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故乡的“反转”剧情
2017-06-08刘丹青
刘丹青
很遗憾没有采访到85岁的邱双炯老人。那几天他刚好出差河南描摹写生,准备制作一米高的“五百罗汉”主题的陶瓷作品。
对这位耄耋老人好奇,一则是因为他是国宝级陶瓷艺术大师,二则是因为他是我们要说的“中国白”的故乡第一次剧情“反转”的关键人物。
“中国白”的故乡,就是世界性文化遗产“中国白”瓷雕技艺的故乡,千年古县、世界陶瓷之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一个开门见山的沿海山区县。
价值5.6亿元的陶瓷产品,如何出炉?
虽然没有采访到邱老,但他的部分作品,在德化县城东工业区内,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顺美陶瓷生活馆也可以欣赏到。
包括《贵妃醉酒》、《班昭》等。
即使不太懂陶艺的人,也能直观地感受到,瓷花捏塑艺术的栩栩如生、陶瓷文化的生动表达。
在这个生活馆里,无论是价格高达数十万元的大师佳作,还是两块钱即能拥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或多或少地可让人感受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德化瓷特点。
3月22日下午,在生活馆里,顺美集团负责人介绍说,陶瓷以粘土为材料,经过选矿、加工、配料、成型、施釉、干燥、入窑烧制等工艺流程,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而烧制这一环节,千年来用木材,后来也用煤,带来了林业资源难以为继、烟煤型污染严重等问题。
据报道,上世纪50年代,邱双炯曾担任过地方国营德化电厂的领导。1977年开始,邱双炯担任德化县委主要领导,分管工业。
80年代,德化老一辈电力人审时度势,在充分考察县内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后,提出了“以电代柴”的发展思路。他们主张通过推进陶瓷窑炉技术改造,利用电窑炉制瓷,淘汰落后的燃薪窑炉,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得到政府的支持。
特别是懂“电”的邱双炯也提出了“用水发电、用电烧瓷”的想法。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德化县开始推广以电代柴烧制陶瓷。
并且,德化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窑炉改革,成立了“德化县节能办公室”,组织了650名科技人员、电力工作者和15万元资金投入到电窑技术攻关中。
经过长时间的集体攻关,1981年,第一条“电隧道窑”在德化县二轻瓷厂试验烧瓷成功。
正是这一重大技术改革,使得后来德化成为“千家企业无烟囱”的“山清水秀新瓷都”,生态环境质量居清新福建首位。
这一改革,也促进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顺美集团总经理郑圻增的名片背面,“中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等字眼赫然在目。
而放眼到整个德化,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陶瓷业产值199.5亿元,其中出口陶瓷就达137.64亿元,增长8.47%,实现“逆势飘红”。
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而论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量,“德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与德化人的营销、品牌理念分不开,也与电能的助力分不开。
也许有不少读者知道这件事——
2010年3月17日下午,一个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在德化县中国白艺术宫举行。
德化名瓷《世博和鼎》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因为运输难度大,由世博会组委会投保、保额达5.6亿元,并向全球征集运输方案。
今天来回忆这条旧闻,有两个信息值得关注:
一个是,天价投保,其中不乏品牌营销成分。
一个是,该瓷器的烧制过程:“必须经两次1310度高温烧制”。
“如此精确的掌控,也只有电窑炉能实现。”顺美集团负责人指着展览馆里,邱双炯等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说,“大师作品,用电窑炉烧更好。因为温度好控制,容易掌握火候。”
在顺美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作为掌握烧制环节的火候的技术员,林龙其告诉笔者,在陶瓷业做了十几年了,现在他负责顺美2条电热隧道窑的设备维护、控温。
“对比之后,还是觉得用电能好。一是温度好控制,现在都用电脑操作;二是基本上无污染,工人们都喜欢。”林龙其说。
邱双炯老人自办的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用的也是电窑炉。
现在,“烧制”这个环节所用窑炉,按操作方法分类,有连续窑(隧道窑)、半连续窑、间歇窑。
按热源分类,有火焰窑、电热窑、微波窑。后两种都是用电。
从排放角度,电窑炉更绿色环保。重点是,电窑炉具有稳定、易操作、安全的特点。
因为电窑炉用微机电脑控制,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温度的控制较为准确,能控制在±l℃范围内,产品烧制质量不再依靠技术工人掌握火候,成品率、产品质量较高。
用电的陶瓷企业,小型的用小电窑炉,大型的用大电窑炉,大批量的用电热隧道窑。
目前圆型直径11米以上、一字型直式30米以上电热隧道窑实行单一制电价政策,享受大工业优惠电价0.438元/千瓦时。
“在我们公司,除了客户特别定制和材质材料自身因素,考虑烧柴火方式之外,90%以上产品都用电窑炉烧制。”顺美负责人说。
从整个德化来看,现有陶瓷企业约1500家,以电烧瓷的企业约1250家(包括各种窑炉),电能占陶瓷用能市场约70%,其中电热隧道窑炉269户。
2016年德化陶瓷行业用电量7.08亿千瓦时(其中电热隧道用电量占50%以上),占德化年售电量54.93%。
在德化,顺美集团出口创汇总量连续7年居全县第一。
郑圻增说:“企业越办越好的同时,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同时国内成本快速上涨,陶瓷产业也面临较大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亦是如此。
即便推动了陶瓷产业的大发展,即便占据到70%用能市场份额。故事也不会一直如此“平淡”地走下去。
电窑炉的“自我加压”
近年来,德化地方政府根据陶瓷产业发展计划,不断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可回避。
对电窑炉而言,稳定、易操作、安全是优势,而劣势有哪些?
首先是产能方面。
用電烧瓷是使用电炉丝等发热体靠热辐射加热,其单边有效辐射范围仅为30cm左右,即电窑炉的最大宽度一般为60cm,目前陶瓷企业在用的电热隧道窑最大截面一般为60×105cm。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效率。
换句话来讲,一炉能烧出多少产品来,用能成本、时间成本,陶瓷业老板们很关心。
其次是高温及使用寿命。
2008年1月,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与陶瓷企业联手科技攻关,使得德化县首条高温电热隧道窑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最高温度达1450度,成功突破了电热窑炉高温上不去的瓶颈。
“连续运转,使用寿命更长。”老板们都会研究使用的窍门。尽管如此,客观事实是:高温烧瓷,发热体寿命较短,必须不定期更换,若要达到高温要求,必须使用硅钼棒、硅碳棒、电炉丝相结合的窑体结构,高温烧瓷连续使用时发热体一般寿命为一年左右,成本较高。
并且,部分特殊产品有更高的高温工艺要求。
第三是特殊工艺要求。
用电烧瓷属于“氧化烧”,部分瓷器产品由于特殊工艺要求,不能用“氧化烧”。
早在2015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就指出,“改革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决定前途命运”。
从那时开始,国网福建电力积极开展定制服务,国网福建泉州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推广清洁能源工作,推行“一县一特色”能源替代。
正如老一辈电力人的审时度势,或如德化人对陶瓷的营销智慧,那时刚到任不久的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琨和该公司党委书记黄世军、副总经理黄金铭等一起,积极探讨摸索如何更好地服务陶瓷企业。
包括“以租代建”模式。
2016年10月,北京,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培训班分组讨论发言。
陈琨谈及“以租代建”的做法时,其他网省公司的代表们都感到很新鲜。
当然,现在看来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在最初提出时,却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这是不是亏本买卖?
德化县奇丽工艺有限公司,是“以租代建”模式的首位受益者。该公司从事日用陶瓷制品制造,其用电属大工业用电(电热隧道)。
在位于德化县宝美工业区的奇丽公司厂房内,有一个10kV配电室,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国网福建德化县供电有限公司以租代建示范项目”。
该项目容量为250kVA+630kVA,项目投资45万元,替代电量300万kWh.年。
配电室内,运行管理规定及制度,高、低压电气主接线图等重要资料全部上墙,各种安全标识牌一应俱全,地板上铺着橡胶绝缘垫。
“如果用户自己建,可能就不一定那么‘讲究了。”黄金铭说。
“目前园区中烧瓷供热方式有两种,其中用电约占70%,电能最环保、最清洁,也更安全。”3月23日上午,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道。
“一个陶瓷企业,窑炉是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占80%-90%工作量、人员。供电公司现在推广的‘以租代建模式,减轻企业负担。如果企业自建,凭老师傅老经验;现在这种模式,电网是专业团队在钻研节能模式。”
他其实说了两件事。
一个是“以租代建”模式,针对配电设施。
一个是科技示范项目,针对电窑炉的节能改造。
“以租代建”的具体措施是,采取延伸用电服务范围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推动集体企业以及第三方,采取“以租代建”模式投资建设陶瓷企业电热隧道专用配电设施,减轻陶瓷企业在供配电环节上的一次性投资压力,支持陶瓷企业发展创业。
“原本,用户产权范围内设备是一个红线,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形势逼着我们勇于跨出这一步。”陈琨说。
“以租代建”的模式,是在对照了物权法、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研究了许多细节后才最后确定的。
一方面,该公司成立了“以租代建”业务小组,对一些大工业用户进行调查摸底。
根据后来奇丽公司负责人接受德化电视台采访时的回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2015年,因为生产规模扩大,我们企业决定兴建二期厂房。在厂房的窑炉烧瓷设备选择上,当时有点犹豫,因为选择不同的能源烧瓷,前期投入的资金和项目也不一样。这个时候,电力部门找上门,介绍说他们新推出了一种合作方式,叫‘以租代建模式。通过了解,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于是就开始合作了。”
另一方面,经过层层上报,最后得到国家电网公司批准。
2015年11月19日下午,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与德化新秀园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暨“以租代建”示范项目建设协议。
半年后,示范项目也就是奇丽工艺配电室竣工投运。
说是“租”,其实并不收租金。
配电设施由供电企业负责投资建设,用电企业首付20-25%,剩下的75%-80%分3-5年无息向供电企业返回本金,最后资产就是用电企业的。
“我们这也是自我加压。因为是在贴钱做这个工作。”黄金铭说。
2016年,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加快德化城乡配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显著提升,在8月份国网福建电力配网推进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尽管如此,2016年,该公司配网投资仅8966万元,不到同一地区的晋江的1/2;全年售电量12.89亿千瓦时,不到晋江的1/10。
山区县,电网基础薄弱,人力基础也薄弱。“这么多年只有2个研究生。而同一地区有的县公司有几十个。”
因此,山城的发展要突破,更需要创新精神。
譬如,对内管理方面,该公司《基于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1+2+3”模式的创新实践》获国家能源局有关机构颁发的管理创新二等奖;通过“电力好师徒”岗位模块化培训工作,缓解结构性缺员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而服务用电客户,更需要创新。
“以租代建”模式,确实通过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
首先,履行央企责任,扶持陶瓷企业共渡难关。
德化是外向型经济,出口为主,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人工、材料成本上涨,而出口价格一直在跌。前期配电设施投资压力减少了,让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所以,有的用电企业就感觉电网在“雪中送炭”。
同时,有利于用电侧安全规范管理。
截至目前,已有4家陶瓷企业与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成功合作实施“以租代建”。
关于这个模式的效果,我们看看用电企业怎么说——
2016年6月,奇丽公司负责人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道:
“前期投资压力减少了,让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像我们这个配电项目,差不多要四十多万。按照以往的方式,要一次性投资到位,企业的资金压力比较大。通过‘以租代建,前期我们就只需支付10.75万元,剩下的75%款项,将在三年内分期付清,还免交利息,这种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用电烧瓷温度控制精准,成品率大幅提高。投产以后,到时一个工人可以看管几条生产线,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无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
大家都算的“两本账”
现在,在位于城东工业区的德化县中昱陶瓷有限公司,不仅董事长危明理、用电负责人,还有财务人员,都和苏金辉很熟。
因为作为一个试点节能项目的项目经理,苏金辉经常上门,特别要调取数据、开展分析。
对陶瓷企业来讲,使用什么能源很重要,是否节能、如何节能更重要。
不论是奇丽还是中昱,陶瓷企业老板其实并“不差钱”,他们的一些决定,是要从长远打算。
他们会算经济账,也会算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环保账。
中昱公司亦主营陶瓷工艺品的生产与出口,产品年销量约1千万件。
“2015年、2016年欧洲订单量萎缩,2017年有好转,但也不是太乐观。”危明理说,批量生产注重成本,节能很重要。
3月23日10點多,中昱公司20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车间忙碌着。
3层的“烧成车间”,使用旧式的环形、旋转式电窑炉。其窑具支架使用的是普通耐高温材料——碳化硅。
车间上方挂着“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的标语口号。
“这个循环,就是利用窑体外管道及抽热风机,将冷却后的余热抽回预热带。也就是将3层烧制产生的热气,循环到6层的‘烘模环节使用。”危明理介绍说。
5层也有一个“烧成车间”,使用的是新型电热窑炉。
“3层1车0.42立方米,5层1车1.1立方米。原来3层有3条电热隧道窑,现在改造后,5层这条新的产能等于2条,所以现在3层的只保留1条。”
一车花瓶、烟灰缸等陶瓷半成品,正等着进炉。
按照订单,这些产品将销往德国。
这层的半成品支架使用的是新型材料,不吸热,热量通透,促进能耗下降。
70米长的一字型直式电窑炉中段肉眼可见的“火苗”是新型发热元件发热产生的,当时炉内温度高达1100多度。
“该发热元件通过提高抗氧化及耐酸碱度,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与传统使用的硅碳棒相比,使用寿命提高了30%。”黄金铭介绍说。
窑体结构、窑具支架材质、发热元件……这些都是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新型电热窑炉发热元件的研发与应用”科技项目的“卖点”。
“要使优质的电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重点要在能耗、产能等综合成本上低于其他能源。”苏金辉说。
“这就必须通过对窑炉截面、窑具节能、保温结构、发热面布局等进行创新设计,强化窑内气流扰动,减少耐火材料对热量的吸收,充分利用陶瓷产品降温时的余热再利用等。”
基于此,2015年,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提出“新型电热窑炉发热元件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攻关计划,旨在研究出一套节能、生产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的电热窑炉。
陈琨、黄金铭为项目组负责人,苏金辉为项目经理。
这一计划得到国网福建电力认可,该项目被列为国网福建电力科技项目。
2016年5月,经过招投标,该项目选中了中昱公司作为合作企业。
窑炉改造整体费用100多万元,项目组负责大约1/3资金,并制定技术方案,参与新型窑炉建设的过程管理。
这个项目,除了前面所说的各种创新外,特别巧妙的,还有对余热回收的改良。
“在窑炉砌体过程中,在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两边窑体中间放一个余热回收通道……简单来讲,就是旧的是在窑体外,新的是窑体内部结构设置分层,热回收率高、热损耗小、噪音低、节能效果明显。”苏金辉说。
无限的创意,无穷的智慧。项目组与中昱公司、电热窑炉三方合作,效率很高。一个月后,“新型电热窑炉”投入试运行。
在试运行过程中,供电企业提供技术分析支持,用电企业进行产品试验。
从苏金辉提供的《效益分析报告》中,笔者看到:
“原电热窑炉:2016年5、6月份烧制陶瓷总6401.808立方,总电费金额324667.76元,115.8千瓦时/立方。
新型电热窑炉:2016年9、10月份烧制陶瓷总6419.16立方,总电费金额242494.97元,86.2千瓦时/立方。
通过对比,86.2/115.8=0.74,新型电热窑炉烧制每立方陶瓷节能26%,预计该中型陶瓷企业年电热窑炉电费约200万元,可节约电费支出52万,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而来自用电企业老板的说法,则更有说服力——
“烧一车(一立方米)的陶瓷产品需要的电费,原来要50多块,现在只要30多块。节省电费近30%,效益明显。”
国家一直大力倡导绿色能源。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节能减排,也是国网福建电力系统由来已久的履责作为。
帮助泉州天宇化纤织造有限公司节能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从使用变频器后,我们公司每年可节省1000万元电费。”2011年1月,泉州天宇化纤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看着该公司2010年电费清单,连连称赞供电企业功不可没。
再往前追溯——
2004年1月,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成立了电窑炉应用推广攻关小组,组建“电窑炉”服务队,致力电窑炉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大力开展以电代油、代汽工程,倡导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
2008年1月,如前所述,供、用联手科技攻关,成功突破了电热窑炉高温上不去的瓶颈。
2009年,电窑炉攻关小组与陶瓷企业共同设计并建成投产电热双炉体、双向进车的复合双孔新型电窑炉。
2010年以来,德化推动引导陶瓷企业开展烧瓷技术改革,又成功实现了微波烧瓷等烧瓷技术的革新。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每年可为德化县陶瓷企业减少成本上亿元。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用电企业选择绿色能源的意识更强了。
“我们是卖电的,但我们要帮你们省电、省钱。”陈琨在推广节能项目时,常和客户这样开玩笑。
——但其实这不是玩笑,不论是提升服务,还是节能减排,电网企业都是认真的。
小县城的“发展大计”
2月27日,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与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十三五”期间战略合作协议。
供电服务,既是胸中有丘壑,亦是润物细无声。
德化城关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仅陶瓷产业园区就达20平方公里,园内有1200多家企業,占德化陶瓷企业70%。
与此同时,德化城关以71.3%的人口比例位居福建城镇化率的榜眼,成为典型的小县城、大城关。
这与其产业园区的环保到位有关。多年来,德化大力倡导绿色电力能源替代低效能源,引导地方支柱产业走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发展之路。
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高档日用陶瓷、生态陶瓷、特种陶瓷等高新精细陶瓷产业,也决定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我们对供电容量、质量非常满意。”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本着“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分别与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德化县新秀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该公司积极为园区企业用电提供高品质服务,将新技术成果优先推介给园区企业应用,共同推动绿色电力能源在园区企业的高效应用。
“在服务方面,我们将不折不扣地提速、提质。”该公司负责人说。
下一步,该公司将在陶瓷产业园区内设立电热窑炉展示专区、推广基地。1200多份宣传新型电窑炉节能项目的服务手册,也正在制作中。
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麓的德化县,既是陶瓷贸易繁荣之地,也被誉为天然氧吧、养生圣地,却一直在交通上还有“尴尬”之处——没有铁路。
但现在不同了。
3月22日,是兴泉铁路戴云山一号隧道2号斜井开工的日子。这标志着兴泉铁路德化段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德化段设有2个站,其中一个是县级客货两用中间站。
这让沿线的盖德供电所“欢喜地”忙碌着,配合施工单位,开展配电变压器安装与电杆迁移。
这对陶瓷产业更是利好消息。
2016年,德化陶瓷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近七成,从业人员达十万以上。
德化的陶瓷业市场是这么大吗?
是,又不仅于此。
陶瓷产品的产生,被认为“是一种伟大的化学变化”。而世事“剧情”之多变,又是超越于此的。
本文开头提到,德化是世界陶瓷之都,可能很多读者都知道。
但我们还必须加两个定语:全球首个、目前唯一一个。
你说,这个称谓重要吗?实至名归吗?
见仁见智。
包括当年的5.6亿元天价保险,亦是如此。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至少表明了德化这座山城抢占了先机,表明了德化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智慧。
又如邱双炯老人。
他年少时,从学徒工开始,接触陶瓷艺术;从政期间,大力推动、实现陶瓷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退休后,专注于瓷雕艺术,成为一代大师。这是一位多么传奇的人物。
世间有多少传奇,就有多少种可能性。还有那些没有发生的,不一定就不会发生。
事在人为,不是吗?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