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甸:长寿之乡展魅力

2017-06-07肖家云

当代贵州 2017年16期

文_肖家云

罗甸:长寿之乡展魅力

文_肖家云

罗甸县围绕“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战略目标,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着力打造大健康养生基地。

近年来,罗甸县围绕省委主基调主战略,按照黔南州“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罗甸县委提出的“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战略目标,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传承“大关精神”,用好“天然温室”,着力打造大健康养生基地。

同时,随着银龙高速惠罗段开通,罗甸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成功步入高速时代,成为贵阳通向龙邦口岸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成绩喜人。

2016年,罗甸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75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32%;规模工业增加值10.8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6%;财政总收入8.92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4%;增比进位排全省县域第三方阵甲类县第6位;先后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

找准定位三年再造“贵州最美湖城”

八吝景观坝、环湖观光公路、绿城桃花源小镇……一个个城市建设项目,让罗甸逐渐向湖滨城市华丽转身。

2012年,罗甸提出了“三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以惊人的“罗甸速度”迈开了城镇化建设步伐。2015年7月,省委书记陈敏尔到罗甸调研时,给罗甸提出了“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的发展定位。据此,罗甸提出按照“一心四带八点”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

规划引领坚持“一幅图”。投入资金1500万元,高标准、高起点编修了县城总规、控规和8个乡镇的总规,启动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能停车场等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有力维护规划严肃性,注重按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管,共拆除违章建筑7万余平方米,实现从无序到规范的逐步转变。

城乡统筹下好“一盘棋”。县城新区开发高歌猛进,旧城改造顺势有为,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城区投入10多亿元,建设了湖滨大道、玉都大道、城西大道、五路一广场等路网;边阳列入全省“双示范”小城镇,红水河、木引等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麻怀、五星、丛里、祥脚等20多个特色示范村寨靓丽呈现,美丽乡村建设深入麻山。

社会管理织密“一张网”。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平安罗甸”创建工作为载体,累计投入1.15亿元,实施新老城区的亮化、绿化等环境改善项目;累计投入3429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和标识标牌标线;招录公安、城管424人参与社会治理。五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连续883天实现街面“两抢案”零发生,近两年实现全省唯一进京零非访。2016年,群众安全感排全省第27位,全州第六位。

2012年,罗甸提出了“三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以惊人的“罗甸速度”迈开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图为群山环抱中的罗甸新城。(梁应龙/摄)

2016年,罗甸城镇化率达37%,比2011年提升8.37个百分点,城区面积从4.5平方公里拓展到9平方公里,一座现代文明的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紧守底线生态支撑“三大产业”升级版

“在其他地区只能在大棚里培育铁皮石斛。罗甸气候温和,铁皮石斛伴生茶树的条件成熟。”贵州涵龙玉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琴满说,公司已在逢亭镇上隆村茶场试验100亩,未来三年内,将在上隆打造2000亩高标准的石斛伴生茶试验示范基地和石斛育苗基地。

贵州涵龙玉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启迪科技园与上隆茶果场联合创办,研发“原生茶树+铁皮石斛”的农业科技项目。像清华启迪科技园这样,因为罗甸良好的气候,将自己的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到罗甸的公司不在少数。

海升集团、新中盛集团、西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旺农业科技公司、天纯农业等企业看好罗甸的大生态,扎根麻山腹地,致力打造有现代特色的山地农业升级版,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7个,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8个。

一批批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引领,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迈出新步伐。火龙果、脐橙、艾纳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此外,建成边阳电商营运中心和80个农村电子商务网点,201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17亿元,是2011年的2.15倍。

农业发展要成链,工业发展要成形,旅游发展要成线。罗甸紧守底线,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着力推动工业与旅游业的提质升级。

工业方面,着力推进“一区四园”建设,累计完成园区投资61.81亿元,建成园区道路15.18公里、标准厂房14.46万平方米,引进企业51家,投产43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总数达26家。民族医药板块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小水电装机容量达40.76万千瓦,完成4台16500千伏安电热炉技改。新能源开发成功试点,完成光伏发电1367千瓦。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99亿元,是2011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7.57%。

旅游产业方面,提出“全域旅游”和“全季旅游”的发展理念,投入30多亿元,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景区景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康体养生、休闲野钓成为罗甸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引爆点,“寿乡罗甸·暖冬之旅”正成为全省黄金旅游线上的“新贵”。2016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是2011年的3.61倍,年均增长29.3%。如今,羊里港水上漂浮栈道以5127.37米的长度成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申报天眼驿站、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两个AAA级景区,实现罗甸A级景区零突破。

关注基层让人民“幸福指数”上新高

民生民瘼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罗甸县以人为核心,牢牢把握为民这个根本宗旨,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重点围绕建好学校和医院,整合投入各类资金6.4亿元,新建县第一中学、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莲花、育柏等43所幼儿园;完成县职校、县医院和25所乡镇标准化卫生院扩建工程。招录教师1164人、医护人员323人,教育、卫生的软硬件得到较大改善。顺利完成教育“9+3”计划,边阳中学新校区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顺利推进职校迁建、实验小学新建。2016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2%、95.86%、86.1%;幼儿入托率从2011年的43.5%提升至2016年的87.5%;二本及以上录取率达37.94%,比2011年提升13.11个百分点;医院患者就诊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11年的88.5%、58.18%提升至96.5%、75.16%,新农合参合率达99.74%。人口计生推进有力,继续实现“双降”目标。

与此同时,实施保障性住房3865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065户、农村危房改造22439户。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成8所敬老院,发放养老金5662万元,发放低保金4.43亿元。落实移民后扶资金2.3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8万元、老年津贴2388万元。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9个乡镇文化站,积极推进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等。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47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开通153个村通村客运,实施县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4辆、出租车120辆,城乡百姓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罗甸始终把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摆在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位置。“十二五”期间,通过扶贫攻坚示范县验收,实现全县面上和12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四带”创业扶贫模式成为全省典型。完成易地搬迁2775户12202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8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47.08%降至20.94%,贫困乡镇发生率从73.07%降至26.92%。

(作者单位:罗甸县委宣传部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