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
2017-06-08侯建金王建华周绍福
侯建金 王建华 周绍福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观察对象在入院12 h后实施气管切开治疗,试验组观察对象在入院12 h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并发症发生率为72%,同时,试验组临床治疗后,消极情绪、学习能力、积极情绪、睡眠质量、精力状况和不适感等生活能力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且安全性更高,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脑出血; 可行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46-02
脑出血和颅脑外伤的主要诱发原因通常在于分泌物误吸、分泌物排出障碍和呼吸中枢损伤等,且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症状,进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损伤等恶性症状。早期气管切开有助于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恢复患者的脑组织和神经功能,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2012年
1月-2016年1月收治10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男女构成比54∶46,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7岁,平均(46.4±20.1)岁,受伤后送入医院时间间隔
30 min~5 h,平均(2.5±2.1)h。按照患者入选研究顺序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4±15.2)岁,平均受伤时间(2.3±1.5)h,试验组
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1±16.2)岁,平均受伤时间(2.8±1.4)h,两组治疗前检查结果和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在入院12 h后实施气管切开治疗,试验组观察对象在入院12 h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或是局部浸润麻醉,头部中立稍后仰,于患者颈前正中部位,由甲状软骨下缘开始,将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直至锁骨上缘部位,随后,沿正中线将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完全分离,将气管完全暴露,切开2~4气管环并插入气管套管固定,最后进行创口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第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精神状态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各项临床表现和病情完全得到控制;有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精神状态和功能有所改善,各项临床表现和病情明显好转;无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精神状态和功能未见任何好转,且各项临床表现和病情持续性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第二,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三,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评定项目包括消极情绪、学习能力、积极情绪、睡眠质量、精力状况和不适感等。患者得分在1~5分,其中,1分为表现状态较弱,5分为表现状态较强。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全部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5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5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共有3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72%,两组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试验组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后,消极情绪、学习能力、积极情绪、睡眠质量、精力状况和不适感等生活能力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学报道证实,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于发病早期将气管切开,能够对患者的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起到积极的作用[1]。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 h内脑水肿症状相对较轻,且患者未完全丧失意识状态,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此时切开气管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对于患者机体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若气管切开时间超过12 h,则患者的脑水肿症状已经加重并达到高峰,则患者容易出现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因而无法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并增加了气管切开治疗的难度[2]。
早期氣管切开治疗是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存在肥胖等合并症情况,因而整体身体状况较差。第二,颅脑外伤患者通常存在颅脑骨折症状,这就容易导致脑脊液的大量漏出,并出现脑出血症状,此时实施气管切开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分泌物误吸的发生率。第三,对于颅脑外伤并发脑干损伤症状的患者,其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和鼾式呼吸等呼吸衰竭症状,若不在此时将气管切开并实施辅助呼吸治疗,则患者死亡率和窒息发生率都会大大升高[3]。第四,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颅内压力会逐步升高,且脑水肿症状更加严重,意识状态逐渐消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分泌物误吸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窒息和感染症状。第五,对于部分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因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长时间不能进行自主咳嗽咳痰,因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大大升高[4]。总体看来,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有助于其缺氧缺血状态的改善,保证呼吸系统通畅,减轻脑组织损伤问题,避免病情的逐步恶化发展,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保持呼吸道干净,及时排出分泌物,避免误吸,利于脑损伤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各项常规急诊治疗措施,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5]。
由本次醫学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并发症发生率为72%,同时,试验组临床治疗后,消极情绪、学习能力、积极情绪、睡眠质量、精力状况和不适感等生活能力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试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切开气管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脑细胞功能的改善[6-7],调节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降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速度,因而能够有效挽回部分受损的神经功能[8]。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君,王玉丽.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影响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专辑,2015,2(12):1749-1750.
[2]王定坤,金心,吴晔.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1):1212-1214.
[3]李鹏,谢轩贵,蔡德成,等.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23-24.
[4]王健,刘帅,付玉东.气管切开时机不同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25-26.
[5]董优清.氧气雾化吸入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效果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10):1056-1057.
[6]傅煌武.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69-70.
[7]王文宜.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60,62.
[8]史丽,贾春志.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5):31-33.
(收稿日期: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