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017-06-08王轶敏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王轶敏

摘要: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四对接、四层次、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贯穿始终;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实践技能培养递进式;技术技能课程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对接;师资队伍构成多元化,素质提升常态化;校企合作是有力手段;专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29-05

结合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及省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建设实践,我院确立了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四对接、四层次、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四对接”:学生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与培养目标对接;岗位工作能力及素质要求与职业技术素质体系对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对接;“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四层次”:通过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培养学生四个层次的职业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两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化工生产装置操作及维护、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的能力,毕业后经过3~5年实际锻炼,发展为化工工艺运行师。同时,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各项技能和素质。

一、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和李伟言在“析知识、能力、素质”[1] 一文中指出,知识是素质形成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显形式。一般把一个人所具有的素质分为五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现代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2]。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3],学校职业素质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学院以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要求为标准,将重点定位于五类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根据高职特色,将专业素质定位为技术技能素质,素质培养的外显形式重点定位于逐步培养学生四个层次的职业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专业的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设计、专业文化建设都以素质培养为核心,贯彻责任关怀、人本育人的理念。形成以身体心理素质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为先导、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技术技能素质为关键、创新创业素质为动力的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体系。

二、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实践技能培养递进式

(一)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技术素质要求,形成“岗、课、证”融通的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公共素质模块,重在形成学生的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础能力;技术技能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岗位群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对接,形成与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相衔接、相融合的职业专项课程、职业综合课程、职业发展课程系统;素质拓展模块的选修课以及合理设计、精心打造的课外活动,包括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各级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学生更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素质及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素质。(见图1)

(二)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化工行业企业岗位及岗位群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为主线,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加工,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短期高技能培训内容,构建“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阶递进”指的是实训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由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逐阶递进;“二元并重”指的是学生层面技术技能获取与职业行为规范养成并重,教师层面实践技能培训与理论知识渗透并重。(见图2)

三、技术技能课程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对接

(一)课程的内在统一

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作为专业课程的主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课程间需相互有效地呼应和衔接。这种呼应和衔接,不单只是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内在关联上,即各职业专项课程培养岗位专项技能,而职业综合课程需在具备各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岗位综合技能;还体现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从简入繁,由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再到顶岗实习的内在关联上;更应真正落实到各课程内容的选取乃至具体实训项目的设计上。

经企业调研及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从典型的无机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高聚物合成工艺及化工产品检测等方面,确定选取4至6个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作为专业课程资源和实训设施建设的重点核心,并作为各门专业课程内容取舍、重点确定及教学项目设计的依据。

例如,确定合成氨为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之一,围绕合成氨生产,建设仿真工厂及课程资源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以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进行大致的讲解和参观,且预设问题,留待后续课程加以学习;基础化学课程对合成氨生产原理、原料和产品的性质及贮存运输问题给以解决,并训练基本实验及分析检测技能;化工制图课程通过单项训练,最终将使学生具备实习期间识读及测绘合成氨仿真工廠的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布置图等的技能;化工仪表与自控课程训练合成氨生产设备自动控制技能及生产车间仪表的识读及维护技能;电工电子课程为在合成氨仿真车间实习时解决电工、电控技能;化工原理从单元操作角度训练合成氨生产各单项环节的实践技能;化工工艺课程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合成氨生产的各个环节并进行合成氨仿真软件的实训,获取工艺运行操作、工艺参数控制的技能;QHSE与清洁生产课程培养安全、环保及质量意识,获取生产车间的安全设施及劳保用品使用的技能;专业综合实训使学生对简单生产的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校内生产实习,将学生分组至合成氨仿真工厂的各个车间,进行生产岗位的模拟实习,由学生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安全教育考核,分岗(可视获取技能证书的等级情况分配内、外操工种),识工艺图,到熟悉设备,模拟岗位实操,交接班、轮岗、日常巡检、设备维护,事故处理,部分学生还可能通过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故障设备进行简单维修。在各门课程的学习阶段,仿真模拟工厂是开放的,允许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带领学生参观,为课程提供实物教具,并有专职实训教师交流答疑。

(二)以实践项目为载体

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选取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行业企业短期高技能培训的内容,融入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素质要求,以岗位任务的形式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式。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而岗位技能的获取必须通过不断实践训练才能完成。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实践项目为依托,实施项目化教学。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包括从事化工生产的必备技能:识工艺图、识读与维护仪表、装置运行操作、工艺参数控制(主操工艺员)。另外,还必须具备的是安全意识和知识、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从职业发展角度考虑所需的发展技能:数据报表(主操工艺员)、 绘制工艺流程图、化工设计及计算(工艺技术员)。

课程内容项目化,每个项目内的学习任务设置应有难度梯度,有基础有拓展。以化工制图课程为例。对应于化工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之后,车间或班组开展的上岗前的工艺知识培训阶段,要求新员工需通过熟练识读及识记本车间或本工段的相关工艺图纸,并能与现场装置一一对应,以使其对本车间或工段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关键仪表控制点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上岗操作做好充分准备。本课程的识图能力是保证新员工顺利完成岗前培训阶段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另外,针对目前就业形势,学生就业以中小型私营企业居多,考虑到这类企业对员工能力多元化的需求,考虑到学生具备3~5年由一线工艺操作岗位升级转换到工艺技术员岗位的可能性,及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适当拓展对工艺流程图的绘制能力的初步培养。因此,将课程内容主线设计为四个项目:化工生产及化工工艺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分别设计的相应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其中,学习任务的难度是梯级递进的关系,而拓展学习任务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完成。同时,本课程的主要延展实训课程为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

(三)培养不是培训

教学内容的选取,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行业企业短期高技能培训的内容,但高职是学校教育,而不是培训机构,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课程教学的设计不能完全照搬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要加工成教学素材,融入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素质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适当拓展。

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主要有模拟生产装置实操和仿真软件教学,但目的不在于单纯训练某一特定装置或软件的操作。化工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同一产品不同企业会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因此技能训练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能力。

理论深度秉持一贯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关键在把握“度”。这个“度”的掌控,除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材不断改进以外,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还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既要懂教育理论、钻研教法,又要懂些心理知識,更能够认真负责,做到深入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使教学内容及考核有梯度、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同一个教学班,有的学生是只适合于简单操作型的,则主要进行技能训练,有的学生有望达到主操工艺员的要求,就应多对其进行工艺参数控制原理的渗透;有的学生有更高的远景预期,有入职后升职为工艺技术员的基础,就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化工设计及计算知识的辅导。

以化工工艺课程的仿真教学为例。在具备了仿真软件的最基本操作技能和对产品生产的工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倡导学生运用已有识图技能,尽可能自主识读出仿真中体现的工艺流程,找出工艺控制点及最佳参数要求,分析控制参数的手段。当绝大多数学生终于可以定下心来在摸索中自主操控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需要教师的单独辅导,在单独辅导过程中,就要区分学生掌握程度,尽可能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视不同情况对不同学生渗透不同深度的原理知识,以达到不同梯级层次的知识渗透。这个知识渗透过程既要深入浅出,又要与现实问题相联系,能够令学生体会到运用原理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其技巧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因人因时而异,重要的是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质。

四、师资队伍是基本保障

(一)师资队伍构成多元化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是多元化的。除了稳定的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外,还应有两大方面的师资库储备:行业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

行业企业专家库储备行业企业专家及岗位能手等,可以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专家及能手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中来,并定期聘请他们进行讲座或亲自指导实践,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行业企业先进经验,融入教学中。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保持一定的专兼比例,有利于优化专业师资力量,快速、及时实现对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并将企业实践技能和企业文化直接带入课堂。

(二)教师素质提升常态化

完善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设立专项师资培训基金。

兼职教师上岗前应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专兼职教师结对互助,以共同提升教学及实践能力。同时,为促进专业发展,应及时更新整合专职师资队伍,内培外转,不断培养中青年骨干力量。实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定期选拔调整、优先重点培养、动态考核聘任的激励机制。在专项师资培训基金的支持下,通过国内外培训、学习、考察、企业锻炼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专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提升双师素质。另外,设立教科研项目资助基金,对专职教师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技术应用和服务、横向和纵向教科研课题申报等,给以支持和助力。定期举办交流讲座,互通研究动态,互相督促启发。

五、校企合作是有力手段

(一)依托职教集团

利用區域优势,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坚持校企合作、携手育人的发展道路。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4],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专业依托吉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51家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企业调研、专家座谈等活动;在由企业专家主持的化工与材料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实习实训的指导。

(二)互助互利,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双方保持多形式互动,利益共赢。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专家能手和兼职教师库的重要来源;不断将企业开发为优质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基本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技能,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受企业优秀文化熏陶的有效场所。另一方面,努力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把握企业用人标准,掌握行业动态,工艺革新情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等专门人才;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开展培训,服务企业技能竞赛培训和企业技能鉴定;提升科研实力,积极服务企业的技改项目。

六、专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重视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和工作作风[5]。专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直接地对学生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鲜明的专业文化保持传统的优秀特色,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才能历久弥新,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凝聚力。

(二)树立品牌意识,完善激励机制

好的专业文化和有力的专业建设策略都需要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保障。专业崇尚品德、技能、发展、创新。表彰师德标兵、学生文明标兵;资金优先支持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全力支持教师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行业企业交流、各项培训、各项竞赛及评比,以提升自身素质,提升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大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探寻适合的自身发展方向。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探索,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派优秀教师给以辅导和助力。

(三)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将化工行业质量安全环保高效,倡导绿色化工的理念融入专业文化。

专业教学到实训室的管理,从卫生、着装、物品摆放、消防设施及标识,到教师及学生的职责、行为规范、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等都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课堂教学除应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融入教学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以外,教师更应该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确保教学实施的质量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03-13(3).

[2]林莉,经士湖.职业素质是职场的安身之本[J].职教论坛,2010(11):67-69 .

[3]谭满益,王磊,宋刚勇,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8-41.

[4]张宪立,张宁宁,冷书君.中外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97-100.

[5]虢剑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33 .

(责任编辑:付安莉)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WANG Yi-min

(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Jilin Jilin 132013,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Four docking, Four levels, Two fus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are proposed: vocational technical quality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set up to be modularized and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is brought about to be progressive; technical skills courses correspond to typical work tasks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s;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taff is pluralistic; teachers` quality promotion is normaliz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comes a powerful mean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