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2017-06-08唐弟雄
唐弟雄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调查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顱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按照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院前急救,n=54)与对照组(常规处理,n=40),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研究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分别为44.4%(24/54)、27.8%(15/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4/40)、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分别为14.8%(8/54)、7.4%(4/54)、5.6%(3/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14/40)、27.5%(11/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实施系统性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多发伤; 院前急救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22-03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并发展成为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1]。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2]。而作为抢救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避免出现二次创伤[3]。本研究以94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调查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标准[4];并合并多发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4例患者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30.0±10.5)岁;致伤原因:26例为交通意外伤,17例为坠落伤,6例为挤压伤,3例为重物砸伤,2例为其他;受伤到就诊间隔时间为30 min~5 h,平均(1.8±0.6)h;合并伤:30例为骨与关节创伤,26例为胸腹创伤,17例为眼或颌面创伤,其中,25例颅脑创伤合并两处以上部位创伤。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30.1±10.4)岁;致伤原因:22例为交通意外伤,12例为坠落伤,3例为挤压伤,2例为重物砸伤,1例为其他;受伤到就诊间隔时间30 min~5 h,平均(1.8±0.5)h;合并伤:24例为骨与关节创伤,22例为胸腹创伤,14例为眼或颌面创伤,其中,20例颅脑创伤合并两处以上部位创伤。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用院前急救,主要是按照入院时损伤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吸氧、抗休克等常规处理,并进行气胸及血胸处理、休克处理、大出血处理、延期骨折处理等针对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入院前实施系统性院前急救,主要包括急救时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对危及生命的创伤进行积极处理;实施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通畅;针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创建静脉通道,快速将代血浆、生理盐水、甘露醇等输入;给予患者吸氧处理,留置输液管、导尿管,确保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及时安全转送至医院。转送途中确保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输液管道,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保持平稳,避免出现二次损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患者干预后,存在轻微异常神经症状或体征,但恢复原有社会活动及职业活动,为恢复良好;以患者干预后,可以独立生活,或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以往某些活动已不能恢复,为中度残疾;以患者干预后顺利清醒,但不能独立生活,日常生活需依靠他人帮助,为重度残疾;以患者治疗及护理后,可自主护理,但不能做出其他有意义反应,肢体存在反射性反应,偶尔可自发睁眼,可吞咽口中食物,为植物状态;死亡[5]。(2)观察两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结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情复杂等特点,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挽救患者生命[6]。临床上大量实践证明,加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能为其赢得宝贵急救时间,可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7-8]。
院前急救的前提是及时、正确、客观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这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疾病诊治知识和技能,早期按照患者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避免漏诊[9]。此外,还需要严格遵守先开放性后闭合性损伤、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10]。针对存在颅内血肿,可能引发脑疝的患者,在做好全面检查的同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术前准备,合理应用甘露醇,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控制[11]。针对合并大血管损伤、脏器破裂等只有实施大手术才能控制病情的患者,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协调配合准备,为患者创建绿色通道,快速运转到医院进行专科治疗,正确分辨并发症主次及不同科室侧重点,顺利抢救患者[12]。针对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处理,以呼吸机或气囊辅助通气,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改善换气、通气功能[13]。
本研究中,实施院前急救的研究组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均短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4]结果相符。由此可知,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实施系统性院前急救,能缩短患者送诊时间及到手术时间,为其赢得抢救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分别为44.4%、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分别为14.8%、7.4%、5.6%,低于对照组的35.0%、27.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5]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实施系统性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峰,张洪祥.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救治和预后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3):349-351.
[2]徐少华,江伟,易洪斌.59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临床救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8):74-75.
[3]向旭平.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发伤中临床诊治分析[J].四川醫学,2014,35(4):464-465.
[4]关心,罗英华,郭杵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47-48.
[5]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交通伤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72-73.
[6]王建荣.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救治及预后分析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5(3):21-22.
[7]解辉,王彬.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33-234.
[8]朱茂芳.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4029.
[9]邓卓超,余伟桂,曾细平,等.多发伤合并重型胸外伤的救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36-37.
[10]王触灵,南晓东,张丽环,等.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的紧急救治[J].疑难病杂志,2011,10(6):451-452.
[11]江川.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8):1725-1726.
[12]许进昌.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临床体会[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4(1):29-30.
[13]申进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6):44-45.
[14]吴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6):922-923.
[15]宁根江.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61-62.
(收稿日期: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