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里的“趣”文化

2017-06-08叶贵霞朱铁军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趣童趣诗词

叶贵霞++++朱铁军

摘 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质兼美的詩词作品无疑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从中不但可以发掘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还可以探索无限神奇的趣味,通过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诗词中的童趣、理趣、禅趣的系统论述,揭示中国古代诗词中所彰显的“趣”文化及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即诗词里的“趣”文化是人的一种心绪的迸发、突现与升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闪光点及精华,是人类深层意识的萌发与拓展,是人的思维接触一切之后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诗词 “趣”文化 童趣 理趣 禅趣

引言

我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众彩纷呈。不仅形式多样、文体丰富,诗歌、散文、小说、词曲、戏剧等各种体裁应有尽有,五花八门。而且内容包罗万象,写景、状物、抒情、言理及人间冷暖、社会纷纭等无一不是各有所长,美不胜收。对此,我想从内容、形式二者中各取其一,谈谈诗词中的“趣”文化。说到“趣”文化,实际上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思想意境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哪一类文学作品,上至《诗经》,下至晚清小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一文学意象,它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质兼美的唐宋诗词无疑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从中不但可以发掘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还可以探索到无限神奇的趣味。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古诗词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探寻古诗词中的“趣”文化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下就以唐宋诗词为代表对诗词里的“趣”文化展开论述。

一、欣赏唐宋诗词里“趣”文化的重要性

诗词教学形式一向比较单一,不太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趣”文化,不仅使教学方式新颖别致,还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因为它可以将知识融入趣味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提高古诗词的感染力,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同时让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趣”文化,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二、唐宋诗词里的豪放悠闲之趣

在唐宋诗词中,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作品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趣”。诗仙李白作为唐诗的最高成就者及浪漫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他留给后人的印象大多是:洒脱不羁,狂妄自负。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所独有的狂放之气中一种超脱豪放之趣。他曾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道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触(《行路难》)。从诗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坎坷。庆幸的是诗人没有一蹶不振、消极郁闷,而是将这些困难与坎坷都化为了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洒脱之趣,所以诗人抒发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声(《将进酒》)。中唐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这首词勾勒出了一幅江南风景画卷,表达了词人对渔夫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之情,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同时读者不难发现,词人不完全被生活所困,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闲、脱俗的意趣与情怀。

三、唐宋诗词里的童趣

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他诗作中的“趣”文化随处可见。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在诗中诗人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胜的神态和强烈的好奇心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欣赏完毕,感觉诗人自己此时也回到了那美好又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读者的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诗中的童趣表露无遗,使读者不得不随着诗人一起,回到了那令人无限向往的童年生活。再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这是诗人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几个动词就刻画出了秧苗在雨中飞舞的情态,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描绘得生动形象,短短几句诗却展现出了农民在劳动时的一种田趣。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他的词风气壮山河、大气磅礴,但其笔下不乏童真童趣之味,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描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字里行间洋溢着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笔调清新、乐趣无穷。

唐宋诗词中所隐含的“趣”,可以说不胜枚举,但我认为以上所论述的“趣”总体来说都是一种感性的体现、表面认识,真正富有内蕴的唐宋诗词里的“趣”,我认为还是这些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理趣和禅趣。“这才是一种深层的理性的思考,是思中有趣,趣中有思”[1],读来令人回味、深思,引发读者无限的感慨,仿佛能够感同身受。无论是浪漫洒脱的李白、李商隐,还是沉郁顿挫的杜甫,抑或风流倜傥的温庭筠,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一股化工之妙的超然韵味。

四、唐宋诗词里的理趣与禅趣

纵览古今,中国的艺术作品强调神韵,讲究空灵,奉“化境”为最高的艺术境界,但真正能达到这一高度的,可以说只有唐宋诗词了。在唐宋诗词中,往往参悟着一股令人捉摸不透的理念与玄妙,使人读之生趣,趣中生思,思中生味,让人意犹未尽,不忍释卷。这主要是因为唐宋时期儒佛相交,互为沟通,再加上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使得无数文人的审美视角与思维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而指向一种冷峻又高远的风格,一股深邃的哲理充盈其间。另外,“唐宋两期特定的历史文化意境与氛围,使文人多了一种理性的思考,重视理念、神韵、禅意等审美范畴,以画入诗、以理入词、以禅入诗,在诗词作品中生发出自己对社会、人生、情理等方方面面的审美观照与审美情趣,寄寓了一种悠远飘逸的理趣与禅趣”[2]。

唐代诗人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是诗人于岁暮腊残,漂泊异乡,不得归家,在长江上孤舟扬帆,不觉已到深夜。这两句是写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时序交替如此之快,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的妙处不在写景,而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一切新事物都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将寺院的惨破景象与光景日落的晚唐社会联系在一起,烘托出萧条凄凉的悲剧氛围,揉进沧桑之感,展露出来的是作者的一种历史反思。这里面体现了南朝当时修建寺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包蕴着悲剧氛围,但联系到当时诗人所处時期的晚唐背景,不难看出诗中透现出一种殷切关注国家、社会命运的情感理趣。因此,可以看出我所说的趣并不单纯是一种表象的思想情感上的趣,还可以是多种意识流动所交织组成的多维空间。这类作品还有杜牧的另外三首诗作:《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及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北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是诗人伤春感时之词。花的凋谢,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说“无可奈何”,但是春天的消逝,时光的流逝,其中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那翩然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在此栖息的一对吗?因此说“似曾相识”。作者在感慨之中似乎告诉人们某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过程中仍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又如杨万里的“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生活中人们总是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却不知道想要走出“万山圈子”,下山之后仍要上山。此诗把“行人”“下山”时的心理刻画得生动有趣,也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启示: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身处顺境时不要放松警惕,因为后面有更大的困难在等待着你。

这些唐宋诗词中都寄寓幽深的人生哲理,展现出一种人生感悟的理趣。诸如此类的作品,唐宋诗词中比比皆是,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都是在托物言志,寓理于景,因而更加含蓄而耐人寻味。这些诗句都表明,作者不是在单纯写诗词,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道理融入诗词当中,我想这就是这些诗词生命力顽强、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再次,在造象与意境方面,唐宋诗词所展现的禅趣也别有风味。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就突现出了一种花开花落的生命流程,热闹、欢快、愉悦,充满了禅性的判断与启示”[3]。与之相似的还有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书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桂花的纷落反衬春夜中主体人物的寂静,整个境界犹如空无一物的真空世界,玲珑剔透,冰晶可爱。此外,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欧阳修的《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都流露出了一种意境美与造象美,并将这种“意”与“象”有机地融合起来,以禅入诗,以理入诗,呈现出一方新的视野与空间,让人如痴如醉、耳目一新。

结语

唐宋诗词作品中反映的“趣”文化,还表现在人性、自然、意念等各个范畴领域,不胜枚举,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老师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的诗词文化,同时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现实生活的反馈与关照。所以说文学即人学,是人的心理学。无论是唐诗宋词中的理趣、禅趣与其他的“趣”,还是别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趣”文化,都是人的一种心绪的迸发、突现与升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闪光点及精华。同时是人类深层意识的萌发与拓展,是人的思维接触一切之后的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唐淑云.宋代理趣诗审美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08(6):62-68.

[2]张银芝,袁月.论宋诗中的理趣[J].安徽文学,2009(9):23-27.

[3]王辉斌.论王维的佛教诗[J].三峡大学学报,2008(5):105-107.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办学特色探索与创新实践”(2016 jyxm0091)。

猜你喜欢

理趣童趣诗词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
童趣照相薄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