的河北省南下。”第二节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见闻,日暮时分,在田间劳动的男男女女悠闲地观看落日与归巢的鸟群,“落日,染红了石家庄南方的大平原。停下来时,在田圃中劳动的男女们集来,一块儿仰望着连连出现的南渡的鸟群,落日映在眼前”,如果没有接下来的“有时又倾耳听到枪声”,我们一般难以想到这是在当年日寇铁蹄侵略与残杀下的情景。第一、二节是对当年的回憶,第三节则回到了当下,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抒发感概,认为离开部队、远离战争的那段时间是“最无防备、但也最为安全的几个小时”,[2](88)由此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在井上靖的诗作中,《分别》是篇幅比较长的一首诗,有1640余字,于一九九零年六月发表在《鸠吆》第八卷第四号。诗作回忆了当年诗人来到中国战场,因为患了冲心性脚气病而离开部队,来到河北省的元氏车站,转乘北上的列车去石家庄野战医院治病时,在车站等车的数小时所发生的事情,并在站长的帮助下终于挤上了一辆临时货车,与站长匆匆分别的情形。诗作虽然不像《元氏》与《旁观者》那样,写出战争的惨烈之状,但是却表达出一种离开战场的更加迫切的心情,“——这是自己所选择的自己救自己的唯一活命的道路。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得以活下去的方法。”[2](148)从表面看,这里似乎是说去医院看病的事情,而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只有离开这里,离开战场,才有可能得救.所以“那夜,十一点钟,北上的临时货物列车来了”,诗人是“从壕中飞奔出来,”在站长又拉又推的帮助下,“好歹总算设法把我挤进一辆车箱中去。”诗人认为,在这车站与站长的分别,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别,“真正能说是分别的“分别”,就是在异国落着小雪的车站所经验过的这个分别。”[2](154)

作为战后初期登上文坛的井上靖,与同时期注重讲述真实战争经历、揭露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的大冈升平、梅崎春生以及武田泰淳等战后派作家不一样,井上靖在其文学创作中往往回避战争,但是毋庸置疑战争经历深深的影响了作家的人生观,并在其作品中加以体现。而在《元氏》、《旁观者》以及晚年写作的《落日》与《分别》等诗作中,更是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惨烈与残酷,表达出个人在战争中受命运摆布的软弱无力,以及逃离战争、渴求和平宁静生活的愿望。

参考文献

[1]井上靖说“对不起”[N].报刊文摘2007.06.27

[2](日)井上靖.乔迁译.星阑干[M].台北:九歌文库,1999.

[3]井上靖.井上靖全詩集[M].东京: 新潮社1979.

[4]井上靖.井上靖全集(第1卷)[M].东京:新潮社,1995.

[5](日)井上靖.乔迁译.干河道[M]. 台北:九歌文库,199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井上靖中国题材诗歌研究”(12YBA277);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井上靖中间小说研究研究”(13B106)。

(作者介绍:袁盛财,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日本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逃离
“逃离”新三板:羊群效应还是理性抉择?
爱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山羊“弗洛拉”寓意解读
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逃离》中朱丽叶的选择原因解读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从苏童长篇小说看苏童对于苦难的思考
逃离与寻找——论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概念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女性的困境与出路
“逃离”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