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细菌性腹泻疾病的防控
2017-06-07周军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周军/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仔猪细菌性腹泻疾病的防控
周军/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腹泻是当今危害仔猪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降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甚至死亡。该病的防制水平直接关系到饲养户仔猪生产的成败,应引起广大基层养猪户的高度重视。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等。本文就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疫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谈谈笔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疾病
1.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3.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多发生于7~30日龄,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4.猪痢疾。猪痢疾又称血痢,是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急性病猪大肠卡他性出血肠炎,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慢性病猪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大肠炎。
5.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发于l~2月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恶臭,有时带血。
6.耶尔森氏菌病。以夏季和冬季多发,病猪初期体温达40℃~41℃,食欲减退或废绝,水样腹泻,粪便中常混有粘液和脱落的肠粘膜。后期体温下降,皮肤发绀,消瘦,脱水死亡。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增加,间浆腹层或粘膜层突出,小结肠和直肠有溃疡病灶。
7.水肿病。因刚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摄食高能量、高蛋白饲料过多,消化不良,感染溶血性大肠杆菌而引起水肿和下痢,这种猪除下痢而外,还有体温升高(4℃~5℃),眼脸头颈水肿、结膜高度充血(红眼病)和神经症状(卧地不起、颤抖、转圈等症状),而且往往突然死亡,病程较短,剖检见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胸腔、腹腔积液、胃壁大弯胶样浸润、眼睑、颜面、头颈皮下水肿。
8.猪增生性肠炎。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养猪地区日渐重视的常见疾病。病原为弯曲菌属的痰弯曲黏膜亚种,本病可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四种。临床上以进行性消瘦、腹泻、腹部膨大、贫血及血便为特征。肠腺瘤病、坏死性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尤其是6~12周龄的猪最常见。
二、仔猪细菌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由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应在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前提下,采取加强免疫、药物预防、消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
1.加强防疫科普知识宣传。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向养殖场(户)普及养殖专业知识,大力推广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集、刷写墙壁字、印发明白纸、书刊、互联网等各种宣传途径,不断增强广大养殖户防疫意识。
2.建好猪舍。猪舍应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土地坚实,最好离居民区1km以上,且处于人居主导风向的下风和饮水源的下方,配套建造好猪舍周围的围栏(也可采用挖沟、种树、种绿化植物等)、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 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相邻的猪舍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要相对分离,以利于防范猪群传播疫病,尽可能保障生猪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3.提高防疫意识,杜绝疫病传入。养猪场(户)要实行封闭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养猪户不要相互串门,更不能去已有发病生猪的养殖户观看。养猪场(户)应具有一定的自我制约力,养猪场(户)的自我制约是防范疫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疫病的流行是由于防范意识淡薄、自我制约力不强而造成的,因此,养猪场(户)应从一点一滴从严防范做起:养猪场(户)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养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贩、乡村出入于养区域;养有的人家应尽可能不上市场上买肉(可买鱼、鸡肉、牛肉等代替猪肉或自宰猪食用),走亲戚、上饭馆应养成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猪肉的习惯,以防止通过人员带菌或肉产品带菌造成疫情传播。
4.驱虫、灭鼠、杀虫。驱虫、灭鼠、灭蝇蚊是疫病综合防制措施之一,猪场每年必须按防疫计划严格执行。鼠类与吸血昆虫是多种人畜共患病和猪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鼠类能传播二十几种传染病,蝇蚊能传播17种疾病,对生猪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养猪场(户)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灭鼠、驱蚊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以减少猪场发生传染性疫病的机会。
5.坚持自繁自养,严防引进病猪。养猪场(户)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能有效防止疫病传入。如确需购进生猪,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先进行隔离饲养两周以上,经确诊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以防外来细菌传染。
6.要强化消毒,把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清洁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场及猪体表存活细菌的有效方法。应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等场所、设施的消毒。在正常情况下,养猪场(户)应坚持每周对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一次,如发生疫病流行时,应坚持每天消毒,平时应及时清扫舍,保持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母猪乳房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仔猪第1次吮乳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水将母猪乳头的积污洗净。
7.搞好预防接种。母猪临产前21 d注射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仔猪出生12 h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母猪分娩前一个月和半个月,各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或仔猪红痢干粉菌苗1次,剂量为5~10 ml,以便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1月龄以上的哺乳或断乳健康仔猪口服或注射仔猪副伤寒活菌苗,可预防仔猪沙门氏菌病。
8.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免疫力。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引起腹泻。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改变饲料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饲喂要定时定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冰冻饲料,避免一切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吃足初乳增强抗病能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既可在血液中起到杀菌作用,又可在消化道中起到抑菌防止下痢的作用,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以获得免疫力。
9.调整胃肠功能。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3%柠檬酸、1.5%~2.0%延胡索酸、1%乳酸、1%~1.5%甲酸等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 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10.供给充足而洁净的饮水。
出生后3 d的仔猪因母乳较稠,乳中的水分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所以必须供给足够的洁净水,否则仔猪极易因找不到洁净饮水而去喝污水或尿液感染细菌而引起拉稀。
11.药物保健。母猪临产前3 d,每头肌注长效土霉素2次,间隔一天注射1次,每千克体重10~20 mg,可预防母猪产后发生的各种感染(如乳房炎、阴道炎及子宫内膜炎等),保证乳汁的质量,有利于防止仔猪发生各种腹泻。在饲料中加入少量抗生素,对预防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因继发其它细菌性感染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利高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杆菌肽等。有些中草药如穿心莲、山楂、止痢汤、郁金散、白头翁汤等既有一定营养又有抗菌、消炎、调节脏腑机能、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于哺乳母猪和仔猪日粮中,可有效预防仔猪拉稀,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2.及时发现病猪。养猪场(户)要养成日常随时观察猪群健康状况的习惯,通过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粪便颜色和外形等,及时发现腹泻仔猪。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三、发生腹泻时的治疗措施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应尽快隔离病猪并消毒猪舍。治疗腹泻,一般采取抗菌消炎,控制原发病、以止泻补液与健胃消食疗法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治疗原则。
1.导泻。只能缓泻,不能竣泻,目的是排除肠中积粪和有毒害物质,保护肠粘膜,可用适量油类,如花生油、菜油口服。
2.消炎、抑菌。清查病因,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筛选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消炎、抑菌。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水肿病,备选敏感药物有复方硫酸新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硫酸安普霉素、烟酸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等;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仔猪副伤寒药物选择以氟苯尼考优先;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药物选择以口服链霉素配合甲硝唑,必要时可辅以止血敏注射为佳;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药物选择以痢菌净、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泰乐菌素较敏感;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优选药物为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由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腹泻可选用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四环素和壮观霉素等对发病猪群进行治疗。
3.收敛。使用黏膜保护剂,如活性炭、矽碳银、氢氧化铝、思密达、盐、石榴皮熬水或食醋等有收敛、吸水、保护肠粘膜上皮的作用,并可吸附菌体,能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并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但在灌喂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入咽造成异物性肺炎。
4.补液。腹泻直接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发生腹泻的猪应注意补糖、水、电解质(钠、氯、钙、钾)。对腹泻时间长的由于肠道中大量碱性物资排出,应及时补充碱性物资(如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具体可选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3~5%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等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也可用口服补液盐。在临床中对腹泻仔猪补充水和电解质越早则仔猪的生存率就越高。
5.健胃。当仔猪拉稀停止后,往往还会出现减食或不食的症状,适当喂一些开胃健脾药,如人工盐、马钱子酊、苦参、酵母等,有利于仔猪恢复食欲而加快康复。
6.规范处置病死猪及其产品。
发现猪只腹泻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限制流动,同时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猪只死亡,要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法》和“五不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食用,不准随意丢弃病死猪,对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规定,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和消毒的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