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意义与途径

2017-06-08韩兴

艺术评鉴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方式

韩兴

摘要:人本主义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其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促进学生参与到声乐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丰富学生声乐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与能力,更好的将声乐展现于人前。基于此,本文以当前大学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为基础,从挖掘学生声乐学习潜力、增加师生互动等方面分析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意义,并重点探究人本主义运用于大学声乐教学过程的途径。

关键词:人本主义 大学声乐 心理学理论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05-05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我国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声乐方面的教学成果,中国歌唱家、演奏家开始走出国门[1],被世界熟知,在国际歌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当前群众对于音乐的要求逐渐增多,如何创作出与群众审美相符的音乐作品成为考验声乐专业学生的重要难题。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教师依旧沿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生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大对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引导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音乐元素,丰富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促进学生前面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声乐技巧的掌握情况[2],还关系着学生艺术人格的形成。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了解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

(一)大学声乐教学现状

为调查大学声乐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以某高校为例,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共14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看法、师生关系。问卷分为两部分,即“声乐学习情况”与“声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共7道题,发放140份调查问卷,回收125份(89.29%),有效问卷为125份(100.0%),具体情况如下如下:

1.声乐学习情况

“声乐学习情况”共包括5道题,主要为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教师主要教学方式,如表1所示。

统计125份有效问卷可知,当前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旧较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等,都严重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也就突出了人本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声乐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数据可知:(1)从学生喜欢声乐课程的角度分析,有45.60%的学生喜欢声乐,主要原因有自身兴趣爱好、能够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利用此条件,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合理创新声乐教学方式;(2)从声乐教师沟通方式的角度分析,仅有48.80%的教师会及时沟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知识的掌握处于浅层次,影响到学生声乐技巧的提升;(3)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分析,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讲解理論知识为基础,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机会;(4)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分析,仅32.80%的教师会开展音乐沙龙等其他活动,反映出学生实践机会仍然较少,这也就说明学生有可能较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降低了声乐教学的有效性;(5)约78.4%的学生认为自身基础知识一般或者较好,表明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声乐功底,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开展教学。

2.声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共有两道题,主要了解学生对于教师的看法,具体如表3所示。

统计125份有效问卷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与教师的关系一般甚至不融洽,认为与教师关系非常融洽的学生仅占到32.8%;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改变声乐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二)大学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并综合高校声乐教师的反馈,当前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

声乐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但从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较少,具体原因有:(1)学生认为自己与教师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虽然比较依赖教师,但仍旧不敢与教师交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3],通常都会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声乐本身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以个人感受为主,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或者没有得到正确的要领,将会增加声乐学习的难度。

2.声乐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也逐步开始意识到新型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受到教师个人素质、学生接受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声乐教学观念仍有待更新。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性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4],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只能靠回忆教师的思路,当记忆出现偏差或者空白时,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

3.缺乏系统的大学声乐教学内容

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大学声乐中典型的问题,通常而言,教师都会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并选择恰当的歌曲,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再根据学生歌曲的学习情况教学,使得声乐教学成为单一的歌曲教学[5],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声乐知识,大多强调发声技巧,缺乏实践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比较浅层。此外,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声乐教师较少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如音乐沙龙等,没有结合学生需要进行内容的扩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眼界。

4.声乐教育存在差异性

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声乐教育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如贫困山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培训,对声乐教学本身就充满陌生感与恐惧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声乐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情况为基础,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二、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诞生时间较长,涉及范围广,当前学术界仍未对其进行明确定义,基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以个体为基础,主要研究个体的本质、价值、经验[6],最基本的原则为“以人为本”,著名研究学者有罗杰斯、马斯洛等,将人本主义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丰富学生音乐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学生声乐潜力

“声乐”是指通过人的声带,并配合语言功能,在口腔、鼻腔、喉咽腔、头腔等产生共鸣后发出声音的一种音乐[7],因此,从声乐的特征而言,其来源于个体,由于每个个体的生活环境、机能状态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音乐以个人感受为主,故个体在声乐方面展现出来的潜能也有不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深入挖掘学生声乐方面的潜能,充分发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在个性化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以人本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8],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潜能与短期表现可能存在不相符的情况,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发挥声乐的教育功能

声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本的声乐技能和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人格,因此,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声乐的教育功能:(1)审美功能[9]: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辨识声音,并利用声乐技巧创造出更美的声音,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艺术的美感,同时,也提升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人格的功能:基于人本主义的要求下,声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艺术情感素质,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声乐教育的整体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育引入其他民族音乐形式,充分融合现代艺术元素,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不同音乐的魅力;(3)实践功能: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在学生获取声乐基础技能后,通过声乐表达自身情感,使其回归自然,发挥声乐可让人心境平和的作用[10]。需要注意的是,声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态度,教师应协调好人本主义与声乐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参与到声乐教学中,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三)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作用,在人本主义的声乐课堂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即师生会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于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在教学中直接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这一角色也至关重要,基于人本主义的要求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11],当前,很多声乐课转变为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此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对教师个人的要求较高。从声乐本身而言,其具备抽象性,教师需要凭借自身经验将声乐技巧传授给学生[12],整个传授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加入声乐教学,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具体途径

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是直接转变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理念就可以达成的,而应从教学每一环节进行改变,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品质而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提升艺术修养,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大学声乐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转变大学声乐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途径。教师须及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学习《伊犁河的月夜》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声乐学习的氛围中。该曲目属于小咏叹调[13],亲切而富有表情,可用于训练学生的美声。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在一个安静祥和的晚上,长满小白杨的树林中有月光透过,冬不拉的琴声悠悠传来,你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什么?给予学生2-3分钟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了解曲目蕴含的感情,为演唱奠定坚实基础。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参与情况,当学生分心或者没有参与时,需及时予以提醒。在欣赏完曲目后,教师须仔细讲解该曲目的结构,即复三段式,帮助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速度、力度,注意歌曲中含有的半音。讲解时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多询问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并适当给予学生提问时间,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

(二)丰富声乐人文教学活动,增加良好师生互动

丰富声乐人文教学活动,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14],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水平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声乐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在人本主义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授学生基础声乐知识的前提下,也让学生接受不同种类音乐的熏陶,以音乐的形式引起学生共鸣,更好地进行声乐活动。

如在学习《花非花》这一艺术歌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先通过短视频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图片、声音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出歌曲的意境,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使其体会到歌曲的含蓄、委婉之美,即体会到“看似朝云,却非朝云”的思念、追惜之情。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录音机等设备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录音,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歌唱情况,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声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浓厚声乐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生活环境、教育背景、自身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在声乐中表现出的潜能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浓厚的声乐学习氛围,以挖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潜能。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应注意积累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得声乐知识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在学习《拾彩贝》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歌曲教学后,可布置即兴创作、即兴演唱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将“ABA”结构运用在实践中。首先,学生可以个人创作或者团队创作,将自己熟悉的音乐素材融入到作品中,整个过程可根据创作的难度确定时间;其次,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在学生展示之前,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完善作品,提升作品整体艺术感染力。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等,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及时进行肯定、表扬,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针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更具耐心,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提供声乐课外实践活动,发挥人本主义作用

声乐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开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声乐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本主义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音乐、体会音乐。

首先,在学习民族声乐知识时,教师可进行“民间采风”的时间活动:(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小组,并叮嘱学生课外采风的注意事项;(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地区,布置收集民间音乐的任务,让学生在此地区生活约2-5天,使其充分感知该少数民族音乐形成的原因与特点,积累学生民族文化知识。当前,虽然不同形式的民歌越来越多,但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较少,在采风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民族歌曲的特色,在完整表现民族歌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通过采风活动[15],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以淳朴的民风感化学生,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提升教师对民族音乐的把握程度,使得学生成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其次,与学校进行合作,举办小型音乐会[16],音乐会是当前声乐课程中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准,也属于教学汇报的常用形式,但音乐会的功能通常都会被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學生对音乐会的重视程度。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音乐会成为另一种实践方式,可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艺术价值。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组建音乐团队开展音乐会,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展演,根据学生人数或者音乐作品的难度,选择恰当的展演形式,如班级音乐会;(2)确定音乐会形式后,选出本次活动的负责人,确定演出形式,如演唱歌曲、演唱方式等[17];(3)完成对音乐会的布置,整个舞台均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音乐会筹备过程,通过此种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与领导组织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18]。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音乐的熏陶中,人的精神能够得到放松,获得更加愉悦的心情。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需要传播声乐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引导学生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促使学生主动传播美好的事物,健全学生艺术人格,提升学生整体审美水平与能力。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常规声乐教学的模式,不再只培养单一类型的人才,其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人本主义贯彻在课堂活动中,转变大学声乐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世界,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创新声乐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坚持因材施教、启发教育的原则,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福.展潇湘风采奏时代新声——评大型交响声乐套曲《浏阳河颂》[J].人民音乐,2016,(09):10-15.

[2]赵雨薇,周希正.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J].音乐研究,2015,(03):111-119.

[3]李鹏程.贯通中西多彩纷呈——访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黎信昌[J].人民音乐,2014,(04):40-42.

[4]蒙玲玲.“自然歌唱”理念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J].音乐创作,2016,(04):178-179.

[5]邱雅洲.将戏剧表演中角色体验理念与思维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04):87-90.

[6]周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6,(16):59.

[7]吴绍伟.新时期下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浅析[J].北方音乐,2014,(12):89.

[8]罗莎.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1):198-199.

[9]莫晓文.互补性声乐教学方式在本土民歌传承人培养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74-75.

[10]达古拉.关于高师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5,(17):189.

[11]张霞.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8.

[12]吴俊澎.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发声练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5,(21):31.

[13]邓颖贞.基于多元化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06):114-116.

[14]刘延翠,孙景余.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职业定位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84-88.

[15]陈永海.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肢体表演动作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亚太教育,2015,(07):153.

[16]李珊,齐建立.从表演到审美:声乐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全面探究——评《声乐表演训练与声乐审美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6,(06):140.

[17]崔佳琦.声乐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特点——以意大利特兰托公立大学音乐学院教学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18]郑顺女.关于艺术惠民中“嗓音机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声乐生理机能训练的社会化应用探索[J].音乐生活,2016,(12):75-76.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教学方式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