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017-06-08王加迎
王加迎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技能,理解文意靠阅读,感受内容靠阅读,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靠阅读,阅读教学在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预习导读,激趣质疑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中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如,教学《九寨沟》一课,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主动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質疑解析,合作探究
疑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本课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质疑,通过朗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细读感悟,增强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品味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发共鸣,受到熏陶。比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四、注重积累,形成素养
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使学生在文学常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