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做人教育
2017-06-08章鑫亮
章鑫亮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展开多元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在做人前提下完成学业成长,成人和成才并重,正所谓“教育之道为立人”。
一、有机结合,创设适宜学习情境
教材文本人文性特征需要多元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生活认知形成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设适宜学习契机,帮助学生尽快感受成长动力。如《槐乡的孩子》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朗读训练:天气非常炎热,但槐乡的孩子却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要去采摘槐花,一般是如何操作这项劳动的呢?咱们不妨展开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第一句、第二句是写天气热的,大家齐读。第三句说孩子不怕热,由老师来读。第四句是写男孩的,由男生来齐读。第五句是写女孩的,由女生齐读。最后一句是总结一天的劳动,由大家齐读。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孩子们劳动热情,读出孩子们勤劳精神。学生开始朗读,教师给出评价。朗读之后,教师继续展开引导:通过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对槐乡的孩子有什么话要说呢?学生展开热议,很快就给出自己的感知。有学生说:槐乡的孩子真是勤劳,特别是男孩更是勇敢,为收获槐树花,冒着危险爬树,他们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快乐也很让我们羡慕。
从学生主动探究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从文本内容展开学习探究,为文本中的孩子勤劳精神所感动,这无疑是一种做人学习。槐乡的孩子勤奋、勇敢,这是教材内含人文精神,教师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给学生带来重要学习体验。做人教育不是机械照搬,槐乡孩子爬树劳动,其勇敢精神值得学习,但教师不会鼓励学生也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以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二、多元渗透,构建主动学习意识
小学生思想基础还比较单薄,教师在具体教学前,需要对学生学力基础展开调查,要对学生思想认知情况进行探究,并让孩子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才能给出适合度更高教学设计。如学习《孔子拜师》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说说孔子。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开始讨论。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学习思维顺势打开,跟随教师引导方向,逐渐获得学习心得和认知。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对教学展开巧妙设计,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学习效果呈现显性化。语文课堂展开做人教育不需要教师讲什么大道理,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此为教育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自悟,自然形成重要成长正能量。
三、示范导行,提升榜样学习效度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牵动学生的学习神经。在学习《掌声》结束时,教师让学生来总结学习收获。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因为学生大多没有结课的经历,显得有些紧张。教师先给学生做出示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需要鼓励,特别是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更需要大家给出帮助和鼓励,把掌声献给他,会生发无穷动力。学生开始总结。有学生说:有一首歌叫《掌声响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需要相互帮助,哪怕是一句安慰和鼓励,都可以产生具大精神力量。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让更多的人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吧。教师带头为其精彩发言鼓掌,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学生总结还在继续,其学习活动展示更為丰富起来,教师及时跟进评价,课堂教学呈现良性化。
生活即教育,语文来源与生活,自然要为生活服务,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环境,做人成长自然显得异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探究专业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渗透做人教育,要将课文引向生活,给学生创设适宜感知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关心他人,热爱社会,洗涤其灵魂,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