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2017-06-07赵正芹
赵正芹
摘要:重知识传授,轻方法点拨;重双基训练,轻素能培养,仍然是高中数学的顽症。“学”与“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无“情”的学习,苍白的练习,消泯了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热爱之情,也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落实新课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略谈一二。
关键词:数学;文化;方法;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三维目标已被所有老师“牢记心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概念被每一位老师写进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里。而在听评课的实践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如何突破了重难点,如何夯实了基础等,很少有老师对教师授课如何落实了三维目标,尤其是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给予点评。重知识传授,轻方法点拨;重双基训练,轻素能培养,仍然是高中数学的顽症。“学”与“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无“情”的学习,苍白的练习,消泯了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热爱之情,也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落实新课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本人藉此文妄谈一二,与同仁们交流。
一、数学课堂要捡拾起被忽视的数学文化常识
高中生接触数学,已经十余年,但若是问起世界上有哪些数学家?他们有哪些发明创造?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数学家?古往今来,数学有哪些分支?涉及生活的哪些领域?大概没有多少学生能回答上来。这不是学生的错,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没有把这个作为主要教授内容之一。数学教材的前页,虽然有一些数学常识的介绍,也被我们老师自动忽略了,自然也被学生忽略了。比如数学有100余个分支,诸如算数、三角、代数、几何、微积分、数论、拓扑学、范畴学等,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比如围棋中有“术数”,中国结的结法中也有“术数”,甚至赌博中也衍生了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便是从赌博中产生的学科。数学教学中,如果老师将这些知识点穿插于授课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养,更可以为课堂添彩增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我以介绍高斯导入,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得、牛顿并列,同享盛名。高斯十岁那年,就以最快的速度算出了1到100所有整数的和,令老师都惊讶不已,高斯的算法便是等差数列的最好诠释。这个导入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听课都非常认真。
二、数学课堂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精彩是成就学生的精彩。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从教学的目的来看,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那么,学生怎么“学”显然要重于教師怎么“教”,这道理似乎每个老师都能明白。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习惯于琢磨自己怎么“教”,怎么突破重难点?怎么精讲精练?这种教学的思维定式,造成了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艰涩。优质的教学总是生动的,而数学的生动则在于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多样性。课前的数学家轶事,课中的优秀生说题、小组交流讨论、例题板演、自选练习等手段的采纳,都可以达到活跃课堂,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目的。我在教学中,精讲难题,一般的例题会提前安排给一名优秀生“备课”,第二天给大家讲,满足了优秀生的表现欲,也激发起更上一层楼的学习动力。一些简单的习题,会提问中等生,激发中等生的自信力。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讨论5~10分钟,一是丰富课堂学习,二是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手段的采用不必形成套路,避免学生有疲倦感,可以不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以增加趣味性和新奇感。
三、数学课堂要采用多元评价形式
评价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着差异的。数学课堂的评价要尊重差异性,就得采用多元评价形式,才能达到激励不同等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常态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老师忽视课堂评价,评价语言单调而无色彩,学生回答完问题,只是一声“坐下”,回答错误了,立即责怪“上课为什么不听”。还有的老师干脆没有评价。数学作为理科,知识本身就有枯燥的特点,如果教师不注重评价,就会造成枯燥讲与听的授课局面,久而久之,消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两极分化。数学课堂的评价不仅重要,还要有丰富性、人文性。比如学生回答正确,评价一句“很棒”,差生回答错误,评价一句“别灰心”,讨论不积极,评价一句“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作业错得多,评价一句“虽然大红灯笼多,但书写很工整”。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给予人自信和动力。高中数学学习,繁难重,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来自老师的关注和激励,所以,有效评价、激励评价、分层次评价,挖掘学生的点滴长处、进步、优点,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迁移优点、扩大成功,增长才干的目的。
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教育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