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建光教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病验案

2017-06-08刘越萌孙建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验案慢性胃炎

刘越萌++孙建光

【摘要】孙建光教授以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桂枝、芍药为主方加减运用来治疗脾胃病,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起到温胃散寒,缓急止痛之功效,疗效颇佳。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脾胃虚寒;慢性胃炎;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2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0-0077-02

Abstract:

Keywords:

黄芪建中汤载于《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条。药用黄芪、桂枝、芍药、饴糖、甘草、生姜、大枣。孙建光教授以此方中的黄芪、桂枝、芍药为主方加减运用治疗脾胃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心腹痛》曰:“胃脘痛者,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由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素体不足,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或久病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遇寒痛增,舌苔薄白等脾胃虚寒证。

2方药分析

黄芪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倍芍药重用饴糖组为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而成,桂枝汤外证解肌和营,内证化气调阴阳,小建中汤虽与之组方相似,但意在温中补脾,缓急止痛,黄芪方中黄芪作用为益气升阳,合小建中汤达到补脾且调和阴阳,但其补中气以缓急的功效优于小建中汤。脾气虚弱,精微乏源,阳无以生,阴无以长,阴阳并虚“诸不足”者,建中益气,乃为良法[1]。《金匮要略心典》曰:“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2]。《金匮要略编注》有言:“脾胃气弱,不生于肺,气反上逆,而为里急,故以建中汤加黄芪甘味之药调之,俾脾元健运,营卫灌溉于肺,里气不急,诸虚自复也”。孙建光教授取方中黄芪、桂枝、白芍,加用百合、乌药,结合临床经验,加减用药 。黄芪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桂枝甘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原方中含有饴糖,饴糖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益中气,缓急止痛的功效,现在常用红糖代替,孙教授认为甜者能使胃酸分泌过多,加重其胃病,故去之;百合甘寒,能入胃经;乌药辛温,可入脾经,孙建光教授常以百合、乌药为药对,既能清胃之虚热,又能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3病案举例

董某,女,35岁,2016年12月6日初诊。胃脘胀满不适5个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不适,自服奥美拉唑等药效果不佳。行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现症见:胃脘胀满不适、自觉冷痛,泛酸烧心,伴有干呕,口干口苦,平素情绪差,纳一般,眠可,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日4~5次。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弦。西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脾胃虚寒)。拟方:黄芪15g,桂枝9g,白芍15g,百合15g,乌药10g,香附15g,良姜10g,鸡内金20g,山药30g,槟榔10g,砂仁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7日后复诊,自觉诸症减轻。上方继服14剂,病愈。

按:脾胃虚弱,失于健运,则胃脘胀满,便溏,故用黄芪补气健脾;桂枝温经散寒止痛;脾虚肝旺,木盛土壅,肝气上逆,故泛酸烧心,干呕,口苦,用白芍酸甘敛阴,柔肝止痛;百合、乌药清胃之虚热,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附、良姜疏肝理气、温胃祛寒;鸡内金、山药健脾益气;槟榔行气止痛;砂仁健脾祛濕,炙甘草调和诸药。

4小结

黄芪建中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多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能通过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改善有关酶活性及蛋白的表达,调控生长因子和胃肠激素,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达到保护胃粘膜,抗溃疡,助消化等作用[3]。中医虽没有消化性溃疡、非萎缩性胃炎等相关西医消化系统疾病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可归属于“胃痛”、“嘈杂”、“吞酸”等范畴。孙建光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经方黄芪建中汤加减用之,起到温胃散寒,缓急止痛之功效。

参考文献

[1]代民涛,柴可夫,李秀月.《金匮要略》虚劳病八方探略[J].中医学报,2014,29(189):201.

[2]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卷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70.

[3]李云,张秀,伍文斌.黄芪建中汤对消化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5(07):78-80.

(收稿日期:2017-03-20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验案慢性胃炎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