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验算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08吕淑红
◇吕淑红
加、减法验算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及对策
◇吕淑红
【案例回放】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一课时,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竖式提问(见图1)。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
生:对,肯定对。太简单了!
图1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竖式验算的方法,先在竖式的右面写上“验算”两个字,加法可以用减法来验算,也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验算;减法……
在后续的进位加法的学习中,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2的错误:
图2
【分析思考】
分析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认为题目过于简单,肯定不会出错,因而没能真正体会到验算的必要性,以上验算的过程只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从上述学生的错例还可以看出,有一些学生没能理解验算背后的道理,验算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看到题目要求验算才验算,题目不要求就不验算,即学生没有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教材,把验算教学从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后移至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当学生解决进位加法出现不同的结果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到底谁计算的结果对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吗?”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验算需求,就会自主寻求方法来证明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验算背后的道理。在上述学生的错例中,学生只是再抄一遍竖式重新计算或随意地把算式中的三个数交换位置写一遍,他们没能理解验算背后的道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产生强烈的验算需求、独立思考寻求各种验算方法(如图3)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方法的对比中深刻理解各种方法验算的道理。
图3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