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胥吏腐败研究

2017-06-06赵小浩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胥吏宋代腐败

摘 要 胥吏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其腐败所带来的危害并不会因其没有正式编制或者社会低下而有所降低。惩治胥吏腐败同样是宋朝廉政建设的重点,然而一系列的原因導致胥吏腐败问题更加严重。本文通过对宋代胥吏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廉政法制建设大背景下,能够对政府借调、临时聘任的“临时工”腐败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宋代 胥吏 腐败

作者简介:赵小浩,扬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学、法理学。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412

一、宋代胥吏腐败的表现

胥吏,是指政府中没有品级的办事人员,主要负责文案整理、辅佐官员治理地方政务等辅助性的工作,是古代官僚体制发展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官之下有吏,宋朝的官和吏有严格的区别。吏作为统治结构的下层办事人员,包括中央机构,各路帅司和监司,州县衙门的胥吏,还有乡、里、保等基层证券的头目。宋朝胥吏的数量约有十几万人。吏有各种头目,宋江所担任的押司就是县吏的一种。宋时的吏主要来源于招募或由民户轮差,有的还需要经过书写、法律、计算等考试。 宋代的胥吏是活跃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由差役或募役而来,身份介于民与官之间。

笔者认为,胥吏就是介于政府公务人员与一般社会群众之间的特殊群体,是连接中央和地方的、国家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的媒介。胥吏不是“官”却享有“官”的部分职权,是“民”却处于凌驾于民之上的地位,拥有支配民的权力。是国家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的中介、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在基层社会的推动者、实践者。在当今社会,胥吏多表现为没有事业编制的办事人员,如政府工作部门聘用或者临时借调的“临时工”、“合同工”或者在政府部门的实习生。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行政机关用“临时工”、“合同工”等来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宋代胥吏相对特殊的社会阶层,他既受制于官,同时又佐官治民,又是宋朝社会控制的对象和实践者,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双重身份。作为社会控制的实践者,胥吏职责负责,比如上下文书传递,乡里治安、户籍管理、赋税征收等基层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等问题都离不开胥吏。 因此,胥吏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和控制了大量的资源,如果胥吏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谋利益的话,其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破坏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实施,而且会降低行政管理效率,更为关键的是胥吏通过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搜刮民脂民膏、破坏国家农业税收政策、扰乱乡里治安,加剧了基层社会矛盾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如果胥吏腐败,则会导致国家政策难以有效贯彻,法律法规难以有效实施。胥吏这一群体,清正廉洁则国家机器能够得到良好的运转,贪污腐败则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社会乱象,激化社会矛盾、降低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降低行政效率和水平、加大执法难度。宋代胥吏腐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贪污腐败,追求奢靡的生活

谈到宋代胥吏的腐败,就不能不谈谈宋代的胥吏贪污腐败,其贪污已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贪污是宋代胥吏腐败最常见的变现,而贪污主要依靠的渠道就是对农民的搜刮。宋代胥吏长期以来大多基本无俸禄。沈括《梦溪笔谈》记述到:“天下吏人无常禄,唯以受赂为生,往往致富”胥吏没有俸禄而致富,靠的就是贪污受贿。 赋税的征收是胥吏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关系百姓生存大计的问题。宋代对官员向农民赋税的标准和征收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却对胥吏加以规范,导致胥吏在执行税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搜刮农民,使得农民在本来就要承担沉重的赋税的基础上,还要遭到胥吏的盘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与胥吏对农民的搜刮也脱不了干系。

在北宋初期,胥吏对农民的搜刮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随着北宋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胥吏开始追求更多的财富来适应这个社会,追求奢靡的生活,以求拥有更多的财富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最终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多元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促进,又成了宋代胥吏贪污腐败,追求奢靡生活的催化剂。

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宋代胥吏贪污腐败,追求奢靡的生活已经成为必然。宋代整个官僚集体的腐败,也给了胥吏腐败的勇气和契机。社会矛盾的激化给了胥吏腐败的可乘之机,而宋代胥吏的腐败反过来又激化了宋代社会矛盾,加剧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并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使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勾结豪族,加剧社会矛盾

宋代胥吏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差役和募役,而一些豪滑之徒或者地方恶霸通过差役或者募役成为胥吏。由于胥吏自身素质的低下,他们在不能很好的承担社会职责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多的权力和更多的经济利益,很自然的就会和豪族勾结。胥吏在经商过程中不仅逐步学会享受生活和奢侈腐化,也把经商和为吏联系在一起,通过胥吏身份为自己的商业行为提供便利。胥吏为了保证和保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又会利用身份的特殊及手中的权力和地方豪族相互勾结。如果说胥吏与豪族勾结,是为了保证和保护自身的利益,为自己贪污腐败,追求奢靡生活更加便利的话,那么,豪族与胥吏勾结,就是借着胥吏的身份和权力去维护自己在地方的势力。这样往往导致,地方豪族可以自己组织大量的家丁,不但可以鱼肉百姓、横行霸道,更有甚者可以控制地方官府,将地方官员为自己所用。

胥吏与地方豪族相互勾结,不但扰乱了经济市场秩序,而且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宋朝政府失去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加剧宋代社会矛盾。因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政府对社会控制的缺失,导致政府对胥吏腐败失去制度控制,而胥吏腐败加剧了宋代社会的失控,加剧了宋代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宋王朝的灭亡。

(三)吏强官弱,破坏国家官僚体制

宋代的胥吏是活跃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由差役或者募役而来,身份介于民与官之间。令史、书令史、都事、首当官、弓手、衙前、趣事官、勾押官等都属于胥吏的范畴。上至国家政策的谋划,下至乡间的差役、科赋、刑狱,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胥吏参与决策执行,甚至能够“左右长官的意志”。以至于出现“近时吏强官弱,官不足以制吏”的局面。

“吏强官弱”可以说是宋代比较特殊,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宋代官僚体制的设置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导致宋代官吏相争的根源;而胥吏自身素质的低劣和对获得权力无限制的欲望膨胀,是导致宋代官吏相争的重要原因。

吏强官弱这一现象不仅会加剧胥吏贪污腐败,以获取更多的权力追求更多的利益,而且会破坏宋代官僚体制。宋代官僚体制设置的初衷就是,让官员在优厚的待遇的基础上能够尽心尽力地治理地方和做好本职工作,并通过法律和政策遏制胥吏的权力和治理胥吏腐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吏强官弱这一现象完全违背了宋代官僚体制设置的目的,加深了官吏之间的矛盾,严重破坏了宋代官僚体制。吏强官弱导致了国家政令和法律难以有效的实施,胥吏通过对官员权力的削弱和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化来追求更多的利益。

二、宋代胥吏腐败的原因分析

(一)胥吏自身素质低劣

如果说胥吏小集团的腐败,是由于部分胥吏素质低劣的话,那么宋代出现全国胥吏群体性的腐败,就是由于胥吏群体整体的素质低劣。说到宋代胥吏自身素质的低劣,就不得不说宋代胥吏的来源。胥吏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渠道:第一,承袭,即凡有从事胥吏工作的,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在其年老后,可由其儿子或者其他亲属承袭吏人之职;第二,犯罪的官员被贬为吏人或者科举落榜之人;第三,差役制及后来的募役制,差役制下国家一承担劳役的方式往主户中分派各类政府差役,并以财产的多少来决定担任胥吏的种类。由于这类差役的时间一般都较长,从而耽误农时。因此,很多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往往不愿意承担,倒是一些豪滑之徒或者地方恶霸却趋之若鹜。企图借胥吏之名,巧取豪夺,聚敛不义之财。所以,整个胥吏群体的构成和他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极不匹配。 从胥吏的三种来源可以看出,相较于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人才,胥吏大都是素质低下、没有文化水平、企图通过担任胥吏来谋取个人私利的人组成的,而且没有统一考试和录取标准。这就造成了宋代整个胥吏群体的整体素质低下。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而且自身素质低下的人,通过担任胥吏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并控制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会发生什么?无可厚非的是,这个胥吏会穷凶极恶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是无休止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胥吏群体整体素质的低下导致了胥吏整体的腐败,如当今的集体腐败、扎推腐败。而胥吏整体的腐败,又会降低胥吏整体的素质。如果说,宋代胥吏自身素质的低下是其腐败的前提,那么胥吏心理的扭曲就是其腐败的催化剂。

宋代胥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其素质低下和出身卑贱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比如:官员对胥吏的歧视,由于胥吏与官员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胥吏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进入官员阶层,而且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官员不愿与胥吏为伍;老百姓对胥吏的歧视,由于胥吏自身素质低下,既不能发挥其在基层社会中的控制作用,而且又通过贪污腐败满足自身的欲望,导致了老百姓对胥吏的歧视和唾弃;再者就是胥吏自己对自己的歧视,胥吏处于整个官僚体制的最底层,人数最多,工作最多,却地位最低、权力最小、俸禄最少。他们痛恨自己不能成为官员,不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更不能满足自己更大的欲望。胥吏自身素质的低下遭到了各方的歧视,这也加剧了其心理的扭曲,使其努力通过贪污腐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

(二)经济地位悬殊

经济地位的悬殊,最主要就体现在宋代官员俸禄和福利待遇的差距。胥吏的待遇,宋代胥吏沒有俸禄或者俸禄微薄,不能维持生计,只能依靠贪污腐败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宋代的官吏都是国家公权力的施行者,宋代官吏的俸禄从整理来看,都是呈上涨态势的,但是官吏之间待遇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而宋代官吏俸禄的巨大差距,又加剧了胥吏心理的扭曲,使其贪污腐败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宋代官员的俸禄经历了逐渐增长的过程,宋初官员的俸禄较低,金额仅为唐朝的一半。 经过神宗元丰三年管制改革,确立了由货币和实物组合构成的官员俸禄的框架到政和时期,官员的俸禄已经数倍于宋代初期。宋代中级以上官员还有“公用钱”和“职田”以增加官员待遇。从刺史到节度使兼使相,每月都享有五百贯到两万贯的公用钱,共二十五等。 先不说宋代实行“高薪养廉”政策给官员带来的高福利待遇,单就宋代官员的俸禄也是很高的。宋高祖时就提出“省官益俸”的政策来增加官员的俸禄和精简官员的录用。以宋代的一品大员(宰相、枢密主官)为例,即使没有爵位,其月薪也能达到300至400贯,是汉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 高官收入丰厚,小小县官又能拿多少钱呢?据《宋史》记载,人口多的大县县官可拿到“三十千”,最小县的县官也可拿到“十千”。按照上文金价和米价取平均值的算法,其月收入也在4000至12000元人民币。 通过上述数字,我们可以得出,宋代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而且随着宋代官员贪污腐败,追求奢靡成风,“高薪养廉”政策也随之破产。那么宋代胥吏的俸禄又是多少呢?

我国目前在开展反腐工作的时候,不仅会抓获一些高官腐败,而腐败更多的、对基层社会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基层办事人员,因为这些基本办事人员地人数众多,而且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他们通过掌握社会资源和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这种腐败是群体性甚至是全国性的。因为大多数“临时工”、“合同工”等的工资待遇都

猜你喜欢

胥吏宋代腐败
清代胥吏腐败问题探究
古代衙门胥吏的利与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衙门胥吏的祖师爷是谁?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宋代小吏贪腐成因及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