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续写任务中母语思维探究
2017-06-07陈燕毛志成翁美玲
陈燕+毛志成+翁美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读后续写任务中的母语思维,特别旨在揭示输入阅读材料如何对读后续写任务中的母语思维产生影响。22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被分成两组,读英续英组和读中续英组,每组11人。实验中,读英续英组阅读英文前半段故事,然后仍用英语续写;读中续英组阅读中文版前半段故事,然后用英文续写。结果表明:1.中等水平二语学习者在完成读后续写任务时会有大量中英文思维交替现象的发生;2.当写前输入材料为英文时,写作者的母语思维量要显著少于中文写前输入材料下的母语思维量。
【关键词】母语思维 读后续写 协同
一、引言
母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已经对外语写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诸如写作解题,构思,文本输出,以及过程管理阶段都存在母语思维的参与。前人对于外语写作中母语思维的研究深化了后续研究者对母语思维作用的理解,但是前人对于母语思维参与量的研究只是集中在几种写作任务中,对其他任务中母语思维的探究还相对匮乏。
二、研究问题
1.中等水平二语学习者在完成读后续写任务过程中是否会有母语思维的参与?2.不同语言形式的写前输入是否会对母语思维产生影响?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基于Oxford Placement Test(Allan 1983),来自南方一所大学的22名中等水平受试用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平均年龄为21岁,均为英语专业学生,平均学英语时间为12年。為了研究不同的写前输入材料对于读后续写任务中母语思维的影响,22名受试被分为两组,每组11名学生,分为两个实验组。
2.研究设计。为了探讨读后续写任务中母语思维的参与量,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和写后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研究者对受试进行约两小时的有声思维培训。在正式的有声思维写作过程中,要求两组学生分别完成1种形式不同语言输入的读后续写任务。任务结束后,为了对有声思维数据有更深入的了解,2组学习者都将接受回溯性访谈以及测后问卷调查。
3.写作任务。两个任务中,阅读材料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摘自于Bernard Jackson 和 Susie Quintanilla写的一篇小说Chon。本研究采用了王初明(2014)的中英文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结尾都已被摘除。要求两组学生在75分钟之内完成400词的英文写作。
4.数据分析。数据主要包括有声思维录音,以及观察记录。有声思维录音的转写和分析由研究者本人独自完成,且严格按照录音内容进行转写。在转写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研究者会再次与写作者确认,以确保录音转写的准确性,接着对有声思维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22篇有声思维记录中都是中英文交替出现,其中,当写前阅读材料为英文时,平均母语思维量为40.35%,而在中文写前输入情况下,平均母语思维量为53.78%。同时,不同的受试,使用的母语思维量是不一样的。在英文写前输入情况下,18%的受试在完成读后续写任务时,母语思维低于25%,64%的受试的母语思维量处于25%到50%之间,18%的受试母语思维超过了50%;在以中文阅读材料为写前输入的读后续写任务中,母语思维量在25%到50%之间的受试为5个人,而母语思维超过50%的有6个人,约占54%。
通过表2可以看出,受试在读英续英任务中的母语思维量要显著少于读中续英任务中的母语思维量(t=-2.25,p<.05)。根据Pickering & Garrod(2004)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型,对话者之间既可以存在语言上的协同,也可以存在情景上的协同。
外语学习用外语思维还是用母语思维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毫无疑问,在当前外语教学课堂中,外语教学老师还是鼓励学生多用外语进行思维,以便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152(5):2-7.
【基金支持】该研究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读后续写任务中母语思维研究>(项目编号:16GWCXXM-25)的资助。
作者简介:
陈燕(1990-),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毛志成(1993-),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翁美玲(1993-),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