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小学语文课堂
2017-06-08彭钊红
彭钊红
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情”为首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所以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神、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开发学习兴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可以让学生质疑,提出“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快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2.让课文与课堂相互“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的佳境。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可以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 ”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出来,将学生的感情激发到高潮,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单向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新课改形势下,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①“文本对话”。在课堂中,可以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让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②“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③“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與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教师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教师难以想象的,如,教学“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学生去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因此,要经常给学生搜集课外阅读材料,将《安徒生童话》等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学生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3.让语文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自己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活跃语文课堂,给学生快乐的收获,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