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发展策略*
2017-06-06周延江
周延江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四平 136000)
·区域农业·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发展策略*
周延江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四平 136000)
城镇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宏观规划,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城镇化格局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文章以吉林省28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为切入点,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的区域条件、城镇化布局、城镇化发展特点、城镇化空间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目前吉林省新型城镇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要呈现出工贸型、边贸性、农牧型、资源型城镇类型,体现出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依托、集群性、大城镇带动小城镇发展等特点,并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但仍然存在城市发展差异化明显、小城镇规模不足等问题。对此,应构建政策与资金双向动力系统,整合基础设施优势与区位优势资源,通过构建联动型产业格局推动新型城镇的集约化发展。
吉林省 新型城镇 布局 空间特征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与互动、和谐发展、生态宜居、节约集约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是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大中城市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1]。其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策略,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撑,是推动产业升级、拓宽内需的有力帮手。综合国内相关领域的文献,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内涵、目标内容、策略规划等理论层面,对新型城镇化布局及空间特征的实践案例研究涉及较少。文章将研究视角置于具有区位优势的吉林省,通过研究其新型城镇化布局及空间特征,以期能够寻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性路径。
经济全球化发展让全球市场、金融、生产系统相连接,造成全球性资本流动、市场扩展、生产加工。各城市、各地区、各国家都要了解自身发展方向,认清在全球劳动地域中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规划,并大力建设质量型城镇。吉林省凭借区位优势在与东北亚各国的互动合作中抢占先机。吉林省省政府及省委将建设城镇化作为惠民生、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策略,强省富民战略性规划,并制定实施发展吉林城镇化的政策法规,构建满足社会市场要求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起延吉、松原、四平、吉林、长春等大小城镇规模适度、结构协调、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分工有序的城镇体系,使其走上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近几年,吉林省城镇化率快速提升,但质量较差,面临很多挑战与问题,只有分析挖掘吉林省新城镇布局的区域条件、布局特点、问题所在,才能寻找出一条符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发展策略。
1 吉林省城镇布局的区域性条件
1.1 自然生态条件
吉林省地形地貌特点鲜明,地势呈现出西北低、西南高的特点,东部丘陵与山地中森林是主要植被,有哈达岭、张广才岭、大黑山等山脉。西部以草原和平原为主,主要地貌为冲积平原,湿地与湖泊较多。吉林温带最北端,是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体现出热、雨同期特点,热、光资源较多,特别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吉林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有超过42.5%森林覆盖率,只林业一项,每年就可以实现220亿元的经济效益。吉林是重要的牧区,西部草地资源丰富,为发展牧业奠定基础。另外,吉林矿产资源特别丰富,火山渣、硅灰石、硅藻土、油页岩等矿产位列全国之首,镍、锗、钼等含量位于全国前10名。
1.2 区域交通条件
吉林位于东北中部,西邻内蒙古的通辽与兴安盟,东南隔图门江、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居,东面和俄罗斯海滨相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长春、辽源、四平、松原等中部城镇地位尤其重要。吉林省各地区间经济差异明显,这也彰显出东西交通运输拉动经济效应的作用。2016年吉林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重点建设省际大通道、旅游大通道、国防战略通道,5年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671.5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40.7亿元,增长26.5%。到2015年底,“7918”国高网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高速公路877k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 629km。8个市(州)和80%县(市)政府所在地高速公路通车,“三纵二射一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通往京津冀、沈阳经济区及环渤海、哈尔滨、大庆等地的主要对外联络通道均实现高速化(该数据来源于新华网吉林频道)。今后会建立“五横、五纵”高速交通网络。建立以长春为核心,联系8个中心城市,辐射吉林省各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3 经济条件
2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发展特点
吉林建立西部、中部、东西3个地区的城镇布局,符合省内三大区域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经济发展历史、资源情况与自然条件,体现西疏东密的城镇布局特点[2]。从城镇规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吉林省城镇空间布局存在不均衡现象[5]。受经济建设、能源开发、经济基础、历史发展、区位优势、自然环境等环节影响,吉林东部地区面积辽阔、城镇分散,包括35.29%的小城镇和42.86%的大城市; 中部城镇数量较多、发展较快, 47.3%小城镇与39.28%城市在区域内; 而西部城镇数量少、发展较慢, 17.41%处在小城镇。吉林省城市共有28个,东部地区中等城市有4个,小城市8个; 中部地区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3; 而西部地区有2个中等城市和1个小城市。吉林省交通运输体系特别发达,在铁路“二横五纵”、公路“三横四纵”布局中,吉林省主要城镇以交通主道为依托,构建沿交通线发展的城镇格局,在空间上分为工贸型、边贸型、农牧型、资源型城镇等4个空间区域。
2.1 工贸型城镇——专注于工业产业培育及发展
工贸型城镇,此类型城镇具有工业基础,和大企业间存在紧密联系,地处铁路或公路沿线,交通较便利,培养工业产业是其发展的重点。此类城镇位于中部地区,如吉林市与长春市周边城镇。长春市地处长白、长图、哈大铁路交汇处,吉林地处吉哈、长图、沈吉铁路交汇处,两市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从建国到现在一直是吉林省经济发展重心地区。吉林石化、长春一汽等工业企业在吉林、长春落户生产,促进该地区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政策较明显的向该地区倾斜,优惠政策与良好的工业基础,让长吉地区发展成为省经济核心地带。
在当前信息化、城市化背景的推动下,传统工贸型城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彼此扩散、相互吸引的发展特点。新时期吉林省提出新城镇发展规划,提高两市经济的互动性与互补性,让城市职能和协调发展、合理分工、设施共享等一体化进程,增强新城镇的整体实力与功能。在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互动的战略规划下,着手于传统产业工业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并不断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以构建联动型产业结构。
2.2 边贸型城镇——致力于对外贸易服务升级与创新
边贸型城镇是以对外贸易为发展重点的城镇[3]。此类型城镇处于东部边境,具有明显的地缘发展潜力,拥有兴建中外合作城市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基本条件,以对朝、对俄外贸为基本形式。延吉市、图们市、龙井市、汪清县等城镇与近海距离较近,建立起外向型经济特点的经济发展体系,具备更多发展经济新增长点的机会。吉林省以开发延吉为先导,建立起以延龙图为中心的新城镇组团,实现一体化发展,完善功能与空间布局,重视公路与经济区建设,着力发展特色旅游、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健康食品、加工制造等产业,增强整体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的促进新能源、旅游业、边境贸易发展,让城镇化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2.3 农牧型城镇——着眼于综合生态农牧业开拓与整合
农牧型城镇是位于传统农业地区,重视农业生产,经济水平较差,主要坐落在吉林省西部,通化市以及通化县拥有种类丰富的林特产品,林特产品资源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该地区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适合农牧业发展,是重要的农牧业基地。该地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开拓与整合综合生态农牧业为核心,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传统农牧业的现代化信息开发,将农牧业与旅游服务业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的风靡兴起为农牧型城镇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吉林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立起农业加工基地,帮助当地农牧民实现了现代化种植与养殖,显著改善了当地经济基础态势。在农业集团的支持与帮助下,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转变农村收入低、经济量少的问题,提高城镇面貌。
2.4 资源型城镇——瞄准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资源型城镇是重点开发自然资源的城镇[4],大部分位于长白山地区,包括旅游资源型、森工型、矿业型城镇,长白朝鲜自治县及临江仙的镁、锑等矿物资源特别丰富,因为经济发展政策、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的影响,逐步成为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该地区劳动地域分工与自然条件的相似性较大,其文化、产业、资源等方面开发与共享的空间特别大,具有明显的资源互补性。此资源互动与同质性是相邻城镇间经济联系、职能互补的基础。
新城镇化布局战略是随着城镇经济职能、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变化而进行演变与调整。新城镇空间合理布局,能够让有效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确保不同地区的优势得到全面体现,并建立起特色分明、联系紧密、分工合理的城镇经济。在时空上让新城镇经济循环与宏观经济循环彼此协调,协调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吉林省省新城镇化布局快速发展,这也加剧了缺陷与弊端的暴露,主要体现在城镇地域空间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市功能逐步提高、大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小城镇发展滞后等方面。
3.1 中心城市功能逐步提高
吉林省城镇发展进程原本为双核心结构,长春是首位城市,吉林市属于副首位城市。省会长春是省内首位城市和文化、经济、政治的核心,区位优势明显。长春是工业产业快速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是我国东北三省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吉林市是吉林省次首位城市,地处吉林省中部,虽然也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其文化、经济、政治和区位优势都不及长春,加之长期以来对经济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过度依赖,第三产业服务升级存在滞后性,使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城市化进程显著滞后于长春市。近几年,长春市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相对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资源吸引了一大批劳动资源。特别是新时期传统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整合进一步扩大了与吉林市的差距。长春市人口聚集水平高于吉林市,长春市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吉林省逐步从双核发展成单核。
3.2 大城市快速发展
目前,吉林省城市体系为:长春市和吉林市是特大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其他人口在100万以下、50万以上的大城市发展速度较慢。四平拥有54.65万非农人口,刚符合大城市标准; 而白城、松原等中等城市在规范、人口与大城市的差异虽然明显,却依然有希望发展成大城市。不可否认,目前的差异状态对大城市体现自身的带动、辐射作用影响较大,甚至阻碍吉林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6]。新型城镇化发展侧重于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关注大中小城市的同步协调与稳步增长,吉林省目前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无疑会掣肘新型城镇化步伐。这主要体现在差异化发展必然会导致劳动力、财政资金、技术力量等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均,快速发展的大城市由于社会基础配套较为完善,就业机会较多,如果缺乏适度的调控势必会持续集聚更多的优势,造成技术、人才、资金的流失。
3.3 小城镇规模不足
吉林省大部分中小型城镇是自发建立起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城市,都存在投资环境较差、服务业发展较慢、公共服务差、经济基础弱、规模小等问题,难以有效的留住农村人口大范围流动。同时,吉林省中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进程较慢,缺少科学资源配置,彼此间协作性不足[7],各地没有建立起统筹意识和发展思路,虽然都具有相同产业结构,却没有形成特色,部分资源型小城镇因过度开采资源问题,面临提高环境成本、资源枯萎的困境,这也造成了中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到新型城镇的合理布局与稳定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小城镇居民特别是农民的产业技术落后,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而针对农民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在于小城镇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不利于外部资金的引入,使得新型城镇化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撑。
4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的建议
4.1 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发展动力系统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统筹,集聚政策动力。根据吉林省新城镇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动态规划,与远景、中期、短期规划相结合,重视分析城镇发展途径与步骤,将目标终极型规划逐步转变成过程实施型规划。从考虑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入手,建立持续发展理念。
其次,强化产业联动效应,累积资本动力。按照县域经济在经济、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快速发展城市各项产业。同时,重视市场机制在产业配置与城市资源方面的调节与组织功能,注重城市分工,让城市经济职能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理顺政企关系,将企业发展面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地发展资本市场[10],为企业进行跨城市并购与资本经营,营造有利、宽松的制度环境。
4.2 迅速整合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优势与区位优势
首先,以交通沿线为轴,建立新型城镇。根据交通线路分布,全面分析资源禀赋、城镇基础、经济水平、可利用条件等因素,把吉林省发展主线分为4条,建立成“井”发展带。一级发展轴为哈大发展轴,是吉林省粮食主产区,也是吉林省工业基地,科技发展较快,是教育与科技最先进的地区。二级发展轴是南部门户发展轴、图乌发展轴、沈吉发展轴。重视与周边省、地区的联系形成经济增长的三角区域,进而提升吉林省的竞争力。
其次,要建设开放的新型城镇格局,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等2个方面[8]。对外方面:重点与黑龙江、辽宁两省合作,统筹规划进而实现共赢。通过有效利用黑龙江与辽宁的口岸与海港资源,提升城镇化建设、增强整体竞争力。对内方面,重点建立以大都市为核心,不同功能与等级的城镇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结成大都市区或城镇密集区。
4.3 推进集约型生态化新型城镇一体化发展
首先,新型城镇空间要实现集约发展。按吉林省实际情况对中部地区聚集生产要素,优先发展,重点促进吉林、长春两个城市的发展,使其体现应有的产业扩散与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支持服务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资源与产业结构,增加工作岗位,吸引更多人员建设新型城镇。促进新型城镇一体化发展。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联系的桥梁,对推动区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9]。
其次,将大中城市当作是快速发展的增长极。目前,吉林省大城市包括省级中心城市与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与吉林市属于省级中心城市,是省文化、经济、政治、科学、通讯中心,推动两城市发展,既是配合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全面发展的规划。区域中心包括延吉、白山、辽源、松原、四平等城市,通过这些城市的区域文化、经济、行政中心进行建设,提高核心作用。
再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吉林省新城镇发展要重视环境保护,具体措施为重视、分析、提高城镇生态体系,制定科学的保护环境规划; 优化经济模式,有效解决生态系统与经济活动,在环境容量、资源供求等方面的矛盾; 增强监测生态环境水平,建立健全环境标准体系与指标体系,为科学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 结语
反观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其发展策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必然产物,对区域经济纵深发展,统筹规划城镇与城市联动性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在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现象更加明显的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合理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经济、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孕育成工贸型城镇、边贸型城镇、农牧型城镇、资源型城镇等类型。对具有不同优势特征城镇的统筹规划重点在于如何在传承传统优势资源和空间布局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技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相互拓展。
(3)面对现在城镇布局现状,应改革机制与体制、管制城镇空间、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型城市的协调发展,让城镇布局更加合理。今后,吉林省城镇格局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建立起长吉城镇整合区,推动城镇周边交通网的发展,提高中小城镇职能,完善产业分工的同时保障城乡协调发展。
[1] 尹鹏, 李诚固,陈才,等.新型城镇化情境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经济地理, 2015, 01: 61~67
[2] 张利平, 马延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演变.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 03: 325~332
[3] 尹鹏, 陈才,梁振民,等.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分析.世界地理研究, 2015, 03: 110~117
[4] 刘继斌, 徐伶利,张春丽.吉林省城镇化空间策略与空间结构构建研究.铜陵学院学报, 2012, 05: 105~108
[5] 陈春林, 陈才.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013, 02: 79~87
[6] 任春杨. 当前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7: 62~64
[7] 郭庆海.吉林省优化城市化布局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1, 03: 65~69
[8] 杨东亮. 吉林省区域经济格局特征识别及其演变过程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2: 62~71
[9] 崔宏桥.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1: 357~358
[10]王彩云.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的战略思考.经济视角(下), 2013, 12: 192~194
NEW LAYOU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Zhou Yan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 China)
Urbanization is a macro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urbanization pattern has reality and theory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spatial layout of 28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the layout of urbaniz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layout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ization which relied on the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included the types of the industrial trading, border tradi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resource-oriented, and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lines relied, clustering, and large city driven. It had entered a new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But there were still obvious differences among urban development, small-scale cities and other issues. It should build a two-way dynamic system of policies and funds, integrate infrastructure advantages and location advantage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new towns by constructing linkage industrial pattern.
Jilin province; new town; layou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123
2016-03-19 作者简介:周延江(1969—),男,吉林白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Email: 1079267176@qq.com *资助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吉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2016jlz05)
TU984
A
1005-9121[2017]011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