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电影剧本创作

2017-06-06孙文洁

卷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剧本动画电影

摘 要:我国在动画电影创作上曾取得辉煌成绩,以灵动的影响风格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审美情趣,并受到来自各界的无数嘉奖。此外,在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上同样也取得过辉煌成就。然而,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走入低谷,西方动画充斥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直至今日,虽然有《大圣归来》金石之作一鸣惊人,但是从整体上对弈西方、日韩动画市场,国内动画依然式微。本文将从剧本角度,对《大圣归来》电影剧本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在求新求变的影视新时期,能够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可能性及方法。

关键词:大圣归来;动画电影;剧本;创作

1 引言

1961年,《大闹天宫》在国内上映,这部真正扎根、饱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拥有中国出传统装饰艺术风格的动画所带来的,不仅是视听上的双重震撼,其依托于文化内涵的节奏、念白,都堪称为当代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以浓墨重彩的先锋之姿,登上了世界动画 艺术的王座。

可惜,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已成故往,当代中国动画,更多给人感觉则是商业控制下的投机主义,不仅严重缺乏艺术性,而且故事低幼、简单,甚至夹杂各种成人文化糟粕。对于当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确需要一部金石之作来一鸣惊人。

在这种背景下,《大圣归来》的出现恰逢其时,对粉丝经济的谙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新时代影视表现手法的娴熟,最终成就了这部动画电影近10亿元的票房成绩。票房之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圣归来》还获得了大部分挑剔影评人和观众的赞誉。在当下的影视圈,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可以说是火中取栗,难度极大,因为从最根本的创作角度来看,想要重塑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生命力,就必须从动画本身的意义出发,《大圣归来》的票房口碑双赢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想要探索这个问题,就需要从该剧的剧本创作手法上展开研究。

本文将从《大圣归来》这一案例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剧本角度对这部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释。

2 酒瓶装新酒:经典艺术的再创造

2015年的《大圣归来》的出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近10亿的票房入账为中国动画创作打入了一整强心剂,《大圣归来》票房口碑双赢的秘诀一时间成为影视圈谈论焦点,各类言论纷起。实际上,如果抛开细枝末节的情节评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圣归来》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敬畏”——所谓敬,是指其有心并真诚地致敬和发展《大闹天宫》,所谓畏,是指其没有毫无底线的以现代文化篡改、杜撰历史文化经典。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甚至配乐上,《大圣归来》秉持传承了不少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并大胆混搭大量现代化的CGI特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节制的打破常规,即保留这部动画片民族风格,也汇入当代文化特征。

在剧本创作方面,《大圣归来》实现了历史和现代的有效融合。接下来,将从主题定位、主人公设定、剧本结构方面,对《大圣归来》进行全面剖析。

2.1 故事主题设定

纵观全球动画市场,可以看出大多数动画影片会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实现与成人世界“陌生化”的主题表达。《大圣归来》也不例外。其主人公是一个小和尚,也可以归为孩子。当新的事物出现时,孩子总是能最先接受的,所以小和尚和大圣相遇的设定合乎情理。接下来,当小孩子发现了新事物(即大圣)的神奇之处时便会考虑加以利用,接下来可能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所有的事情都不按照孩子既定的方向发展,不断出现困难。二、新的事物会被其他人发现,孩子则处在一个不保护或协助它的角度,对抗外来势力。但无论是哪种可能,最终都会回归到整件事的发生让孩子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大圣归来》的突破之处在于,其兼具了这两种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江流儿弱小却勇敢,大圣强悍却失落,弱小者如何改变强大者?换一种角度来看,大圣代表着“成人”,它体现出成年人的浮夸、轻蔑和颓唐,而小和尚则是“孩子”,拥有赤子之心,“当走入绝境时,唯有回归初心”才可实现涅槃,这就为故事搭建起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主题。

2.2 故事主人公的设定

一般来说,动画电影的主人公多是经历着一个重要成长期的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大圣归来》主人公是小和尚江流儿(即唐僧)和大圣孙悟空,在传统《西游记》中,大圣是战无不胜的“超人“,而唐僧往往带着孱弱色彩,《大圣归来》则一改往日风格,江流儿成为勇敢、正义的化身,而大圣则代表某种虎落平阳的失意者,故事事件的发生将影响主人公,并改变主人公原有的做法,所有的事件都指向一个戏剧目的:人物的成长和命运,以及不同人生观、价值观所引导的不同生活态度。这种与原著的反差设计激发出新的戏剧火花,也为故事提供了足够旷阔的戏剧拓展空间。

2.3 剧本结构方式

以下用用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中对剧本节拍的划分方式来分析。

故事开场。开场通常会确定影片的基调和情绪,作用是让观众了解主角的前史,《大圣归来》以大闹天空为开场,首先调动起全剧气氛,其次也是对传统的一份保留和致敬。

铺垫和主题。江流儿从故事开始,就是大圣孙悟空的忠实拥护者,他心目中的大圣形象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内心投影——渴望强大、勇敢、无往不克。而父亲说过的“大圣是不会死“的一句即是江流儿的人生信念,也成为后期大圣涅槃的铺垫设计。

矛盾产生。当江流儿误打误撞解放了见到传说中英雄后,他将其奉为偶像并紧紧相随,但大圣的落魄和颓废让江流儿的心里愿景落空,“被封印的力量“讓大圣沦为一只只会会拳脚功夫的猴子,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产生了冲突,英雄形象遭到质疑,这应该是该剧设计最符合人性且不冲出历史的部分,非常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中点。猪八戒等次要人物的出场,调动起剧情的喜剧性,矛盾逐渐消化,消解了英雄色彩的大圣,以普通人形象真正赢得了主人公江流儿的情感,大圣的形象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重新渲染。

坏蛋逼近。妖王并不是“正常”大圣的对手,这毋庸置疑。但就像神枪手失去了枪就会六神无主一样,大圣认为自己打不过妖王,放弃、逃走的规避心理产生。走下神坛的孙悟空,需要考虑普通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是好莱坞惯用的戏剧编剧方式,但在该剧中,这种移植相反更有益于人物的性格塑造。

灵魂黑夜。大圣将面临的是“死亡“的失败——被妖王的打落悬崖,这即“灵魂黑夜“的形成,而江流儿在全剧中的重要性也因为这场“灵魂黑夜”的出现而体现,他虽然弱小、但坚韧,他的精神力量给曾经落魄中的齐天大圣勇气与信心,当江流儿以己之身保护他人,悲痛至极的大圣爆发能量突破封印,恢复齐天大圣之身,而电影到此戛然而止。

可以说,《大圣归来》拥有一部如同好莱坞教科书般的剧本,节奏、设计虽然没有清奇之处,但规规矩矩,非常流畅,小孩子都可以看懂,这种根据当代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惯性来设

此外,《大圣归来》设计了一组对照关系,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不死”和孙悟空布偶“失而复得”的这两个概念,它们象征了每个人的童年的简单信仰,也象征了随着时光的 老去,中国传统经典的不死。我们每个人都是看着、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的,每一代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孙悟空,尽管对他已经无比熟悉,但依然会满怀情感。而《大圣归来》中,走下神坛的孙悟空,成功了实现了英雄形象于普通人中的投射,浸入世俗色彩的孙悟空,与观众重叠,引发出不同往常的共鸣和感悟。

2.4 提升可能性

《大圣归来》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被动粘贴上“文艺”标签的诸多相关题材作品的学习榜样。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圣归来》也存在不足,比如结尾虎头蛇尾太过仓促,故事转折不够恰当妥帖,人物部分行为时而缺乏铺垫和逻辑,笑料也偶尔会生出生硬刻意之感。最大的遗憾是,《大圣归来》虽然成功演绎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形象,但仍缺乏创新性和对细节的想象力,相比《冰雪奇缘》、《疯狂原始人》、《千与千寻》,《大圣归来》并没能完全跳脱想象力的束缚,故事偏于保守。瑕不掩瑜,《大圣归来》的剧本依然已经算是当代国产动画中的翘楚之作了。

3 中国动画剧本的发展方向

3.1 剧本原创是基石

随着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很多动画制作方采用盲目跟风的方式,无系统、无规矩的滥用各种题材,而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主题挖掘,创作出的故事单薄、缺乏深度。在传统题材方面这种表现更甚,因为缺少耐心和创造力,纵然拥有丰富的文化沃土,不知其内涵却嗤之以鼻,相反对于新兴的热点趋之若鹜,却忘记文化之花只能开在文化土壤中,完全借用西方的人物类型、故事模式,结果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没有相关的文化浸染,本土观众无法吸收也更不可能认同。

电影的商业性不一定要与艺术性分开而论,高票房的电影可以有很深的内涵,好的商业片也可以雅俗共赏。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对中西方动畫电影进行分析:观众对建立在自己不熟悉,不关心,无趣味的题材上的动画影片不会感兴趣。他们希望欣赏到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化的场面,即看到"特殊的现实"的构建,“真实的传统”的演绎。另外,影片的每一个角色都应当有其个性与特点,千篇一律的"人物定势"必须被抛弃。

参考文献

[1] 布莱尔.斯奈德.电影编剧宝典[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禹心.我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探析[J].智富时代.2016(01):21-23

[3]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4]梁正华.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孙文洁(1986-),女,云南省省昆明市,中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剧本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自导自演,用“剧本”提升欢爱指数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