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2017-06-08朱虹
朱虹
[摘要]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而新课标要求我国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便是在这一要求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45
新课标要求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便能达到这一目的,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有些初中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会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兴趣,而有些初中生受学习基础或能力水平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上止步不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从学生自身在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出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综合能力,下面本文将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层次的划分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并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而这也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进行划分,并以此为据,制订与学生学习层次相对应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据,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内容方面的编排;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映出的每个阶段所掌握知识情况的不同来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对教学内容和例题的深度进行编排。
二、对教学过程的层次进行划分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班级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之后,就应当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过程的层次进行划分,以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教学过程层次的划分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1)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提高;(2)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提问,保证不同层次问题的难度与深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在提问活动环节的参与度,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3)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以实现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三、对作业评估的层次进行划分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这也就造成成绩优异的学生整天面对繁多且不具备挑战性的数学作业而产生倦怠感,对自身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阻碍;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繁重的学业加上难解的题目,往往会逐渐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将不断下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作业评估方式,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当逐渐减少其作业量而增加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当增加作业中基础练习的量,这种方式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坚持,既能提高层次较高的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又能帮助层次较低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想促进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层次、教学过程的层次、作业评估的层次等进行划分,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