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学校课程创新的挑战与突破
2017-06-07黄晓玲
黄晓玲
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课改,核心素养要作为主旨,贯穿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等全过程,并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实际获得作为最终衡量指标。高中学校应结合新高考改革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现行课程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探索创新。
首先,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性和高中教育的价值功能,准确定位学校课程目标。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学校课程兼具共同基础和准定向分化、个性彰显的功能,学校课程目标应准确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教育的基本使命。
其次,基于核心素养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整体构建学校課程体系。高中学校课程体系以基础性、多样化、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基本特点,学校课程要素不能单一或者直接促成某一核心素养发展,而要整体设计、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第三,基于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只有在学生综合性的基础素养及其持续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彰显其独特性。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桥梁,全面深入地从学生、学科、社会的角度突出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现学科与社会的关联,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学校育人特色积淀,丰富跨学科综合课程建设。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校课程,在课程的取向、类型、形态、实施途径和资源支持等方面更多尝试和创新;同时通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程群落,承载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优势。
第五,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多因素综合作用,以课程为核心载体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建设牵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围绕课程,需要一系列组织形式、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创新,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校生活以及教师的教学、学校管理等都面临方式的调整以及新形势的适应。同时,学校与外部的交流特别是与家庭的协同、社会资源的共享等方面也将加强,这要求学校在文化引领、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