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06杨扬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4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社会工作应用型

摘 要 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应用实践的学科,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衔接问题,根据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确定了与行业伙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思路,通过开展行业调研、明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与核心能力,并制定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 人才 培养 社会工作 岗位能力

作者简介:杨扬,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政策、老年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56

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应用实践的学科,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衔接问题,根据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确定了与行业伙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思路,通过开展行业调研、明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与核心能力,并制定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实践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与行业对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制定上,要明确社会工作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科学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等标准。此外,要更加突出与相关行业的共建性,即与相关行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学位的特定职业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要求;共同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建立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和措施,促使其参与培养全过程。

具体来说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开展行业需求调研,通过对其用人標准、招聘条件、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行业对社工毕业生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岗位分布、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岗位知识需求,从而提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素养及岗位能力等内容的调整思路。其次,分析同类型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同类型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了解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领域和方向,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的情况。最后,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自身专业优势与条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地调研走访与分析,发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工机构等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专业认同度低,导致一线社工流失率较高;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实务方法,做不到融会贯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项目策划和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承受压力的能力普遍不足。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结合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应为、可为与能为”,形成行业调研报告;以调研报告为依据,总结和提炼社会工作岗位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最终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分为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基本素养对应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公民基本素养与职业基本素养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共同素养是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人文情怀和生存智慧;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身意识。专业素养是掌握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人文关怀、敏锐的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人才培养标准中的核心能力对应一般能力,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一般能力是指具有以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正确评估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文书撰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能力是社会工作伦理思辨能力;发掘与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综合运用助人专业知识与技巧的能力。岗位能力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直接服务的能力,社会福利行政与管理的能力。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工作人才用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为准绳,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能力要求为基础,构建与之相吻合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以全人教育为导向,构建公民基本素养课程、基本能力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岗位群的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课程教学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具体方案时,要以行业为伙伴,以岗位群能力培养为本,构建学科课程体系。首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分解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基本素养对应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公民基本素养与职业基本素养等;核心能力对应一般能力,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其次,梳理课程结构,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共同基础课与核心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以及文学、艺术、科技、历史、哲学、社会等领域的人文社会共通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最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习实践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的一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培养细分岗位群的岗位胜任能力。

三、深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配合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深化应用型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行小班教学、慕课教学;鼓励社工实务技巧课程的课堂示范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形成“课堂讲授与示范、案例研讨、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着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引入课堂示范、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与学生的实践工作形成有机互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首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为框架,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制度,做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现由考核知识到考核能力的转变,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配合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深化应用型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行小班授课、慕课教学;鼓励社工实务技巧课程的课堂示范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形成“课堂讲授与示范、案例研讨、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着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引入课堂示范、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与学生的实践工作形成有机互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能力上的全面提升。最后,基于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建构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上,改革以往纯知识性的考试,侧重评价学生通过理论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范围上,不仅考核学生知识习得情况,还要兼顾学生专业理念、价值认同等方面的培养;在考核形式上,改革以往试卷文本型考核的惯例,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地采用一对一口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课程设计、课程论文、项目策划案等形式,多样化的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完善实习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投入,进一步優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需求,进一步优化现有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软件的更新,图书资料添置、数据库建设等。

创造条件,建立覆盖面广的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共同建设、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将立足海南、覆盖华南地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践单位涵盖社区、司法、学校、家庭等社会工作领域,涉及老人、青少年儿童、妇女、社区康复人士等社会工作主要服务对象。

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主要是要搭建“与行业对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平台。首先结合需要,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四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年夏季学期,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深入实践基地参观,提升专业感知度;第二学年夏季学期,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开展专业实习,与一线社工直接互动,坚定社工信念、提升专业认同;第三学年夏季学期结合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实习,增强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提升实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第四学年春季学期,到具体的岗位进行毕业实习,积累实务经验,向就业过度。在递进式实践教学中,夯实专业认同,逐步实现学生专业只是学习与实务技能训练、专业学习与职业兴趣培养的统一。其次,创造条件,建立覆盖面广的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共同建设、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海南、兼顾华南地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践单位涵盖社区、司法、学校、家庭等社会工作领域,涉及老人、青少年儿童、妇女、社区康复人士等社会工作主要服务对象。再次,联系实际,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及产学合作方式。1.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学校与实践基地共同设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方案时,既考虑社会工作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充分考虑和尊重不同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管理特点、涉及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案。2.互派人员。一方面聘请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到课堂上讲授实务类课程,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协助合作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3.共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基于实践教学基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基地共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在实践中开展项目研究,研究成果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指导。最后,加强管理,建立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机制。1.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权力,依据资源优势和职能特征实施分工。2.学校和学院两级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合作事宜,确保合作落到实处。3.学校定期与合作单位联系沟通,不断拓展双方的合作深度。4.学校建立人才分类考核评价办法,鼓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和产学研情况计入业绩,作为年终考评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实现全体专任教师100%“双证”(教师证和社会工作师)率;加强双能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建立专任教师与行业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制”实践指导教学团队,共同督导学生实习实践。

加强双能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建立专任教师与行业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制”实践指导教学团队,共同督导学生实习实践。

拟制定一系列措施激励教师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1.鼓励和督促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尽可能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2.鼓励讲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师每年完成8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务;3.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进修、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4.在评定职称时将社会工作实务时间、效果进行量化并纳入业绩考核范围;5.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应用研究,提升实务应用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社会工作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