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环境对高中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2017-06-07王月光
王月光
[摘 要]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中生全面健康成长是新时代的需要,是家长、教师、学校等各方面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让高中生能全面健康地成长,需要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和谐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65-0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中生要想全面健康地成长,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如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等。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决定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给学生创造和谐的氛围。例如拓展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开展形式丰富、富有内涵的主题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那么该如何促进高中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优质的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高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教育环境,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培育。高中学校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建立一个有良好教学环境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构建一个和谐向上的优质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仅仅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努力,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应与家长、学校领导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家长会、组建家长学校、家访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要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沟通如何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以,我提倡让学生多做社会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社会热点话题的主题班会等。目前学校非常重视安全问题,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宁愿放弃一些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第二课堂的活动少了,甚至没了。还有些教师认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进行封闭式教学,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第二课堂活动也成为教育中的一块软肋。其实,学生的课余时间比上课时间多,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也很多,教师应该灵活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良性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十分宠爱,有些甚至是溺爱,所以造成很多的孩子特别自我,没有劳动观念,集体意识缺乏,同时心理素质差,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等等。这些因素在集體生活中特别容易表现出来,会影响班集整体的学习风气和环境。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如果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班集体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就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习环境而言,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际是保障其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因为教育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反馈,更多的是师生情感上的相互磨合。这种互动构成教育教学的氛围,在师生之间形成了“知识场”和“心理场”,这种互动如果是良性和谐的,对于教育教学的成效帮助会是巨大的。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有独立意向,有参与社会活动、受人尊重、获得友谊和交往的需要,这种社会性的需求,会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上发生变化,出现疏远父母和教师的“闭锁性”,以及寻求坦言相告伙伴的“开放性”趋向。但是这个年龄段他们还不懂如何择友和进行人际交往,需要家长或者班主任进行指导。把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是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把钥匙。
三、和谐的个性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感受生命积累和学习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情感、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提升自身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等因素,培养具有自身鲜活个性的才能。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做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上的导航者,同时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理想性的人才。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