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08舒勤芬

办公室业务 2017年4期
关键词:档案编研思考实践

舒勤芬

【摘要】随着公共卫生工作的日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疾控机构档案的利用率也日益倍增。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疾控档案编研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就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疾控档案编研新形势、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提高疾控档案利用服务水平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疾控;档案编研;实践;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日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经编研后的疾控档案材料,内容系统完整,主题明确突出,且经过编研人员的加工、考证、校勘,更显权威、科学、准确,特别是通过向党政领导与有关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提升疾控影响力,更大促进了疾控事业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疾控档案编研成果是衡量疾控工作水平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

一、加强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检验疾控档案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检验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疾控机构档案收集是否齐全,档案整理是否科学,档案鉴定是否合理,档案保管是否安全,档案统计是否精确,检索体系是否完备,都可以通过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得到验证。

(二)是发挥疾控档案史料价值的重要措施。在各级疾控中心档案(馆)室中保存的档案多属“孤本”。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将疾控工作中形成的大量业务档案汇编成各种参考资料,内部印刷或公开出版,既可以避免重复使用档案原件遭受的磨损,又可以很好地开发疾控档案信息资源,从而更快提升疾控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

(三)是促进疾控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馆藏的疾控档案信息资源只有编研开发,才能转化为与现实实践活动发生联系的实用资源、显态资源、动态资源,实现其作为信息资源的价值。疾控档案部门通过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疾控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加深他们对疾控事业的了解,更能取得各方面对疾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促进疾控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近年来我县疾控檔案编研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理清编研思路,体现专业特色。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疾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重点工作这一中心展开。近年来,我们积极寻找最佳切入点,立足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服务,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确保编研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疾控业务、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需要,为疾控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积极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服务,充分体现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特色,很好地实现了疾控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

(二)创新编研理念,服务社会需求。传统的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每年只是撰写大事记,以及收集些有关文件、统计和汇编一些基本数据等等,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疾控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县疾控档案编研工作不仅着眼于为领导机关服务和历史研究服务,积极编研了疾控年鉴、大事记、组织沿革以及死亡慢病监测、免疫预防、地方病、传染病等年度技术分析报告等一些汇编型的成果,还树立主动开放的服务意识,在主动了解各部门需求及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疾控档案编研新领域,如编研开发图文并茂、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全县年度健康报告等“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推进档案编研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各方面对疾控档案的需求。

(三)把握编研选题,改革表述方式。疾控档案来源于各业务科室,载体形式多样,内容无所不包,可用于档案编研的材料浩如烟海,俯拾皆是。因此,如何选好题,有针对性地把需要的信息提炼出来为各项工作所用就显得十分关键。近年来,我县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在系统分析、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坚持为疾控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宗旨,围绕当前和长远的中心工作,了解实际工作的信息需求情况,开发精湛、实用、便捷的编研成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如及时编研整理我县社区诊断报告,充分体现疾控档案工作和馆藏档案的价值。同时,我们还改变对档案史料的原文照录带来的枯燥、乏味、吸引力不够等弊端,从编研成果的文字表述形式上进行改革,加强对档案内容的必要分析解读,以达到吸引需求者,同时又实现疾控档案的价值。

(四)加强部门合作,突破编研模式。档案编研工作,仅靠单位档案部门自身力量编研开发,在资源收集、开发人才、创作速度、作品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中,创新编研模式,主动邀请县档案局、县政协文史委等专业部门指导或协同参与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发挥编研专业优势,实现联合编研开发、成果共享。同时,充分发挥业务科室的专业优势,增强档案编研开发团队力量,实现疾控专业人才和档案专业人才的优势互补,提高档案编研开发的水准和品位,进一步凝聚了单位档案编研开发人气,形成了档案编研开发文化氛围,一批高质量的疾控档案编研成果更是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和卫计委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三、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注重按需施编。在疾控档案编研选题上要紧扣社会时代发展的脉搏,紧密结合疾控工作特点和群众社会需求,紧紧围绕疾控机构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选题研究,充分发挥存史鉴史、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结合现实社会疾控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大众化的趋势,立足慢性病防控、儿童预防接种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工作,依托馆藏资源,拓宽选题思路,形成多元题材,以满足社会各个不同层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二)要突出疾控特色。疾控机构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设备、教学、实物等档案材料。编研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业务科室,了解疾控当前重点工作和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特别是要根据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地方病防治、卫生检验与监测、“五大”卫生等重点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制定相应的编研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发疾控档案信息,使编研材料的服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三)要提高编研质量。許多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只编不研,大多是一些原始材料的简单汇总和集合,信息含量低,周期长,针对性和实用性差,利用价值低,无法激起大家对编研成果的信心和热情。做好疾控档案编研工作,要丰富馆藏材料,增加档案信息量,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前提;要系统、完整地收集相关档案材料,迅速及时地提供编研成果。同时,要注意疾控编研成果的多样性,尤其是电子形式的编研成果。另外,编研成果要通过宣传、印发和网络等形式及时提供利用,以加快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

(四)要加强合作共享。随着社会对疾控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集中性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疾控档案信息编研工作必然要改变传统的以档案信息部门为主体的“关门主义”编研模式。它包括疾控机构内部各科室之间相互开放档案编研工作,努力形成以编研部门(科室)为主导,其他科室参与和协作的编研模式。同时,也要广泛吸收县档案部门、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参与,采用联合或合作编研,积极推行编研工作社会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从而保证疾控档案信息编研的丰富化和系统化。

(五)强化队伍建设。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人员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必然需要加强疾控档案编研队伍的人才建设,加大力度提高疾控档案编研人员的整体素质。要鼓励他们学习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技术,拓展知识结构,既要掌握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又要熟悉疾控相关业务,既要有对疾控档案编研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要牢固树立关注部门和社会需求的服务意识,避免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

总之,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是提升疾控档案管理水平、加强疾控事业科学发展、树立疾控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不断研究探索改革建设中的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疾控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妮那.在新形势下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J].办公室业务,2016(17).

[2]吴宏.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5(06)

[3]樊亚萍.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档案,2016(01)

[4]杨思炜.试论中医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6(06).

[5]李金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档案,2007(03).

[6]徐惠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编研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23).

[7]杨春涛.浅议医院档案编研工作应如何选题[J].山东档案,2007(01).

[8]刘静.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J]. 黑龙江史志,2014(11).

[9]李琳.对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4(02).

[10]李晶.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编研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

[11]杨亮.档案编研工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6(02).

[12]盛年红.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探讨[J].机电兵船档案,2016(03).

猜你喜欢

档案编研思考实践
试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
浅谈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