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背诵
2017-06-07唐胜天
唐胜天
[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积累、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而熟读背诵就是一种丰富知识积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强化背诵。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背诵;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11-0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两大支柱。高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没有背诵就没有知识积累,没有知识积累何谈人文素养。诵读一些经典名篇,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幸福观等,对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起着重大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非常注重诵读,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忽视了背诵。况且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明确要求,在现今的各级各类考试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增强学生的“背功”,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精彩片段,大有必要。
一、背诵可丰富积累,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离不开积累。背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学生记住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不仅有了字词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有了篇章修辞、语法逻辑等语言章法的积累,同时还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和审美判断的积累。高中生有着记忆力较强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背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要求高中生背的古今优秀诗文达一百多篇。当学生将这些诗文充实到自己的语言库时,教师还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经典诗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思想内涵等,从中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二、背诵可增强理解,提高文本阅读能力
在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加深理解,自然也就培养了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如果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精彩片断,文章的精妙之处自然烂熟于心,能或多或少地体察甚至掌握鉴赏文本或写作文章的基本方法,其间必然培养了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那些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正是因为有数十篇甚至成百上千篇的文章在胸中,所以解答阅读理解题就有驾轻就熟的感觉。
三、背诵可储备材料,提升写作能力
古人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说书背诵得多了,书中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自己的語言,在写作文时精词妙句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成套的结构章法供你模仿。行文时精妙的诗文闪现在文段之中,既充实了内容,佐证了观点,又充满诗情画意。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名家之所以能够写出横空巨著与背诵有着莫大的关系。像鲁迅能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默写出来,茅盾在12岁的时候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巴金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巴金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求学时代,读书范围十分广泛,对先秦的哲学、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诗等很多名篇佳作都能背诵,并能融入自己的写作中,这正是所谓的“厚积而薄发”。可见提升写作水平,背诵必不可少。
四、背诵可陶冶情操,涵养人文精神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诵读、记忆这些文质兼美的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层次、风采格调、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进而浸润了身心,磨砺了意志。背诵《〈孟子〉二章》,学生神情肃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吟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渗入肌骨;吟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 吟诵这些诗文自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人文精神的源泉得以丰盈。要求学生能滚瓜烂熟地背出数十篇古文、数百首古诗词,乃至现当代名家的一些美文,是读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历练人生的一项基本功,更是丰富精神的一项基本功。
总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背功”,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局面。但背诵又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有布置、有检查,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