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角度论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

2017-06-06芦斌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隐喻

芦斌

摘 要: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但能对翻译活动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关联理论 是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看作为一种交际活动。本文从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隐含属性的阐述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联理论;隐喻;翻译

一、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隐含属性的阐释

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隐含属性的认知过程具有更直接的解释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隐喻本身是一种在更广阔的语境中所出现的特殊话语现象;二是就隐喻这种特殊话语现象的本身特点来说,隐喻的含义往往要通过说话人以一种更为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命题形式和命题态度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直接或是间接的关联,因此听话人不能从中直接提取所需信息,必须通过相关性推理才能获得其真实交际意图,而这种关联需要听话人借助语境用推理才能获得,这是理解隐喻的隐含属性的关键,尤其是要理解某个弱隐含的隐喻,需要掌握有关该隐喻所有的语境信息。

隐喻的隐含属性的矛盾性很重要,这种矛盾性是指句子意义在逻辑上与语境的矛盾性,而隐喻意义是基本语义与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隐喻往往被定义为通过一个概念来谈论或说明另一个概念。而在隐喻隐含意义的表达和传递中,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通过某种句法手段被并置或等同起来,就形成了一种语义上的错误或矛盾搭配。因此,隐喻在揭示事物的某些特征的同时掩盖另外一些特征,这样就可以赋予该事物以新的意义,即隐喻的运用及隐喻隐含的理解接收其实是一种意义发生冲突和新意义诞生的过程,因此在理解隐喻这种特殊的语用现象时,最关键的就是在看似合理的各种关联性中,抛开原来已被掩盖特征即冲突意义所引发的关联性,找出新生成的符合该隐喻所在语境条件下的真正的关联,也就是交际过程中人们所期待的最佳关联,最终获得隐喻深层的隐含意义,而并非仅仅其表层意义。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翻译策略

1.隐喻———明喻(加喻底)和明喻一样,隐喻也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但和明喻不一样的是,这种比较是一种暗示而不是清楚表述出来的,因此这就要求受体用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其中隐含的联想意义。如果这种可称之为“关联”的联想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是明显且熟悉的,那就很容易理解和翻译。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我们会常常很难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为了取得最佳关联和最大限度减少受体推理所做的努力,译者可以把本体的隐喻翻译成喻体中更熟悉和更容易理解的明喻。一些译者认为,翻译应该尽量按照字面意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字面易理解的译文往往不是最好 的译文。有时原文作者欲传达的模糊信息也应该体现在译文中,这也与“信”原则相符合。同样的,在隐喻 翻译中,尽管直译通常是有必要的,但把原文的隐喻转换成明喻常常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因为不论从认知方法还是语言范畴方面,这两者都是共鸣的。而且把原文隐喻转换成明喻一个最突出的优点是能保留和原文一样的形象概念,还能避免突然出现的隐喻对读者造成的冲击,因此达到逼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两个不 同事物相似性进行比较,这作为明喻和隐喻的共同特点,能够在很多情况下使隐喻翻译达到最佳关联。

2.英汉翻译中的隐喻———隐喻。若翻译小单位的隐喻词语和短语,译者更喜欢在目标文本中用一个相对应的隐喻来代替原文中的隐喻,比如“sit on /ride the fence(骑墙)”,“store of hope(希望之仓)”,“search the needle in the sea(人海捞针) ”和“Our blood boils.(我们热血沸腾)”。如果在原文文化中,一个隐喻包含和目标文化相同或极为相近的喻体,译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再现原文隐 喻所持有的意象,而且译文读者也不需要打破他们自己的文化来获取最佳关联,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推理努力。

3. 英汉翻译中的隐喻———喻底。当译者遇到与原语言的历史、地理和民间风俗等有关的文化特有的隐喻时,像“to be all ears”和“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closet”,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是隐喻和明喻间的转换和不同隐喻间的替换都不能很好的传达原文隐喻的意义或者会给读者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此时就无法避免地采用意译的策略,也就是忽视原 文意象而直接译出其中的隐喻意义,从而传达更多与原文相关的信息。一些习语、谚语、典故、神话故事和专有名词中所包含的隐喻是很难向外国读者表述清楚的,有的即使解释得很清楚,要引起共鸣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隐喻翻译中,当遇到表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译者可以采取这种实用的翻译策略。

三、结语

隐喻不但是认知模式的一种,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英汉文化的不同,又使英汉隐喻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以认知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对语言形式的内在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充分理解其共性与差异,这样才能增强两种语言互译的准确性,促进跨文化交际。从关联理论角度,翻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动态过程,是一种能够传达最佳语境效果和达到目标读者的期望,来作为隐喻翻译有效性的保证。本文介绍和评价了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分析了最佳关联在隐喻理解和隐喻翻译中的应用。而翻译本身主要是一个语用概念,语用翻译不仅涉及语码的转换,而且译者要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因此,译者的任務不但要解决文本中的语言问题,而且更要高度地重视文本的语境问题。

参考文献:

[1]从文体功能看语言变异的翻译——比较《围城》一封家书的两种译文[J].张文涛,刘继华.外语学刊.2005(02).

[2]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张春柏.中国翻译.2003(04).

[3]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束定芳.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2).

[4]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张新红,何自然.现代外语.2001(03).

[5]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孙华祥.山东外语教.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翻译隐喻
《活的隐喻》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