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2017-06-06夏章华
夏章华
摘 要:现代教育极为推崇素养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是广受教育界业内人士所关注,而基础性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学生核心素养介绍为切入点,对基础性是学生核心素养核心开展全面分析,并会就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方式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对国内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一定助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性质
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核心素养极为关注,我国教育行业也对该素养内容投入到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而该项素养的研究也有效带动了我国教育行业改革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还需对该项素养进行深度剖析,尤其应对素养核心内容进行明确,以便为我国教育改革做好理论铺垫。
一、学生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融入社会、终身发展以及工作就业需要具备的全部素养。而这些素养都是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开展生活的必要条件,是过上成功以及责任感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未来技术变革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面对的内容。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每个国家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都有着一定差异,在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分为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以及自主发展三部分内容,而其综合表现为实践创新、人文底蕴以及学习学习等6种素养。
二、学生核心素养核心——基础性
将基础性作为核心素养核心的理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由基础教育核心任务与性质所决定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发展进行基础奠定的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而这一性质也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应以稳固基础为主,要加大对基础性素养的重视力度。并应按照这一原则,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以避免基础教育出现性质、任务与核心素养培养不符的情况,为基础教育开展提供保障。
2.由基础特性所决定
一般按照理论层面而言,基础与发展两个词汇的关联并不明显,需要创新性在其中起到衔接作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基础实际是发展的根基,对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无论是任一国家的学生核心素养,都极为注重基础性素养,认为基础性素养都是个体应具备的内容,像思考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在对基础性素养特性进行认知过程中,相关人员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础概念较为综合,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应明确核心素养内容也极为丰富,不应被条条框框所局限;第二,作为价值形态,基础是核心素养应该坚持的内容,也应将其作为素养价值观发展的方向;第三,虽然基础有着不可超越以及不可替代的特性,但其却同时有着再生特点,相应的知识点以及能力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按照时代发展随之进行适当调整。
3.对基础进行正确认知
以往人们对于基础概念认知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基础就是所谓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却没有认识到其就有的发展性,对于其稳定性特性过度关注。所以相关人员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应适当对基础内涵中的创新元素以及内涵元素进行挖掘,应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属于发展式概念,所以学生核心素养也可以被称之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这也表明了发展是核心素养动力源泉,而蕴含发展特性的基础,自然是该素养的核心内容。
三、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方式
1.科学制定培养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班主任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按照全面性发展以及终身性发展的原则,重点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获取以及知识解决能力与科学思维方式进行培养,要按照学生年龄、性格以及基础知识积累情况,制定出科学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应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动态化培养过程中,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演变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次感。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培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层次性原则,结合学生认知习惯以及学科特点,合理对培养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培养顺序进行排列,以确保学生思维、知识以及技能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切实发展。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始终存在,所以在培养时也应按照个体差异对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进行明确。班主任一方面要按照科学特点以及教学培养需求,对学生培养方式进行制定;另一方面应按照学生年龄对培养侧重点进行明确,以确保培养质量。
2.建立培养保障机制
家庭、社会、学校是学生接受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而这三个场所既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同时也是对学生素养水平进行考核的战场,对于核心素养培养与强化极为重要。所以三方应认识到自身与其他两方的重要性,应建立起联合培养保障机制,实施三方共同培养共同考验机制。而学校应作为三方联合的纽带,由班主任出面与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建立起符合学生学习的思维发展空间以及素养学习空间,保证三方之间的有效协调,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坚实后盾。
3.帶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对象,会对最终培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以往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方,培养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班主任应改变这一培养问题,应通过带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基础能力与知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无论在哪一层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应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组织体验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动出各项能力进行掌握,像可以尝试让学生作为小老师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方式,来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锻炼。
四、结语
鉴于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行业应加大对这一素养的研究力度,应充分认识到基础性是该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并应以此为基础,对该素养培养方案进行明确,应通过科学制定培养方式以及建立培养保障机制等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保障,以保证各项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期望本文论述能够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带来一定启示。
参考文献:
[1]石鸥,张文.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J]. 课程.教材.教法,2016,09:14-19.
[2]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3]雷晓庆.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与养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