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之我见
2017-06-07卞于平雷小丹
卞于平 雷小丹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多年的经验,就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提出了有效实施生物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风靡全国,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喜欢、家长的称赞,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也尝到了甜头。我在教学中通过尝试以下策略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问题驱动激发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等各级目标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体会,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目的地拟定一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干燥的种子放在家里萌发了没有?(2)将种子浸没在水中会不会萌发?(3)把浸湿的种子置于一IO~C的冰箱里能萌发吗?(4)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阳光和土壤吗?(5)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施肥吗?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与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师生及时进行激励性的评價,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新知识后,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学有目标、有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我课前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教师课前也先准备好实验,每个瓶子的条件如下:甲瓶:种子、水、适宜的温度。乙瓶:种子、没水、适宜的温度。丙瓶:种子、水、放在冰箱里。丁瓶:种子、很多水、适宜的温度。上课时,先让个别学生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和展示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提问学生:(1)甲与乙对比,为什么甲瓶的种子萌发,而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2)甲与丙对比,为什么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3)甲与丁对比,为什么丁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呢?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对比、观察,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生物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趣的试验、实物、生动的生命现象、各种图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时,根据教科书上多莉羊的克隆过程示意图,设计了以下问题:(1)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2)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3)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什么?(4)多莉羊是由母羊c生下来的,但为什么它的长相却一点也不像母羊c?(5)多利羊为什么和母羊A几乎一模一样?决定生物形态的遗传物质在哪里?这样就增加了问题的层次性,降低了问题起点,班级可参与的学生大大增加,既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性,又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把握合作契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探究、讨论、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品质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做“当堂检测”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此时应特地关注学困生,也可个别辅导,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再进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领悟他人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去思索,不断地去获取新知并提升理论,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师参与指导,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肯定还有疑惑,这就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拨开迷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2)学会质疑。(3)学会表达。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仅要探索和尝试,更要通过实践中点滴的积累,才能走向成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教改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