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师实际获得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2017-06-07王海燕
我们要从一个国家的教育整体发展走势,来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教育深综改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的趋势不断凸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当前的教育状态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如何实现专业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生发获得感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师的教育状态。我们用“获得感”来表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的状态和收获。不同区域的教师、不同岗位的教师的获得感是不一样的。
我们曾经去河北和四川的贫困县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跟当地的老师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在深入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虽然他们身处贫穷偏远的地区,但是他们执着地追求着教育的真善美,在艰苦的教育实践中生发了很多的教育智慧,言语中能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和收获,这让我们深受触动。反而,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里,有些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和教育改革的内涵,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怎么会有获得呢?
当前的教育综合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获得了更多专业成长的机会,但是不同区域教师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发展状态是不一样的,获得感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北京市海淀区高学历教师云集,新教师90%以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一批博士,这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常会生发较多的获得感。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一些教师本来基础就较弱,又可能教非所学,专业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的实际获得就较少。所以,我们应该从教育的整体性上去关注教师的实际获得。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教师的获得感一定是在教育的发生中产生的,这种获得会让教师的职业幸福不断提升。
“互联网+”改变和丰富教师专业发展
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教育方式不断丰富,也在创造新的教育形态。因此,当我们谈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互联网+”和教师研究做一个对接。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参与与指导。但是,对于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我们还存在一些疑惑——是不是大量地使用技术就有效,不用就没效?是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让学生提问?这些问题改变着教育教学,也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越是在变革当中越要找到对教育的强烈喜爱和信心。因为,一旦教师没有信心,教育就不会取得实质性发展。第二,做教育不是孤立的,要保持合作的氛围,接纳,包容,共同创新,不断融合。关注和理解教师的发展状态,要基于学校,基于不同平台部门的组合,以多样化的研究来带动和探索教师成长的路径。
专家点评
钟祖荣(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
评价和调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如何了解和确定教师的专业成长状态?评价和调研。从某种意义上说,调研就是诊断性评价。
首先,评价和调研得有标准和参照。尹博远老师和王海燕老师都谈到了中国的教师标准,除了国家层面统一的标准,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差异性。
其次,评价和调研得有工具。目前有选拔性评价、成长性评价、教学评价等等,这些评价的功能和类型不同,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差别,在指标设定、侧重点和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尹博远老师提到的整体调研、个体调研、持续追踪都是非常好的评价工具。
第三,评价和调研得有合理的样本。教师是一个一般性概念、泛概念样本,但是,调研要针对具体的类别,有新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的分类,因此,在调研时应该明确关注谁,要分类评价,分类分析。
第四,评价和调研得有呈现状态的数据。教师的成长状态怎么描述和呈现?通常是通过数据来呈现。但是,定量的數据可能还不能够完整和贴切地呈现教师的成长状态,所以还需要有定性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如王海燕老师所谈到的幸福感、获得感。
第五,评价和调研得有意义和价值。教师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调研提出优势在哪里,不足点在哪里,对我们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各个机构在教师评价、诊断方面要加强交流和合作,不同的区域和领域的数据交流和交换才能形成大数据。要有历时的数据,从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的数据中看到变化,也要有横向的比较,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数据的比较中看到差异。
高惠蓉(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实现学生的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本专题专家的报告主题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三个重要环节:张勇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代表的是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尹博远老师代表教师教育的实施者,基于大样本调研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现状与需求;王海燕老师聚焦了教师的实际获得与发展状态,关注教师的自我提升。
三个报告虽然切入的视角不同,但都密切关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并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无论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还是教师的自主发展,都不应该脱离这个基本点。
此外,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技术也是三个报告共同关注的:张勇老师提出应用大数据模型构建实现全球对接;尹博远老师提出采用微课的诊断方式;王海燕老师提出的两个聚焦意识之一便是“互联网+”。在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如何深入合理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