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思考
2017-06-08张玉丹
张玉丹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全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群体在风起云涌的社会变潮之中,受到多元文化潮流冲击。本文从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现状、影响因素及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现代化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构。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建构
现今全球经济互通互融,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相互冲击、碰撞、交流、融合。虽然文化有一定的超前性,并不与政治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但各国之间发展水平不同,所造就的文化千差万别。中国社会文化呈现的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共生、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容的复杂现状。大学生群体处于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现状
(一)个体本位、自我主体意识高于集体精神、利他主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优秀传统美德,赋予了中国人民诸如恭礼谦让、乐于奉献、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体现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经典古诗之中。但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古国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外来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个体意识、利己主义等超现实主义文化进入中国,一些大学生群体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熏陶下出现了将个人主体利益凌驾于他人集体之上,片面强调个人主义、自由精神的现象,这是一种不健康、不成熟的价值观。
(二)价值失落,信念缺失。
虽然各大高校都以各种形式醒目地宣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但某些学生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失落、信念缺失。
价值失落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对人生价值感到迷茫,缺乏追求崇高人生目标的勇气和自信心低迷。大学生总数逐年上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激烈和其自身能力不足形成矛盾而使某些学生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失落情绪。
关于信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1]部分大学生因网络引诱、消费主义思潮,造成宝贵时间的浪费,钝化了对真知的渴望,对信念的崇高追求。
(三)道德失范。
某些大学生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轻度道德失范,表现为现实生活中道德感责任感缺乏、功利心强,以及网络生活中散布谣言、淫秽信息等尚未触及法律界限的道德失范。另一方面是恶性道德失范,恶性道德失范是个别人价值观扭曲的极端表现,如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网络犯罪等。
二、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不良价值观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多元外来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劣根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对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其糟粕如封闭性、被动性、守旧性等与现代化社会所要和提倡的开放性、主动性、创新性背道而驰。这些糟粕有着自身的长期性和深远影响,以至于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而仍长期存活于现代社会文化之中。
2.外来多元文化的糟粕
以发达国家为主带来的多元外来文化包括现代工业文化和后现代工业文化。中国现代化起步晚具有被动性、发展不足、程度较低,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起步早具有主动性、发展超前、程度深。这样的历史性错位使外来文化中的一些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位于发展阶段错位的境地而相对成为糟粕,对处于思想文化前沿的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了不良价值观的衍生。
3.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与外来多元文化的糟粕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与外来多元文化的糟粕之间相互冲击产生的作用物,对社会而言是不同文化交融中社会风气的浮躁;对个体尤其是某些大学生而言内在表现在心理上一定程度的扭曲,外在表现在行为活动的变异。
(二)互联网的双刃剑作业。
网络媒介已经成为最大的多元文化思潮交锋碰撞的平台之一,这个平台中信息交流的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自由程度高,在给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不易掌控不良文化的入侵、各种网络信息过于复杂、网络道德失范等。网络媒介占据着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发挥的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造就大学生的同时,若大学生使用偏失,便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三)教育不当。
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价值观树立有着极为重要的原始影响。当前社会,部分家长仍属于保留传统思想观念的传统型家长,思想缺乏时代先进性,难以对学生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价值观产生促进作用,甚至存在家庭教育理念缺失或偏失的家庭教育失范现象。学生从小缺乏主动性、创造创新性等时代思潮的培养,面对思想文化自由、外来多元文化冲击时难以正确掌控与处理。
其次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思想价值观教育与政治观教育之间模糊不清且侧重于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现代化价值观的组织活动少且形式单一、影响深度不够,不易从思想上到行为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自觉、自信、自强的塑造效果。
最后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虽然没有以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但对于处在半个社会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社会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影响因素涌入大学校园,其不良诱因对一些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反作用。
(四)个人内因。
大学生群体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同时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的动荡时期。其思想较为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知识储备处于发展时期、辨别能力与选择能力较低,且自身原有价值观不牢固、不坚定。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勞、分享合作、刻苦拼搏等优良传统美德。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人易产生处理不当而衍生个体本位主义、主体意识高于集体精神和利他主义、价值失落和信念缺失、道德失范等错误价值观念。
三、多元文化潮流冲击下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构
(一)培养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科学价值观。
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任务落到实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灵魂,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的大学生科学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各方面教育的作用。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构意义;第二,学校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实际中优化自身科学价值观;第三,要净化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提升网民网络素养,规范网络法律法规,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三)从个人出发。
第一,树立榜样的力量;第二,提高自身对不良外来文化的辨别力、选择力和自觉抵制力;第三,积极参加有利于建构自身科学价值观的活动,与时俱进;第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牢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