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2017-06-06张吉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城镇小镇特色

张吉福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区域农业·

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张吉福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0 引言

图1 特色小镇建设机理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高端产业、新兴业态、优秀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不仅体现在产业、文化、旅游、休闲能功能的叠加,还表现在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1-4]。特色小镇建设在新常态下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破解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5-10]。文章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探讨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以期能在推动大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1 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视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各次全会均对加快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1]。2016年,国家发改委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就发展特色小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政策引导、产业培育、资金支撑等方面均给予扶持。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在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图2 第一批特色小镇省域(直辖市)空间分布

2 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2.1 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2016年10月,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认定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12]。中国特色小镇是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认定的。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很大,对于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将支持其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会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较重的奖励。

2.2 山西省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在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山西省有3个小城镇上榜,分别为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13],大同市推荐申报的3个镇未能入列。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山西省也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近年来重点推进了“百镇示范”建设。2011年6月出台的《山西省百镇建设实施标准》,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业服务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绿化、环境卫生、镇容景观、特色产业培育及城镇管理等方面对“示范镇”的建设制定了标准。

大同市行政区划设置建制镇33个,其中有4个镇获批山西省百镇建设示范项目,包括天镇县新平堡镇、阳高县罗文皂镇、左云县鹊儿山镇、灵丘县东河南镇。经过五年建设,这4个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镇容镇貌得到改善,已呈现出特色小镇雏型。天镇县新平堡镇立足历史文化名镇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做精农业与旅游结合这篇文章,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一方面为旅游业培植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业; 另一方面为农业培植特色,发展特色农业。灵丘县东河南镇依靠位于平型关的小寨、蔡家峪文化旅游区和古之河、燕家湾农业观光区这一重要地理位置,积极配合周边旅游和农业资源发展,通过向旅游区和观光区输入劳动力,将旅游区部分产业引入建设区和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劳务输出和服务业为主的小城镇。阳高县罗文皂镇人口比较集中、农业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历史悠久。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镇区风貌整治,以物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要产业,成为一个联系城市与广大农村腹地的关键点。左云县鹊儿山镇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其生态环境状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重点镇示范实施以来,该镇采取街道绿化与居民庭院绿化相结合,并围绕资源型乡镇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在荒山地新开发了千亩杏树基地,千亩瓜菜基地、千亩特色杂粮基地。

3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

从大同市的情况来看,特色小镇建设较普遍地存在和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小城镇总体呈现出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大同市33个建制镇中,多数镇的三次产业结构以一产为主,一产又以传统农业为主,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虽然近些年发展较快,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很小; 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多数乡镇企业在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下纷纷萎缩甚至倒闭,仅剩的一些民营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竞争力也不强,粗加工多、精加工少; 第三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加之镇域消费市场低迷,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2)城镇特色不突出,开发建设层次低。很多小城镇,包括一些重点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存在千篇一律、千镇一面的现象,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缺乏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各小城镇之间景观低层次趋同、产业低水平雷同、产品低档次相同,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志景观、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这种现象有先天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工作不力的因素,还有的小城镇为了“特色”而“特色”,盲目上了一些不切实际、不可持续的项目,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3)政策文件出多门,实施难以成合力。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文件基本都停留在市级层面或者部门层面,市级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县区一级主动对接不够,导致政策知晓范围窄、利用率低。同时,中央和省级各部门尽管在小城镇建设中支持扶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住建、发改、财政、规划等职能部门缺乏一个牵头抓总的机构,导致政策资金分散使用,集聚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局面。

On the other hand, for a situation that the observation point is not far away from the optical axis, it is assumed , which is the paraxial approximation, Eq. (1) can be reduced to the Fresnel diffraction as28:

(4)思想意识不到位,文物保护有困难。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文物保护困难的问题,例如塞上4堡的各大古堡及其内部众多文物古迹是边塞镇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众多传统的古建筑、民居院落日渐衰败,严重缺乏保护经费,而旅游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老百姓没有得到眼前的实惠利益,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民居古建常常会被村民自行拆除改建。另外,现存很多文物属于村民私宅,政府在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村民借机生财、漫天要价,导致征收修缮费用大、成本高。

(5)旅游设施基础差,接待能力跟不上。目前多数乡镇在发展乡村旅游进程中,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景点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电、应急救援,信息网络、文化活动场所、标识系统等都有所欠缺。还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不高,在游客接待能力上还不够强。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游客的数量。

4 发展特色小镇路径与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重在围绕“精、特、强”及规划培育。根据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目标要求,结合在大同调研的实际情况,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应当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模式”。

4.1 坚持“六大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形态体现“精而美”。加强规划引领,坚持规划为纲,以规划厘清发展思路,以规划整合各类资源,推动相关资源要素集聚。同时,根据地形地貌,做好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谋划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2)坚持突出特色原则,产业定位“特而强”。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精准,特色要鲜明。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发展特色产业,防止千镇一面。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做特、做精、做强,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

(3)坚持文化传承原则,内涵力求“独而优”。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整理、记录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从而形成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独特文化标识,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与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大同曾是“一代京华、两朝陪都、九边重镇”,拥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人文特色独特魅力,应借助丰富有效的传播方式,提高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注重实现“人的城镇化”。

(4)坚持完善便捷原则,功能追求“聚而合”。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镇区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力争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免费使用、管理有效”。

(5)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服务平台“强而全”。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强调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要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创新融资方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小镇的供水、排水、道路、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6)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体制机制“简而灵”。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吸收职能部门和乡镇等有关负责人组成的专门领导组,实行“领导机构统一组织、责任目标统一约束、专业人才统一调度、财政扶持统一管控、工程项目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把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可以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可以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上突出“个性”,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要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小镇要增加奖励指标,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要按照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4.2 做到“六个结合”

(1)特色小镇建设与推动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就是要瞄准人的城镇化,积极推动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要以科学规划提升小镇品味,以产业集聚提升小镇人气,以优化环境提升小镇发展持续能力,大幅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2)特色小镇建设与推动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相结合。大同有两个扩权强镇试点(灵丘县东河南镇、阳高县东小村镇),要认真做好下放的财税、土地、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人事等事权的对接,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对其他乡镇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增强乡镇发展自主性,带动小城镇建设。

(3)特色小镇建设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以特色小镇发展为重要平台,以重点示范镇为引领,带动小城镇比翼齐飞,打造更多产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集群,提升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物流、人流疏解功能,更好支撑县域经济底部基础,更好辐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形成城、镇、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4)特色小镇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相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大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多数乡镇隶属于贫困县。要以特色小城镇为纽带,壮大形成对农村发展的直接带动力,以专业小镇发展联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逐步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让特色小城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达小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5)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划调整工作相结合。大同现行行政区划中,乡镇一级区划设置是在1984年国家恢复乡镇体制而批复设定的基础上,经过1993年雁同合并和2001年乡镇撤并而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经济状况、人口数量、环境地域等情况变化很大,现有区划设置已经影响到乡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要结合行政区划改革工作,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建制乡调整为建制镇,将部分乡镇重新调整区划范围,不仅有利于脱贫攻坚和城镇化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

(6)特色小镇建设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要利用好小城镇发展这一重要载体,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改革深化“百镇建设行动”体制机制,推动资金、项目、土地等要素向小城镇投入,引导现代农业、电商等特色优势新兴产业向小城镇聚集,打造户籍、社会服务、管理等小城镇服务平台,推动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4.3 培育“八种模式”

图3 大同市8种模式特色小镇空间分布

(1)边塞风情特色镇。发挥大同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文化氛围浓郁、不同朝代长城遗迹众多的优势,积极发展边塞风情特色镇。如天镇县新平堡镇,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及地处“鸡鸣一声闻三省”的区位优势,利用好天蓝林绿、山青水净的优美环境,苍凉边关、古朴长城、边塞交错的特色景观,军屯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互融的边塞文化,气势雄伟的古城堡群——威严的新平堡、刚烈的保平堡、机警的桦门堡、大气的平远堡,努力打造以边塞旅游发展为主导产业的塞北古镇。左云县管家堡乡,充分利用邻近市郊、远离污染、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区位优势, 25km的古长城、3座古城堡、碧水塔、南禅寺、蒙汉交易市场、汉墓群等边塞文化资源,建设与焦赞寺以及西部五路山国际猎场等景区相配套的塞上边关长城文化旅游区。新荣区堡子湾乡,依托古长城遗址,以得胜古堡群为中心,围绕大同市“两河流域”治理,拓展饮马河湿地保护范围,建成得胜堡——黑土墩——河东窑湿地走廊,形成领略边塞文化、军旅文化、湿地文化的得胜古堡群旅游休闲特色小镇。阳高县长城乡,充分挖掘古长城遗址、原始森林等文化和自然景观,依托山峰连绵、沟壑纵横、千皱万褶的独特地貌,全长19km、拥有敌台60座的台地长城,以镇边堡车坊墩为首的18座火路墩,有着“大同边堡五百八,说好就数镇边堡”之说的镇边堡,山峰峭拔、高寒异常、冬夏积雪的采凉山,打造边塞小镇。

(2)工业园区特色镇。依托大同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煤机制造、轨道交通设备等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突出发展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区特色镇。如大同县周士庄镇,按照“产业+旅游”的发展定位,依托装备制造园区,借助火山、生态、林果和古村古迹,有机融合工业、农业生产体验,打造产业旅游和健康养老休闲基地,建设新型化工业强镇、特色化农业大镇、园林化生态名镇、城市化宜居新镇。新荣区花园屯乡,依托明长城遗址,以北魏皇陵(方山永固陵、魏陵烟雨)为龙头,修复治理万泉河,辐射采凉山(采凉积雪)、连接红石崖景区,形成多元文化经典旅游目的地; 依托新成特碳、宇林德炭材、新科健碳素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成花园屯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左云县马道头乡,依托煤炭、粘土、高岭岩、紫砂土等矿产资源,睡佛寺旅游景区、南山公园、雨安庄全神庙等旅游资源,打造现代化资源型集镇。左云县三屯乡,重点围绕经济开发区中海油煤制气项目、京同热电项目的实施,依托摩天岭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以及八台子圣母教堂、万年藏兵洞、箭楼等古迹,全力发展煤化工和边塞文化旅游,打造现代化资源型集镇。

(3)旅游观光特色镇。依托大同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优势,抓住旅游消费“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的基础上,加快向“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迈进,发展乡土气息浓郁、田园风光独特的旅游观光特色镇。如浑源县大磁窑镇,立足紧邻恒山、悬空寺景区的独特优势,以旅游、陶瓷、酿酒三大产业为支柱,围绕三教合一和文化传承与传播两大重点,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俊秀的山水特色,打造北魏文化古镇。广灵县南村镇,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依托田园风光、森林草地、古镇古村、民族风情等核心资源,打造“一红一白两寺”(榆沟村红色教育基地、白羊峪风景区、极乐寺和周圆寺)旅游景点新品牌,建设集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沟域经济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小镇。

(4)商贸物流特色镇。把握大同打造晋北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晋冀蒙区域物流枢纽的有利契机,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如阳高县古城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集市传统造就的成熟市场和古城汉墓群、许家窑人遗址文化遗产,打造以绿色发展路径推动、特色园区引领、精品农业支撑、商贸经济繁荣为特色,古迹游、生态游、文化游、风情游、休闲游为一体的商贸集镇。

(5)康养休闲特色镇。把握大同打造方式美、行为美、生态美的现代城市契机,发挥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区域特点优势,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如灵丘县红石塄乡,采取“美丽乡村+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依托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和北魏觉山寺、桃花山等景观资源,打造车河有机农业社区、城头会有机社区、山水北泉乡村文化旅游三大“名片”,建设成为面向京津冀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的特色城镇。左云县张家场乡,以十里河湿地森林、东汉长城、古城堡、新石器遗址、古墓群、普光寺、回龙寺等旅游资源为基础,中高端养生度假为核心,将张家场乡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特色小镇。阳高县罗文皂镇,以孤山、平山温泉的整体开发为核心,将古庙怪坡、边塞长城、农家乐等景点连为一体,叫响第七届世界养生大会这一品牌,打造集温泉度假、养生养老、边塞旅游于一体的康养小镇。南郊区古店镇,依托林木覆盖率高的“生态”优势和紧邻大同市区的“地缘”优势,利用好现有的生态育苗基地和亮马台旅游森林主题公园,建设成为大同市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打造成集休闲运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绿色小镇。

(6)现代农业特色镇。以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依托大同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打造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契机,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如灵丘县东河南镇,以大棚蔬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栽植为发展方向,在大灵公路沿线清泥涧、燕家湾等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设施农业,在古树、中野窝一带,建设生态畜牧园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新荣区郭家窑乡,依托50hm2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和弥陀山生态风景区,打造生态农业观光特色小镇。

(7)光伏能源特色镇。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理念,积极利用大同采煤沉陷区建设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的有利时机,引进光伏发电企业,发展光伏能源特色镇。如南郊区云冈镇,第一期已先后引进5家光伏发电企业,总投资27亿元建设5个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光伏能源乡镇。计划在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中,再次引进光伏发电企业建设3个以上光伏发电项目,真正实现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解决离地农民生活问题与生态环境治理难题,预计可为失地农民提供1 000多个就业机会,同时可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光伏发电100万kW。

(8)红色文化特色镇。依托大同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的优势,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高站位、高起点,积极谋划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文化特色镇。如阳高县大白登镇,亮出大泉山精神这一“金”招牌,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依托红色品牌,提升绿色质感,大力植树造林,涵养植被,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红色生态小镇。灵丘县白崖台乡,依托平型关战役遗址,牢牢举起平型关精神这面旗帜,挖掘革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社会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打造红色文化小镇。

[1] 卫龙宝, 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浙江社会科学, 2016, 03:28~32

[2] 盛世豪, 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浙江社会科学, 2016, 03:36~38

[3] 李强. 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经贸导刊, 2016, 04:10~13

[4] 冯奎, 黄曦颖.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浙江等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中国发展观察, 2016, 18:15~18

[5] 乔海燕.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城市学刊, 2016, 03:13~16

[6] 卓勇良. 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必然与创新——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思考.决策咨询, 2016, 02:26~29,83

[7] 陈炎兵. 特色小镇建设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国经贸导刊, 2016, 19:44~46

[8] 陈炎兵. 发展特色小镇促进供给侧改革.紫光阁, 2016, 09:49

[9] 苏斯彬, 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宏观经济管理, 2016, 10:73~75,80

[10]盛雪, 谭家炜.城郊养生型山水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以沅陵县凉水井镇为例.城市学刊, 2016, 05:74~79

[11]叶慧. 小镇大战略引领新常态——浙江全面启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综述.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01/c117092-28162491.html,2016

[12]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014/14938532_0.shtml,2016

[13]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山西3个镇上榜.http://sx.people.com.cn/n2/2016/1018/c189132-29162815.html,2016

THE PATH AND MODE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CONSTRUCTION*——TAKE DATONG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FOR EXAMPLE

Zhang Jifu

(School of Government,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as a comprehensive body of special industry, regional culture,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is a kind of form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ca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ductivity distribution, spac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omote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Based on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n Datong. It pointed out that Datong ha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olicy support, ide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etc, and put forward six principles, six combination, and eight kinds of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town, aiming to promo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supply capacity.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path; patterns; Datong cit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122

2016-08-10 作者简介:张吉福(1964—),男,天津人,博士、博士后、高级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政府管理。Email:jifuzhang@vip.sina.com *资助项目:大同市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F127

A

1005-9121[2017]01145-07

猜你喜欢

小城镇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