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2017-06-06王旭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校企合作

王旭

摘 要 注重校企合作和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氛围营造、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破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唯有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育对象、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考核评价等八个方面实现转变,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校企合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5-0044-03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作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践性以及产教融合的办学优势,主动融入并积极服务社会经济,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为社会经济转型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两项注重”体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注重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当前,高职院校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的紧密结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增加教师的企业从业经历,使其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能够了解市场需求,学习最新技术,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能力培养,具备创业条件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备先天的有利条件。据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2]。这说明职业院校学生不仅具备独特的思维模式,还具备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势更强、积极性更高。

二、“四项不足”反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欠缺

(一)氛围营造不足

高职院校注重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供需零距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科技创新类活动较少,影响范围小,学生参与的意愿和热情不高。

(二)课程设计不足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以应用为主旨,这与普通本科高校有着明显区别,项目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跨界”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大多是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盲目效仿本科高校,没有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教学针对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案例法等,缺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能力;缺乏实践课程与理实一体化课程,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三)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社会经验欠缺。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途径,缺少实践与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虽然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参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增加了动手能力,奠定了就业基础,但是在这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指导很少。要客观地认识到高职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和实际管理能力,在学校期间举办创业类比赛或是成立的学生社团都属于第二、三课堂的素质教育,学生大多以兴趣出发,覆盖面小,指导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培训经历或者企业从业经验,但多数都没有创业实践经历,对学生指导能力有限。

(四)教学水平不足

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部门,师资一般来自学团部门的管理人员或是部分院系的专业课老师,大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往往技术含量较低,项目的可复制性强,与所学专业结合度不高,獲得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扶持较少,造成大量创业活动半途夭折。校内创新创业活动大多数以大赛、讲座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不足造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较少。

三、“八项转变”升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一)教育理念从“按部就班”到“积极倡导”

当前,决定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走向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以全新的观念作为理论内核,构建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3]。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必须深化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要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和示范引导,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通过政策宣讲、参观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其创新创业的潜质。

(二)教育内容从“基础理论”到“结合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功底、广博的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从单纯的“创业教育”到复合的“创新教育”、“创意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升级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双创课改”,依托专业特色、结合行业特点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直接对接,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避免课程类型单一、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并且将专业领域的创新理念融入双创教育中,以创新驱动创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同步升级。

(三)课程设置从“独立分散”到“融合聚集”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处于摸索阶段,呈现出独立且分散的状态,更没有规范化和科学性的系统设计。针对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激活专业教育的活力,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公共选修以及第一课堂教学外的二、三课堂课程资源,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实训实践等环节“链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促进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四)教育对象从“全面普及”到“个性引领”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走向“大舞台”,实施对学生全面覆盖和普及,要注重教育的分层次和多元化。要结合专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保证教育的有效性;要以适应性为核心,以多样化、个性化为特点,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特别为参与创业活动、实施创业行为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培训。在培养中注重选树典型和榜样,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之中。

(五)师资队伍从“相对单一”到“专兼结合”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普遍存在行政兼职、数量缺乏、整体水平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实战经验等诸多问题,远不能适应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必须通过各種途径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5]。在校内“双师型”教师资源培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创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人员及权威专家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实现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有效的实践指导。

(六)教学方式从“情景模拟”到“实践演练”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情景模拟,实操性的教学活动较少,“纸上谈兵”的教育让学生无法体验到“真刀真枪”的实境,要提升教育实效,就要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以实践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 7号)中指出,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或者打造“众创空间”这样的创新创业平台,在“众创空间”中创业导师可以提供技巧讲授、项目路演等更为广泛的教育内容,着重于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学生的实习和创业活动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七)教学资源从“封闭独立”到“开放共享”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其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配置,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长期封闭运行,各校之间基本上单打独斗,缺少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创业的开放性,要求多渠道、多途径的挖掘与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多类型机动灵活的组织教学,才能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校际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教学和实践平台,促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转化,让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华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形成开放共享、互惠共赢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八)考核评价从“结果量化”到“能力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以应试分数为标准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创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与课程学分累积转换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从知识学习、模拟体验到实战演练的系列过程,教育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考核方式的非常规性。因此,要建立一个与过程评价、成果鉴定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认定,尊重并孵化扶持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势热情。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