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2017-06-07周永东
周永东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机制的改革,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教育改革带来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也给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情境教学法是创新教育模式的结果,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以高中诗歌教学为例,简要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措施,希望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重要性;应用措施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是通过运用语言,结合图画、音乐、动作等创造出一种适合体验文章意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根据文章不同的意境和学生学习所需,结合实际创造出学生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学生学习诗歌、散文,增长学习兴趣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死板、严肃的教学气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章的意境,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凭借情境,丰富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感受
音乐是培养人们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情境教学法的音乐引入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把思维转换到作者文章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思路的体悟和认识,丰富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感受,对学生学习诗歌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淡化对文章的影响分析,以情感引导和激发为教学的主要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章的自我感受。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教师可以用与爱人分别、思念爱人却见不到爱人的带有忧愁和悲伤气息的音乐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丰富学生对诗歌感情的体会和对诗歌表达方式的了解,以此来提高对诗歌的认识。
二、营造环境。提高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通常都非常具有画面感,十分符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和兴趣分布点,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高中诗歌的情境教学中多利用图画将文章中的画面真实地表现出来,利用图画带给学生直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以欣赏一幅画面的视觉来学习文章,再通过引入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诗歌也具有一定的距离性和间隔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那些景象和故事发展的脉络,因此教师可以用与诗歌描述的真实场景或者意境相近的图片来为学生创设出最接近诗歌本身的课堂情境,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一诗歌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橘子洲头和受尽苦难、苦尽甘来的场面,即使文章描写得再气势磅礴,学生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影像来体会作者心中这份美丽和雄阔的情怀,很难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时,老师可以多找一些橘子洲头的照片、抗战的艰辛和苦难及胜利后喜悦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橘子洲头的美丽,形成更加具体的感官体验,也能更深刻地体会毛主席的革命情怀,增强学生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授课时,老师可以先讲解文章内容,再通过影视来丰富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情境教学法丰富了教学方式,能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能够平衡学生左右脑的发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这一诗歌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我们怎么做算是不畏挫折、迎难而上,并从每年影响较大的励志故事或者《感动中国》中挑选几个适合诗歌主题的例子,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遭遇打击后不退缩、坦然处之的情怀,进而增加学生对诗歌中词、句、韵脚的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通过优化环境、创设情境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老师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和对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