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研究
2017-06-07李敏臧婷婷
李敏 臧婷婷
摘要:近年来,随着流动学前儿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存在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过程缺少互动、教育缺乏耐心等问题。为此,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提升流动家庭安全教育意识、构建安全教育网络、链接安全教育资源等对策。
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50077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点。北京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动人口的数量相当庞大。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2%[1]。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动人口的“举家迁移”。截至2005年底,纯外来人口家庭户数约为北京市家庭总户数的1/5,在被调查的2 532户流动人口家庭中,“举家迁移”所占的比重为41.2%[2]。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加入到流动人口队伍中。流动儿童数量随儿童年龄的增大呈金字塔状,学前儿童规模较大,数量为628.13万,他们跟随父母一起流动到城市生存[3]。2010年,中国有24 500名流动学前儿童因交通安全事故受伤或是死亡。据不完全统计,流动学前儿童遭受性侵犯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仅2013年上半年通过媒体报道的性侵犯案件就超过100件[4]。流动学前儿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这一群体的安全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文献回顾
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主要指流动家庭在尊重和保护学前儿童生命的前提下,为提高学前儿童防范和处理危机事故的能力,增强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而对其进行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
国外学者主要关注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美国幼儿园采用具体场景设计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5]。新加坡教师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6]。澳大利亚的幼儿园采用定期组织演习的方式巩固学前儿童安全知识[5]。美国幼儿园提供校车安全、饮食安全、秩序安全及情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7]。加拿大提供安全用电、识别危险标志、防火、食品卫生、物品及药物自取安全教育[5]。
国内学者研究集中于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等。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主要存在家长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教育方式单一[8],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9]等问题。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包括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活动安全以及防触电、防溺水、防跌落等[10]。此外,还有家庭安全、户外安全、园内安全[11]、公共安全、安全自救、疾病预防以及预防人身侵害教育[9]。儿歌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体裁,家长和教师可用儿歌进行教育[12]。也可采用游戏进行教育[13],运用“数字故事”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效果很好[14]。学者对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提出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甚少,但认为安全是最重要的[15]。家长重智轻德,对安全教育关心不够[16]。安全教育方式较单一[17],教育意识薄弱[18]。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儿园,但其安全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国内学者对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选取流动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访谈法,在了解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海淀区X社区,X社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本地户籍4 221人,非本地户籍11 000人,是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社区。X社区以三口之家为主,丈夫外出工作,妻子多在家照看孩子兼做家务。家庭居住环境较差,居住面积仅十多平方米,吃饭、睡觉、会客均在同一空间进行。笔者通过滚雪球方式选取2—4岁流动儿童的8位母亲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一)安全教育观念较强
观念是行为的依据,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其观念的体现。安全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发现,流动家庭父母对安全教育重要性具有较高的认识。Case1:“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那肯定有必要。因为这涉及他的人身安全。现在就得跟他说,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对我们来说也有好处。”Case3:“父母想要孩子健康长大,安全肯定是很重要的。我平常带他出门也会跟他说,安全第一。”
(二)安全教育内容不全面
流动家庭父母对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安全教育的任务能否完成。合理、科学、全面的安全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安全教育质量的保证。研究发现,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安全教育
家庭安全教育包括防触电、防烫伤、防摔伤、玩具安全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绝大多数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了防触电、防烫伤教育。Case1:“告诉他有电会打到你,会很疼。”Case2:“告诉她触电是很危险的,不能碰电。而且她也知道热水是热的会烫。”Case3:“家里的插座不能碰,都有电。”
有些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过玩具安全教育。Case1:“告诉他不能把玩具放到嘴里,特别是比较小的玩具,会卡到肚子里,很危险。”Case2:“玩具在地上玩是很脏的,上面有很多细菌,吃到肚子里会肚子疼。”
有的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过食品卫生安全教育。Case6:“东西掉到地上了,不能捡起来吃,因为脏了,上面有细菌,要洗过之后才能吃。” Case7:"饭前饭后要洗手。”
2人身安全教育
人身安全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流动家庭幸福生活的保障。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视。他们对学前儿童进行了防走失、防拐卖的教育。Case1:“对孩子多次进行过防走失教育,就怕他哪天乱跑把自己弄丢了。告诉他找不见妈妈的时候,要站在原地等着妈妈去找你,让他知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应该怎么做。” Case3:“有时候会告诉他出去玩不要走远,有时候也会吓他说,要是被别人抱走了会有危险,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Case4:“告訴她不要去陌生地方玩,出去玩要有家人大人跟着。”
但人身安全不仅包含防走失,对于女童来说,防止性侵害也是非常重要的。性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一个人出生后,从婴儿期、儿童期,直至青春期都在发展。大多数学前儿童在2—3岁时能够说出自己的性别,并能够正确分辨周围人的性别[19]。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性安全教育是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研究发现,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性安全教育是相当缺乏的。
3户外安全教育
随着学前儿童的成长,家庭已不再是其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外界事物的探索,使得他们需要户外活动。所访的流动家庭父母都对学前儿童进行过交通安全教育。Case2:“会告诉她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Case3:“在马路上走的时候要靠右手边。”Case7:“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会告诉他不能乱跑;有车的时候要靠边站,让车先过去。”
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满足的过程。人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即生存所需的食物、水及呼吸的空气、性等,之后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层次,即安全需求。对安全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及情感安全等[20]。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安全需求的解释,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交通、防触电、防烫伤、防丢失,而食品卫生、防溺水、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明显不足,而这些对于提升学前儿童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更为重要。
(三)安全教育方式单一
安全教育方式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成败。研究发现,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多为“说”和“告诉”这种单纯动口的教育方式。Case4:“我们家用的最多的是说的方式,有的她听进去记住了,有的听不进去。”Case6:“我只会用说的方式,别的也不会,虽然也知道有时候说的他并不听,但是也没有办法。”
2—4岁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且3岁左右会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因此,流动家庭父母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时,最好不要单独采用一种方式,尤其是说教的方式。2—4岁的儿童,由于自身发展需要,会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自己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而父母越是阻止往往越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当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说教的时候,其效果也是适得其反。
(四)教育过程缺少互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学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角色,发挥着教师的作用。教育使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从而了解生命的可贵。生命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间交流的一个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21]。这就要求流动家庭父母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时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与儿童互动,强化安全教育效果,促进教育目的达成。
流动家庭父母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多采用说教的方式,没有深入解释或与儿童进行互动,教育过程短暂,导致他们很难判断学前儿童是否已掌握安全知识,无法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缺乏耐心
流动家庭父母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较高,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因需要对学前儿童不断重复教育而缺乏足够耐心。Case1:“有时候你不耐烦,他可能就更不配合,说什么都当你没说一样。”Case6:“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就吼他,有时候还会打他,因为我没有那个耐心。”
学前儿童在2—4岁阶段记忆速度较快,能在最短时间内记住一些东西,但忘记东西也很快。因此,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应不断地让其重复记忆。
五、对策建议
(一)提升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的提升对于流动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主流媒体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安全教育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等宣传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流动家庭父母的安全教育意识。通过社区活动传播安全教育知识,提升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在社区举办“安全在我心”流动家庭安全教育交流会,通过分享经验,开展讨论,激发安全教育热情;在社区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建立安全教育网站,定期上传安全教育尤其是性安全教育知识与技巧的文献,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意识。
(二)构建安全教育网络
社区应积极关注流动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建立安全保护及教育机制。以社工机构为依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流动家庭父母的社区归属感,同时可在活动中传达安全教育知识。此外,流动家庭之间应建立支持网络,可开设“流动家庭父母安全教育能力提升”小组,在小组中通过交流安全教育经验建立信任和支持,通过分享获取更多的安全教育内容及方式,共同提高安全教育能力。
(三)链接安全教育资源
社区工作者首先要具有服务流动家庭的意识,为其链接相关资源,使其能够享受应有的社会福利。此外,还要有服务流动家庭的行动,要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活动中。如定期邀请消防队、交警队以及公安局的专业人员为流动家庭进行防火、交通安全以及如何保证人身安全的讲座,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利用社区与街道的资源,组织流动家庭观看消防演习,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对学前儿童进行防火及火灾逃生教育,以此启发流动家庭父母发掘更多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安全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EB/OL].人民网,20170226.
[2]侯亚非,洪小良.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报告[J].新视野,2007(2):61—64.
[3]齐明珠.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6):23—25.
[4]韩星.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流动儿童安全服务的研究[D].兰州:西北大学,2014.
[5]赵秀娟.大连市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李大光,等.今日新加坡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56.
[7]易代阳.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漫谈[J].江西教育,2012(7):79—80.
[8]孙丽娟.幼儿家长安全教育问题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4):31—32.
[9]柳承英.小班幼儿家长实施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究,2014(4):28—32.
[10]白莉.兒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教育探究,2011(4):70—71.
[11]祁炜.幼儿安全教育刍议[J].文教资料,2008(19):134—135.
[12]朱丽.儿歌:幼儿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24):53.
[13]郭宏玮.浅谈如何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3):122.
[14]徐建利,王文君.幼儿安全教育类“数字故事”的设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10):20—23.
[15]赵润红.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16]孙传宏,杨海燕.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生死教育现状的比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3):11—12.
[17]刘馨.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家长对其认知的调查[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9):15—18.
[18]陶勤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及改进策略[J].亚太教育,2015(21):209.
[19]周正献.略谈与肛门尿道有关的性行为及早期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3,12(3):34—36.
[20]彭华民,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
[21]伞东宇.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