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7-06-06高文玥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志愿服务

摘 要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我们看到志愿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专业能力的缺乏,志愿服务的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在论述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通过加大激励机制, 加强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等对策来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并希望藉此引发社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应急救援 专业能力 提升

作者简介:高文玥,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38

近些年来,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天津港爆炸事故等的发生,使得人类社会损失惨重,个人生命与家庭财产受到极大的侵害。在灾害面前,我们看到了志愿者的快速行动与积极帮扶,但是,另一方面,当志愿者缺乏专业化,他们不仅救不了别人,而且可能成为被救者,反而给救援增加了负担。因此,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能力,对于应急救援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一、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分析

在应急救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志愿服务队伍的身影,当需要救援时,志愿服务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帮助受灾群众,开展救援,正是如此快速的应对,在随后政府制定救援方案时提供了参考。在一方面,志愿服务可以说是对政府救援的一种补充力量,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参与救援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的行业,他们能够快速的反映,了解事件发生地的地理环境、社会格局及应急资源,第一时间接近受助对象,展开自救互救,这是专业救援机构无法替代的。

政府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危害面前未必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带来多方面的资源,提供各类帮扶。志愿服务通过与政府的合力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给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二、志愿服务在应急救援中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能力偏低

与一般的志愿服务相比,参与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是具有特殊性的,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也应该是具备诸如医疗、消防等知识的专业人员。然而现实中,有些志愿者却缺乏相应的救援知识,这些情况会给救援任务带来不利影响。以汶川地震来说,灾害发生后,一些志愿者第一时间就带着物资来到了当地,他们开着私家车进入灾区,也没有携带任何物品就前往灾区了,过多的车辆集中在医院和某些重要通道附近,出现了扎堆现象。导致急救车辆无法顺利迅速通行,耽误了救援,影响了效率。更有志愿者不熟悉地形,也不懂相应的救援知识,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志愿者被困在灾区,等待别人的救援。虽然这些志愿者是出于热情去帮助灾区群众,但事实上他们的好心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给灾区救援工作增加了负担。

(二)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资源相对匮乏

雅安地震时,就是救灾物资以及志愿者过于集中在芦山县城,以至于县城里的部分市民会在各个发放点重复领取,但是一些受灾乡镇却没有这些物资,当地人只好在路边举起索要粮食、水的牌子,等待着路过的志愿者的帮扶。其实这些乡镇离芦山县的距离并不是非常的遥远,但是它们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三)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激励政策未完善

虽然志愿服务是不应该以物质为前提的,但是若一味强调无私,志愿者的积极性会被削弱,他们不敢参与其中。传统的激励方式往往是颁发证书,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些方式可能并不能满足志愿者本人的真正需求,尤其对于年轻的一代,这样的方式可能无法激起他们的服务热情。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政府虽然对相关的组织、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的活动,但是政府却没有给那些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应有的奖励,他们也为社区默默地做了贡献,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这导致了此次的表彰活动并不具备广泛性,表彰对象不全面,甚至具有片面性。

(四)志愿服务与政府协同的参与渠道还不够通畅

政府在救援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其实志愿者包括志愿服务组织也不是全能的,是需要与政府沟通协调的。但在现实中,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在救援中不愿意听从政府的指挥安排,这样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缺少沟通,导致政府对志愿服务不了解,无法准确获悉他们救援工作的情况,那么可能导致人员、物资的重复浪费,救援效率的降低。

三、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专业能力的培育经验

(一)政府与志愿服务合力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在美国,专业化是人们十分重视的,在应急管理领域中坚持一个核心理念——专业应急,即在应急管理中每个角色都必须具备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角色主要由两方面承担,一方面是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救援计划,另一个则是国会,是专门负责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授权。政府的领导层则是负责进行重大决策。

美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是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突发事件管理團队,另一类则是应急救援队。这些应急救援队在不同的职能划分下,可分为消防队、城市搜救队和医疗队等,不同的队伍具备不同应对事件的能力。根据队伍所属的上级不同,又可以分为军方队伍和政府队伍。其中,消防队伍在整个救援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一支不能缺少的力量。

(二) 具备严谨完备的应急体系

在应急救援方面,整个德国形成了一个队伍数量多、专业化程度高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涉及多个组织,他们分别是消防、联邦技术救援署、公立事故医院和各类志愿者救援组织等。

消防队伍是整个救援体系的核心,也是救援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消防队伍负责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常见的救火工作,除此之外,还会有对于其他事故的技术救援,对于伤病人员的紧急运送工作,以及对于公民的保护。

联邦技术救援署建立了快速反应搜救队、快速反应供水队、快速反应空运队等多支技术救援分队。整个机构对于志愿者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加入这一队伍之前,志愿者需要参加基础、专业和特殊三类培训,这些培训一共分为75个单元,每个单元45分钟。参加完这些培训,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公立事故医院的职责则是向消防中心和技术救援协会派驻医生,它的职能主要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对伤员进行紧急的治疗,以及承担后续的康复工作。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公立事故医院都设有直升机的停机坪,方便伤员、物资的运输。

四、提升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能力的对策实施

(一)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

要尽快健全志愿服务的法治环境,以有效的手段加强监督和管理,用统一的标准指导相关法律的出台,改善地方在制定法律时出现的问题和困境。对于志愿服务队伍来说,首先要把好进入这一关,完善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制度,对于进入的每一位志愿者,都要准确记录他们的信息,确保自己招聘的人员是专业的、有能力的。

此外,对于志愿者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有专业知识的培训,还应该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心理调节等知识,对于培训的结果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能够客观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二)加大激励机制

每一位志愿者之所以加入到这一队伍当中,他们的出发点或者动机也许不相同,但是至少它们是能够认同组织的理念,愿意为了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为了激励志愿者,应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这样做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对志愿者日常的培训中,应该要客观准确地记录他们的成果和行为,对于正确的行为,当然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出现的不合格现象,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奖惩,而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志愿者能够积极向上。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是十分重视志愿服务的国家,曾经有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青年学生一周会花3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志愿服务上,能够出现这一现象,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家推行积极的激励政策,对学生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在入学,找工作的时候,会得到优先的考虑,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进去。

第二,为了让不同的背景的志愿者更好地参与,政府还出资建立国家的服务公司,来更好发挥作用。

(三)大力培训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专业队伍

当志愿者被录取后,组织需要完成对他们的定位,如具体的负责工作;志愿者的直接主管是何人;权利和义务;完成工作可用的资源等等。

尤其对于应急救援来说,专业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培训需要有针对性,应该由综合培训和专门培训组成,所谓综合培训,是指不管你处在什么岗位上都必备的技能,比如人际关系技能、解决问题、决策、领导和管理等等的技能,而专门培训则更加细致,指为了完成本职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医疗、消防、搜救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在培训阶段,对于每一位志愿者的培训过程和成绩需要有所记录,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在发生法律纠纷的时候,培训记录就可以成为志愿者参加过培训的一份证明。当然,培训也应该是不断更新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

政府应与志愿服务组织加强沟通与协调,消除成见,相互合作,提高救援的效率與质量。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局限在救援过程中。在平时,志愿服务组织就应该主动与政府取得联系,能够与其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让政府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当需要参与救援时,比起单独行动,志愿服务组织应该听从政府指挥,统一行动,以提高救援的效率,更好发挥组织的作用。政府部门则应该对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支持,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将民间救援队伍纳入统一的管理、培训与协调中。

参考文献:

[1]董泽宇.德国应急救援体系及其启示.中国应急管理.2011(11).

[2]郑建锋、陈杰.地震应急救援中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完善.人民论坛.2015(20).

[3]杨凯.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人民论坛.2014(17).

[4]张永春.日本大地震应急救援启示录.中国应急救援.2012(4).

[5]高艳蓉.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研究.人民论坛.2015(20).

猜你喜欢

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志愿服务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关于提升武警部队应急救援行动中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