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017-06-08陈炳辉
陈炳辉
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讲,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认真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產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个项目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通过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的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是什么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认真真地学,并且认认真真地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地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更要激发学生对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兴趣,锻炼学生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体育作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极为重要。对于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的问题,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它既是教育理念在身体活动中的行为体现,又是人格心理在体育范畴的价值升华。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前途、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联系起来。只有当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理想、目标一致时,才能促进学生兴趣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向往和贴近,使学生在身体活动中领悟体育“美丽”“正气”“勇气”“荣誉”“乐趣”“沃土”“进步”“和平”的真谛,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体育由衷的喜爱。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相当大的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都有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不可能每节棵都上球类这些内容,体育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着手,可以在一节课中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如,篮球与田径、足球与武术、学生熟悉的内容与新授内容、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合理搭配,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在采用教学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传承和改进;在情境创设上,要着力于氛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有利于学生酝酿和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轻松学习情绪。要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启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同时,还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激励为主的方法,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表扬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
4.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提高教师的感召力。
教师要经常性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言行文明,衣冠整洁。上课时,不佩带传呼机、手机和任何首饰,示范力求形象逼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激励胆小怕羞的学生练习的勇气和积极性,使体育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5.注意体育兴趣的早期培养,激发、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个人从儿童到少年、青年,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兴趣和其他心理特征的发展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体育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儿童、少年时期的体育兴趣是建立在对活动本身或活动结果的直接知觉上的,是未分化的,也是此生彼灭的。可见,青少年尤其是儿童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兴奋过程强于抵制过程,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敢于参与实践,喜欢表现自己,对体育活动尤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