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17-06-07覃海滨
覃海滨
[摘 要]当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存在着不能正确把握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展示环节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未能注意做好因材施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和体现等问题。为此,教师应思考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课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以下简称我城区)初中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各学校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完善,课堂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涌现出了不少比较成熟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如:民族中学的“师友互学、共学”教学模式,城厢镇各校的“快乐课堂”,双桥镇中心学校的“SQ135活力课堂”,宁武镇中心学校的“动感课堂”。其实无论是哪种课堂模式,它们的本质都是大同小异,都是顺应当前课改的新要求,体现了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小组合作课堂模式为我城区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可喜的现象: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城区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这一课堂模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运用中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于这一课堂模式的运用过于机械化、教条化,无论什么课型都严格按照自學、讨论、展示等既定的环节来进行,而且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基本固定,未能考虑到课型的差异、授课内容的难度深浅及学生的实际。为此,笔者将平时教学常规听课中所看到的几个突出问题列举如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应对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不能正确地把握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胡子眉毛一把抓
我们惊喜地看到,自从我城区实施了小组合作课堂模式之后,各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比以往活跃了许多。课堂上,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相对明确的学习任务,人人有事可做,学生变得更投入、更专注。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由于学习的方式变了,课堂上也有了自己学习的任务,再加上有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以往那种课堂上无所事事甚至伏桌子睡觉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不少的教师在“探究”这一环节中走向了极端,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现在的满堂探究。不管是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都要经过小组的讨论探究,然后展示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答案。个别课堂的探究活动甚至占满了整节课。
最典型的一个课例出现在去年的中考视导活动中,有位教师上的一节定语从句复习课,就出现了这么个极端的现象。该执教教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复习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之后,就让各学习小组开始讨论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和用法:1. 什么是定语从句?2.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有哪些?3. 这些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怎么用? 4. 在定语从句中引导词只能用that和只能用which的几种情况。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讨论了以上问题之后,各小组派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但代表们刚刚写完小组讨论结果,下课铃声就响了,小组的点评都没能进行,更别说教师的点拨与评价以及练习巩固了。这样的上课模式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上新课,面面俱到,或是仅仅把学过的知识简单地重现一次而已,没有侧重点、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更没能抓住关键问题或是学生的困惑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问题解决。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应该是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抓住学生的易错点、难点及困惑点,以及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问题就不应该拿到课堂上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因为这无形中会白白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屑于去讨论。比如以上这位教师这一节课所探讨的定语从句的用法,重点应该放在定语从句的引导词上,尤其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的that与which用法的区别上,而不应面面俱到。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应精心设置一些练习或活动让学生去完成,通过活动或练习让学生去进一步感知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只有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才是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二)展示环节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展示是小组合作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各学习小组在经过组员课前自学及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之后,派代表上来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学校的展示活动往往浮于表面,照本宣科,深度不够,学生按照提纲把本组的任务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照读照念。不少时候甚至只是把讨论的结果简单地在同学面前重述而已,学生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质疑,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了。这样的展示没有针对性,有些环节重复、耗时,课堂效率低下。
笔者认为,展示一定要做到抓重点,注意展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免在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在每一个小组中培养一两个得力的助手,让他们做好组内的协调分工,带动和影响其他的组员,同时肩负起对其他组员的培训任务。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而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简单的问题不要展示,学生普遍无疑问的问题也不要展示。展示时,选取一些重点问题,或是学生讨论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重在展示一题多解的问题,尤其是翻译题和书面表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同一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用不同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去表达,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未能注意做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没能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布置任务时都是一刀切。所给的任务要么太难,要么又太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后进生吃不消或是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在小组合作课堂模式中,学习小组一般是由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因此,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水平差异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能够得到提升。问题太难会令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太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尖子生的发展。在展示环节,也应该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展示的人选。一般来说,展示的主体是中等生,难度比较大的题目由基础好的学生来展示,相对简单的题目则由后进生来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们注意到仅仅是课堂上的这些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尖子生的要求。因此,教師还应让这一部分的学生立足于课外,给他们课外适当加压,或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走在教师的前面,而不应仅仅满足于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主动地多承担一些学习的任务,或布置给他们一定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多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有利于尖子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从而使得尖子生更加拔尖,优势更加明显。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和体现
不少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许多本该是教师做的事情都交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本学期的一节七年级研讨课中,该节课的执教教师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由英语科代表来负责:各教学环节的组织,生词、课文的领读,课文的讲解与分析,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连教师上课用的课件也由学生来播放,还美其名曰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整节课教师的任务就是站在黑板的一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各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忙着为各个学习小组加减分,完全沦为一名课堂的看客。试问,学生怎么懂得本节课的各个环节、步骤,怎么能够正确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又怎么懂得教师的课件内容以及哪个环节应该播放哪张幻灯片?除非教师课前与学生一起备过课或对该生进行过专门的培训。这样的做法有做秀之嫌。事实上,在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导演的角色,做好课堂的调控,起到监督、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随时掌控课堂的进程和调节教学的节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到各个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时的引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要及时分析和总结。当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此外,在平时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中,我们也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合作讨论这一环节,抛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而没有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也不科学。在合作课堂中必须先有学生的自学,然后到学生的独立思考,再到小组的合作探究。千万不能在学生未经思考的情况之下就急忙进行讨论。否则,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动脑去思考,就等着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