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6-07白晓东
白晓东
摘要:当前的高中思想品德课呈现出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政治教学脱离生活,理论没有联系实际;教学方式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经验主义现象严重,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要想改变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将思想品德帶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思想品德融入学生;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思想品德;课堂现状;对策
很多教师反映,高中思想品德知识点较多,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系列,教师有时讲了很多,学生一点也没记住,提问的时候一问三不知。针对这种现状,在高中思想品德课堂上采取针对性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
1.政治教学脱离生活,理论没有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哪用得上思想品德,学它一点用都没有,去菜市场买菜会算账就可以了。”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反映了现今的课堂教学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的是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思想品德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知识,也没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因此,总会觉得学思想品德没有用,即便在听教师讲课,也是出于应付高考的无奈之举。
2.教学方式落后,“一支粉笔十一块黑板”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信息资料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相比起一板一眼的教材和黑白分明的板书,学生更青睐于通过图片、视频、音频来呈现信息。但现在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忙”到做PPT的时间都没有,一个学期都是“一支粉笔十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本都翻烂了,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找到一点“新”知识。
3.经验主义现象严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上,很多教师依赖于经验主义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点,学生在底下或记笔记,或自娱自乐,也有一上文科课就昏昏欲睡。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互动,只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发挥出来,只是在被动学习,一节课上下来毫无效果。
二、建构高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对策分析
1.将思想品德带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思想品德融入学生
实际上,无论是经济、政治、哲学还是文化,高中思想品德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找一找带有“贝“字旁的汉字,想一想古时的通用货币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如何鉴别假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将政治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思想品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汉字,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时时都能在课堂上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借助投影仪,安排学生观看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吕国庆的事迹:地震中,吕国庆家被夷为平地,5位亲人相继遇难,但两小时不到的时间,平复情绪后的吕国庆继续投身到抗震救援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能亲身感受到共产党人“和人民同脉搏,与人民共血脉”的高尚品质,在时政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使用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吸引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关注度,提高教学实效。
3.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在思想品德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喜爱,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学习中,不再被动接受知识。
例如,在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章节时,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向班级同学讲授知识点,或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讨论我国现存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哪些,如何对这些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学生没有讨论清楚、没有讲明白的问题,教师再给予答疑解惑。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本章知识点的印象。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做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还要做资源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反思,加强与学生交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进行思想品德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