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者

2017-06-06施涛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毕业生辅导员大学

施涛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高校就业指导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的、实施者和引领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辅导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领者。

一、认知生命长度,拓展就业宽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一届一届的更换,辅导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培养学生。每一届学生在学校度过的四年的时间似乎是一样的,但有效生命的长度却有天壤之别。每年365天,每天24个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大学四年一共拥有87600分钟,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同学们有效利用时间却迥然不同。曾经的高中生活学生们在强大的压力下度过,每天处于被时间管理的极度紧张状态,进入大学后拥有大量的自由分配时间,经过高考后的放松阶段,常把大学生活当作高考后生活的延续,处于极度放松阶段,很难完成自我时间管理工作。

辅导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引领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做好时间分配,认知生命长度合理有效利用时间。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自我认知和探索,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特色指导内容和活动,有效开发同学们的潜能。在学有余力情况下,鼓励同学们参加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组织,一方面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在不同领域和职位下锻炼角色转换能力。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无论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出国将来都要走向社会,为了将来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辅导员要引领学生在大学阶段奋发图强,开启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旅途。辅导员还要使用时间管理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命长度,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将来的就业宽度,推动学生成功迈向社会。

二、提升生活温度,寻找心灵亮度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满爱心,以爱心传递真情。一个人如果没有大学生活的温度,就没有个人成长的灵魂,没有乐观面对失败的心灵亮度,就没有享受成功的机遇。辅导员是心灵的引领者,要培养学生对父母尊敬之情、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对朋友热心帮助、经常关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奉献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者自助,经过大学四年经历生活温度的熏陶,培养出热爱生活、用心工作、与人为善的毕业生,社会需要懂得感恩愿意付出的新鲜血液。

大学的生活还需要经历心灵的洗礼,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四年的旅途中,同学们肯定会经历成功与失败,面对喜悦与伤心,辅导员需要在同学们最需要的时期给予关怀和启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挑战,发觉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出乐观积极的品质,提升就业过程中的个人能力,保持一颗充满阳光的心,帮助同学们寻找到心灵的光明。

三、走出读书误区,避免高分低能

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伴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激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进入待业状态的毕业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社会上流传出“风雨坎坷求职路,不如毕业去养猪”的观点。无数莘莘学子怀揣着大学梦走进学校,然而有些人发现毕业后面临着失业,尤其来自农村学生上大学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村庄人的寄托,他们即使找到一份两三千的工作也不能偿还家庭培养欠下的债,他们对“知识是改变命运”的信念产生怀疑。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孩子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基本上以分数论英雄,同学们形成了功利性的学习理念,演化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思想。大学和初高中教育理念不尽相同,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的不是书呆子和应试高手,而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经历高考的高强度磨练后,刚刚进入大学的他们很容易形成松懈心理,需要在指导下完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过渡期,辅导员要抓住学生这个关键期,做好学生思想观念转变的引领工作。

辅导员要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注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帮助大学生在大一阶段适应大学生活,通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兴趣。学生固然以学习为根本,但不能培养“死读书、读死书”的应试教育类产品,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同学们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参加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专业能力掌握一技之长。打破多年“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为学生提供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辅导员通过学生活动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仅培养学生答好考试试卷的能力,还要学会解答生活试卷的能力;不仅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立足于社会的知识;不仅注入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还要深化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专业人才的理念。

四、保证就业资格,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在1995年前,我国就业形势为高校统一分配,毕业生对工作基本没与选择的权利,1995年90%的毕业生需要自主择业,1996年国家采取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以前的大锅饭就业形势消失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高校和企业供需不平衡造成就业形势日趋严重。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被淹没在毕业生大军中,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高学历教育逐渐成为了“家常饭”,不再是企业热捧的焦点。企业面临着“用工荒”,学生面对着“就业难”,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需要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眼高手低不肯从基层做起,造成人才需求不平衡,学校培养资源浪费。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从学生到社会人转换的平台,很多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通过四年的经历换取毕业证和学位证,有了两证就能拥有一份理想工作,但事实告诉大家大学需要掌握有竞争力的就业能力,只有满足社会需求才有资格走进社会。辅导员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做好引领者,辅导员要带领同学们完成学业保证取得双证获取就业资格,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获得工作的“敲门砖”,要教授学生求知技能展示自己才华在毕业生大军中获取一席之地,要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整能力理性看待就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要引领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理想付诸于眼前实际行动,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在有些人看来,辅导员是家庭保姆、勤杂工、救火员、110、120、114查询台等多种角色合一的另类群体,也有辅导员自嘲“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时时刻刻冲在第一线,但更多人认为辅导員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艰巨的任务。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树立大学生就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锻炼、服务于基层,积极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就业项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个人才华服务基层。培养学生“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留得下”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此外,辅导员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现阶段就业难的重要方式,做好学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思想理念的引导工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磨练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培养出综合性能力强合格社会接班人。

五、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全程化就业指导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承担着重要角色,高校就业指导为“一把手”工程,招生就业的联动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学校也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全程指导”,以辅导员为主线,全校教师共同育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实行大学四年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大一阶段注重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注重发掘学生个人潜能,鼓励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展示才华;大三阶段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积极推动学生迈向社会了解未来职业做好求职准备;大四阶段注重就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辅导员用心去栽培和呵护,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做好思想的引领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毕业生辅导员大学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至善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有为”也应“有位”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