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2017-06-06李暐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因素策略

李暐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无效或低效现象”,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或“表面热闹”,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广州市第6生源组的普通高中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当中甚至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能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地开展,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因素;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所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与研究,并且在多地的各类学校被当作了一种重要的关于课改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也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是有显著作用的。但同时很多教师在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值得去研究了。

二、相关理论依据和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总体而言,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平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愉快等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它主要包含目标结构理论、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凝聚理论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无效现象

案例1在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必修2《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一节教学过程中, 笔者从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作为引导,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张,通过剪裁、拼接动手制作圆柱、圆锥和圆台,然后各小组汇报,最后师生共同研究得出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小组合作气氛热烈、活跃。纵观案例1的整个小组活动,教师在合作前没有明确的语言要求,对合作的示范也不够到位。合作中,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了动手制作几何体上,没有动脑考虑最终要求得出几何体的表面积,降低了本次合作的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案例3笔者在外校进行“一课两讲”的异地教学活动时,在讲授人教A版必修1《对数函数的性质》一节时,决定临时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一般来说,教师为了不打乱正常的秩序,让前后位置的六人为一组,在探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小组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优等生或是中上等生,基本能独立地、较好地完成所画的图形;而有的小组成员可能大多是基础较弱的后进生,只是随意画了一下草草了事,或者谈一些与合作任務无关的事情,更别说是相互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

四、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活动之初,教师要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和控制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同时教师需要在包括选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与过程评估等环节进行全程把握及监控。教师应该积极介入不同的小组并为小组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与参与者的角色。此外,要求学生合作,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合作。应该承认,对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因为我们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价值,才能体验到合作的收获,也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一是学习学科内容,二是小组活动,使小组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活动的有效方式,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必须以良好的合作技能作为中介。

五、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从上述【案例3】可以发现,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互相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但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往往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很多老师还特别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 研究表明:合作小组的成员以4—6 人为宜;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突出它的异质性。小组成员彼此认可,相互信任、接纳和支持。要选一些思想好、成绩较好、具有专长、乐于助人、口齿清楚、善于表达,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这样能使优等生的才能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传统教学法的一个假设是:学生在课前就己经进行了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和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以及改进。并且使得我们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沿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当代教育学理论变迁的脚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Johnson,D.W.& Johnson,R.T.(2001).Cooperative Learning.

[3] Johnson,D.W.& Johnson,R.T.(2001).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4] 李士绮. PME:数学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因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解石三大因素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Passage Four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