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06祝红霞��
祝红霞��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历史高考改革的必然。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8101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抑,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高中历史包含中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学生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在新课标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教学法也就成为一种高效方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将教学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法在实际中运用,关键在于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充满好奇,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情境创设。
例如在教学“北京人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样子,还可以将北京人的模型带到课堂上,给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细致地看出北京人的特征及其与现代人的异同。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再设置问题,如北京人的劳动工具、主要食物、御寒方式有哪些等。
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本身的矛盾细节来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章节时,教材中提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但课本中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也写了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教师利用教材本身的矛盾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充满好奇心,迫切地想教师说出问题的答案。
二、有效设计问题
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科学地设计问题是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的前提。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就要对这节课的问题进行层层设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
有效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必须要把握好三个度。一是问题的难度。教师不要为了提问而设计问题,要根据知识点,设计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即将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二是问题的维度。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进入分析问题的情境当中,不要让学生在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被问题难住。三是问题的密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问题的数量,如果一味地使用问题来堆积课堂,会使学生产生思考疲劳,不愿意继续思考。因此在提问的时机以及问题的数量上,教师都要进行把控。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时设置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有什么了解吗?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再讲述教材,然后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巩固与归纳。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能避免吗?又如在教学《新航路》时,先问学生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后,再问学生为什么西班牙与葡萄牙可以走在世界前头。这样有梯度地提问,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够使课堂松弛有度。
三、优化课堂教学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布置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当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在哪里需要改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的方法,即学生在每次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后,要进行自我反思,思考一下自己说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地方,回答的问题是否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关。这样學生通过对自己进行剖析,更好地提升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中,越来越多的创新方法被引入高中校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获得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