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构建人文关怀的路径探析

2017-06-08杨丽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患者

【摘 要】 本文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恶劣的社会环境出发,剖析他们因无知导致恐惧,进而被疏远备受歧视的内在原因,阐述关怀、善待HIV/AIDS的现实路径:要通过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免费诊疗,心理支持和护理,构建善待HIV/AIDS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人文关怀;心理支持

过去几年(2008-2011年)关于HIV/AIDS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病毒学”、“预防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等3个领域;2012-2014年研究侧重于“检测监测”、“健康教育”、“心理学”。[1]而加强人文关怀,消除社会歧视,让艾滋患者感受温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HIV/AIDS心理现状谈谈如何实施人文关怀。

一、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了快速流行期,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仍然有约三分之一的HIV感染者尚未诊断,他们还在不知不觉地继续播散艾滋病。二是经性途径传播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我国治疗艾滋病的药品种类有限,耐药现象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四是防治队伍数量和能力不足。预期其感染率在未来几年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2]

同时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HIV/AIDS受歧视的现象,病情一旦泄露,他们的遭遇首先不是死亡的威胁,而是失业、流离失所和被社会抛弃的命运。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往往把感染艾滋病与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点等联系起来,误认为是一种“脏病”。加之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对其传播途径不能正确认识,促使社会对一些边缘人群(注射吸毒者、暗娼、男男同性恋)的歧视和社会耻辱,甚至认为他们罪有应得等。另一方面担心一般的生活接触(如握手、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空气飞沫等)也可传播艾滋病,从而产生更为恐惧的心理,歧视、疏远,甚至躲避HIV/AIDS,这样的社会氛围不仅傷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生活空间更加狭小,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感反应,加之艾滋病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医院又拒之门外,对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不仅身体受到病魔的肆虐,心理的痛楚更难以言喻。身心双重煎熬引起否认、焦虑、狂躁、恐惧、寂寞、孤独、无望,抑郁、行为退缩、自我封闭等不满情绪,甚至对社会、对周围人群产生报复心理。

二、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构建人文关怀的路径

令人欣慰的是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到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问世,艾滋病正朝着慢性疾病的方向逐渐转变,从“死刑”到未来可能治愈。[3]这对于消除人们尤其是HIV/AIDS的恐惧情绪是大有帮助的。而提升对HIV/AIDS的人文关怀是仅次于推广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又一个有效防控手段,也是最终控制消灭艾滋病不可忽视的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1、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杜绝高危行为

向全体人民进行广泛、深入、持续的艾滋病及防治知识宣传。要将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高危行为(遵守性道德,洁身自好;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等)通过广告、电视节目、专题片进行宣传,提倡全民参与,使每一位公民对艾滋病都具有一定的基本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监测、咨询与指导

艾滋病通常有六大高危人群:一是男同性恋者(包括双性恋者)。二是暗娼人群。三是承受输血或血液成品者,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成品(浓缩血细胞、血小板、冷冻新颖血浆)的输注也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染。四是与前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五是吸毒者。六是血友病患者。

对上述六类人群登记造册,建立完善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干预管理。开展针对其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高其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与自我防护意识,阻止其高危行为发生,从而遏制艾滋病的快速传播。同时加强高危人群的心理咨询指导与艾滋病毒的免费检测。

3、让社会充满温情,同情尊重HIV/AIDS

政府应倡导关爱病人,拒绝歧视的大环境。全社会应更新观念,维护HIV/AIDS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幸福和尊严。管理者或医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们提供预防保健知识,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的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接受治疗,积极对待生活,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从心理、精神上予以安慰支持。HIV/AIDS的家人或配偶,更应以宽容和仁爱之心为其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互助和照顾、引导患者单独使用洗漱用具,注意避免碰伤出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密切接触者,这对艾滋病的预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为患者提供免费诊断、治疗

政府必须加大对艾滋病预防的经费投入,建立艾滋病救助基金会。同时争取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捐助和支持,全方位筹措资金,解除HIV/AIDS后顾之忧。

5、建立社区专科诊室或病房,免费开展心理支持和护理干预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自尊与权利。增强信任感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艾滋病患者跟正常人一样,他们也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尊重。要以真诚的关爱、让患者感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赢得其信任。让他们敞开禁闭的心扉,宣泄内心的压抑和悲痛,调整自己的情绪。

(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态度要客观、耐心,表情自然目光接触。积极的倾听,不仅利于了解患者的困惑、面临的问题,也利于观察和感受对方流露的情感变化,在聆听中对方也可感受到你的关怀、同情和真诚。

(3)以情感回应表示理解。在沟通中要做到适当的“共情”,尽量将自己放在患者的处境中来感受他们的体验。在沟通中患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生死问题,在巨大精神压力中对未来产生无助和绝望,在生命遭遇挑战,甚或即将枯萎之时,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的体会他们的心境和需要适时做出情感回应,用语言、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表达,让患者感到你的真情关怀,对于艾滋病患者交往中出现多疑、敏感应给予充分的理解。

6.逐步建立完善对待HIV/AIDS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求得全社会的共识

构建以尊重、公正、宽容、互助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保障HIV/AIDS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燕纪法,吕相征,梁明修等.2008-2014年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文献计量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3)293-301.

[2] 吴尊友.中国防治艾滋病30年主要成就与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2015.36(12)1329-1331.

[3] 李扬,杨渊,孙晓北等.抗艾滋病药物研发信息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2)1055-1058.

【作者简介】

杨丽丽(1983-)女,护师,主要从事社区护理.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你都知道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癫痫发作有“三防”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恐高患者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